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的依据和程序有哪些
在中国的刑事诉讼过程中,取保候审是负责羁押、监视和限制人身自由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主要适用于那些可能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是存在严重疾病、怀孕妇女、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等特殊人群。这一制度的合法性来源于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首先,犯罪嫌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
其次,上述机构会对申请进行严格的审查并作出相应的决定;
第三步,如果决定同意取保候审,则需要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或者提供符合条件的保证人;
最后,犯罪嫌疑人还需遵守定期报告、不得擅自离开居住地等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取保候审后是否还会被判处刑罚
在接受取保候审的同时,依旧存在着被判定有罪并服刑的可能性。
所谓取保候审,实质上仅仅是一种强制性的法律手段,绝非暗示着当事人在此过程过后便可免于刑责。
其实,当事人是否最终会被判定有罪、是否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与其遵纪守法与否息息相关,这均将取决于司法机构得到的证据和证据链条是否完整可靠,验证其是否具备足够的说服力证明嫌疑人确实犯有罪行。
若经全面深入调查取证核实后证实嫌疑人为罪犯,且有充足的证据支持其罪行,那么涉案人员仍将会面临被判决服刑或其他相应处罚。
然而如果案情并非如此,无法认定嫌疑人涉嫌任何犯罪行为,那么被告人自然亦无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及后果。《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要通过律师吗
关于取保候审之申请,既可依赖于受委派的律师,亦可由涉嫌刑事犯罪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或辩护人亲自申请。律师在此环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熟稔司法程序与要求,有能力更为精准且高效地准备相关申请资料,清晰且有力地陈述取保的理由与依据,从而提升申请成功的概率。然则,并不意味着此类事项必得借助律师之力。若涉及到事例的复杂性较高,或者当事人对于法律流程尚不了解之时,委托专业律师代理显然更为稳妥。律师凭借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能够全面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值得注意的是,取保候审的批准与否,终究取决于事例的具体情况以及司法机构的审查与判断。
取保候审是中国刑事诉讼的重要制度,适用于可能被轻判或特殊情况的嫌疑人。其合法性基于《刑事诉讼法》。流程包括提交申请、严格审查、缴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并遵守相关规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