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事故鉴定所需材料有哪些
在进行医疗事故鉴定过程中,所需提供的基础材料通常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其中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各类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以及护理记录等;医患双方共同封存的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相关物品,以及相关的现场实物;以及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密切相关的其他必要材料。《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八条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应当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提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阐述及答辩。医疗机构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二)住院患者的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等病历资料原件;
(三)抢救急危患者,在规定时间内补记的病历资料原件;
(四)封存保留的输液、注射用物品和血液、药物等实物,或者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对这些物品、实物作出的检验报告;
(五)与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有关的其他材料。
在医疗机构建有病历档案的门诊、急诊患者,其病历资料由医疗机构提供;没有在医疗机构建立病历档案的,由患者提供。
医患双方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提交相关材料。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如实提供相关材料,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进行的,应当承担责任。
二、医疗事故鉴定分级的标准是什么
根据国家现行的医疗事故鉴定层级划分标准,我们可以将医疗事故分为以下几个级别:第一个级别名为"一级医疗事故"。这个级别的医疗事故是指由某方人员的错误操作直接导致了患者的死亡或者是重度残疾。然而,这个分级标准并不涵盖那些由于患者本身所患病症极度严重或疾病进入晚期阶段而引发的死亡情况。对于此类状况,我们无法将其认定为医疗事故。第二个级别叫做"二级医疗事故"。在这个级别上,医疗事故指的是某方人员的错误动作直接导致了患者的中度伤残或是身体各个器官组织遭受了严重的损伤,从而导致了严重的功能障碍。这其中可能包括诸如严重的智力障碍、双目失明、永久性的造瘘手术主要器脏受损以及长期需要依赖药物或者器械来维持生命等等情况。第三个级别被称为"三级医疗事故",它指的是某方人员的行为引起的患者轻度残疾,或者是身体各个器官组织遭受损伤后导致了一般的功能障碍。最后一个级别则被命名为"四级医疗事故",这是说某方人员的行为只是给患者带来了轻微的人身伤害,并没有对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
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
三、医疗事故鉴定法院怎么判
医疗事故鉴定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决定了民事判决的方向及赔偿数额。面对复杂多样的医疗纠纷事例,法院通常需要权衡多种因素,包括医疗事故鉴定的结果、争议双方提交的证据资料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等。如医疗事故鉴定明确证实医疗机构存在过失行为且该行为与受害者所遭受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直接关联,那么法院将根据此鉴定结论,依法判定医疗机构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在审理此类事例时,并不仅仅依赖于鉴定结论,同时还会对鉴定程序的合法性、鉴定依据的充分性进行严格审查。若患者一方能够提供其他确凿证据,证明医疗机构确实存在过失行为,即使鉴定结论对其不利,法院仍有可能在全面考虑所有因素后,作出公正合理的判决。总而言之,法院在处理医疗纠纷事例时,始终秉持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综合权衡各方因素,力求为当事人提供最恰当的司法救济。
医疗事故鉴定需提交基础材料:患者完整病历(门诊、住院记录、医嘱、化验单、影像、同意书、手术麻醉记录、病理及护理等)、双方封存的治疗用物(输液、输血、注射药品等)及其现场实物,以及鉴定所需的其他必要材料,确保鉴定全面公正。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