一、取保候审可以连续取保3年吗
取保候审的期间一般来说是无法连续长达三年的。
取保候审的最长时间设定为十二个月。
当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这段时间接受取保候审时,司法机构将根据案件的具体进度来进行持续性的审查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若在这段时间内,司法机构认为案件无法在规定的取保候审期限内得到妥善解决,那么他们有可能会选择改变或者调整当前的强制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取保候审一般不可连续超过三年。法律规定,最长取保期限为12个月。在此期间,司法机构会根据案件进展,对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持续审查和处理。若期限届满案件仍未妥善解决,司法机构可调整强制措施。
二、取保候审后是否要判实刑
当事人在经历取保候审程序之后,是否会有被判处实体刑法的风险,这取决于相关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审判机关在审理过程中的全面考量和评估。
取保候审,作为一项法律规定的允许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为保障自身权益而提出担保人或者缴纳保证金以确保本人能够遵循指定的程序且按时随地出庭,避免遭到拘役或暂时解除相应拘禁状态的强制性措施,并不直接影响最终判决中实体刑法的执行与否。
因此,我们应该正确理解取保候审制度,不应将其误认为是法庭可能判处实体刑法的信号。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后能不能正常上班
处在取保候审期间的人员,原则上允许正常参与工作,然而必须严格遵守相应的规定。需要知道的是,取保候审只是办案程序中的一个环节,在取保候审的过程中,如需离开本市、县级行政区域,必须征得相关执行机关的同意;如果(被取保候审人)的居住地,或者工作单位以及联络方式有所变更,也须在24小时内及时向执行机关进行汇报。对于某些特殊行业或岗位,比如涉及到国家机密,或者可能对事例侦破产生影响的,可能会有一些额外的限制。总的来说,只要在遵守取保候审规定的前提下,并且工作内容不会干扰到事例的审理,那么通常都是可以继续工作的。但是,最后是否能继续工作,还需要根据具体的事例情况以及相关部门的具体要求来做出判断。
取保候审一般不可连续超过三年。法律规定,最长取保期限为12个月。在此期间,司法机构会根据案件进展,对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持续审查和处理。若期限届满案件仍未妥善解决,司法机构可调整强制措施。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