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保证金数额如何确定
关于取保候审保证金的金额问题,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通常需要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根据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决定。在作出此项决定时,通常会综合考虑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所涉案件的严重性以及被告人可能面临的刑罚幅度等多方面因素。而采取保证金制度的初衷在于保证被告人能够随时接受传唤并出席法庭审理,防止其逃避司法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规定
取保候审的保证金应当以人民币交纳。保证金的数额由决定机关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
二、取保候审撤销或者变更的情形有哪些
1.不应承担刑事惩罚责任者;
2.取保候审期限早已满期;
3.发现在决定采取取保候审之时存在不当之处者;
4.已经被依法逮捕的被告,若存在严重疾病以致无法自理、执行取保候审亦不会引发社会安全风险者;
5.已经被依法逮捕的被告,其案件尚无法按照法律规定在到期前圆满办理完毕者;
6.已经被依法逮捕的被告,其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执行取保候审同样不会引发社会安全风险者;
7.已经被依法逮捕的被告,第一审判机关已判其处以管制或缓刑,且有附加刑,尚未发生法律效力者;
8.已经被依法逮捕的被告,第二审判机关在审理期间,如果被告被短暂收押的时间已经达到第一审判机关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者;
9.已经被依法逮捕的被告,由于进行司法鉴定导致尚未审理终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已经期满者;
10.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已经死亡。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是取保候审原则下的被保障对象,一旦该保障对象不再存在,那么取保候审便失去了存在的基本条件与意义,自然应该立即取消。
11.保证人已经死亡、遭受重伤或者出现其他无法继续维持担保能力的情况。
作为取保候审的必要角色—保证人,其资格的存在必须依赖于其拥有相应的担保能力,倘若无法得到保障能力,那么将无法履行责任,取保候审因此也应适时进行调整。
12.公安机关在经过提请逮捕之后,检察机关却未批准逮捕,因此需要对案件进行复议、复核的关键阶段;
或者是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做出不起诉的决策,同样需要通过复议、复核来解决问题。《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三、取保候审能从轻处理吗现在
取保候审这一措施本身并未明确必然导致相应的从轻处罚。实际上,它仅仅是一项刑事事例中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强制手段,其本质作用在于掌控犯罪行为人对社会的危害风险,但却并非直接影响到最终判决的量刑轻重。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能够获得取保候审者常常意味着犯罪嫌凝人和被告人在社会安全方面的隐患较低,同时他们所犯下的罪行也相对轻微。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倘若在取保候审期间,当事人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各项工作,展现出真诚的悔过之意,并且积极地赔偿受害人的经济损失等等,那么这些表现都有可能成为法院在量刑时予以从轻考虑的重要因素。然而,最终是否会得到从轻处理,还需要根据整个事例的证据状况、犯罪的性质、情节严重程度、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以及被告人的认罪态度等多重因素来进行全面评估。法官将依据法律法规和客观事实做出公正合理的裁决。
根据我国法律,取保候审保证金金额由法院、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决定,考虑社会危害、案件严重性及刑罚幅度等因素。保证金旨在确保被告人随传随到,出席庭审,避免逃避司法程序。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