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伤害罪的从重情形是什么
在认定故意伤害罪的从重情况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行为人身携凶器实施犯罪,其次是犯罪手段极其残忍,再次是犯罪行为带来了严重后果(例如构成重伤甚至致死);
此外,如果犯罪对象为特定的弱势群体(如老年人、未成年人、孕妇等),或者犯罪地点位于公共场合且涉及到众多无辜者,也将被视为从重情节。以上种种因素都可能导致对犯罪分子的刑事处罚更为严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是什么
关于交通肇事犯罪的主观心态特征,我们必须严谨地理解为这其中包含了两种类型的过失:即“疏忽大意”的过失及“过于自信”的过失。
从心理科学角度分析这类过失,它主要涉及行为人对于自身可能实施的违法行为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所产生的心理态度。
例如,行为人明知道某些行为是违反规定的,比如酒后驾驶机动车、强行超越其他车辆、以过高的速度行驶等,但是他们自以为这样做不会有何严重后果,因此有意无意地忽视或无视这些潜在的风险,甚至在知道潜在风险之后,仍然相信自己可以避免它们,结果却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故意伤害罪对方不追究怎么办
故意伤害罪,作为一项严重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其性质属于公诉事例范畴。尽管被害者可能表示不再追究加害方的责任,但是,司法机关仍然有权力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该案进行依法处理。然而,被害者的态度确实会对事例的量刑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当犯罪情节较轻且造成的危害有限时,并且能够得到被害者的谅解,那么检察机关有可能会做出不起诉的决定。然而,如果事例已经进入到审判程序,那么被害者的谅解往往会被视为减轻处罚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是否需要追究加害方的刑事责任,最终还是要根据事例的实际情况、证据的充分与否以及犯罪行为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量。因此,即使被害者选择放弃追究,司法机关也会严格按照法律和事实进行公正的判断与处理。
在认定故意伤害罪从重情况时,关键考虑包括:行为人持凶器、手段残忍、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后果。若犯罪对象涉及弱势群体或在公共场合伤及无辜,亦属从重情节。这些因素将影响对犯罪分子的刑罚严厉程度,确保法律公正与威慑力。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