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仲裁时效的规定有哪些
劳动仲裁的法定时效通常定在一年之内。该时效以当事人了解或理应知晓自身权益受损之日开始起算。在劳动关系持续期间因为未能支付劳动报酬引发的争议中,劳动者进行仲裁申诉则无须受制于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限;
然而,若劳动关系已经终止,那么劳动者就必须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的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诉。此规定旨在确保劳动者能够及时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且有助于推动劳动纠纷的及时妥善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维权,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二、劳动仲裁没有通过,可否直接去法院起诉
在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时,法律规定必须先通过劳动仲裁这一环节才能进入司法诉讼程序,否则将被视为未满足法定前置程序要求而不予立案审理,除非有明确证据证明劳动仲裁机构已经决定拒绝接受当事人提出的仲裁请求。
劳动仲裁,即由专门设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申请人提起的劳动争议进行公正、客观的调查取证、分析评估及公平裁决。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劳动仲裁乃是劳动争议双方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之一。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三、劳动仲裁时间规定是多少
关于劳动仲裁的时间规定,主要涵盖了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劳动者在得知或应知自身权益受侵害之日起一年内,有权依法申请劳动仲裁。其次,如果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内,因欠薪问题产生了矛盾,那么劳动者在此情况下申请仲裁是不受到一年仲裁时效期的局限性的。然而,若劳动关系已经终结,则需在劳动关系终止之后的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再次,仲裁庭在进行劳动争议事例裁决时,须按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算,至四十五个自然日之内完结此类事务。如因事例复杂程度增加需要延长审理期限,需得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的核准后,并以书面形式告知双方当事人,但所延长的时间总计不得超过十五日。另外,如果逾期未能做出仲裁决定,当事人可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当地人民法院提交诉讼请求。
劳动仲裁时效通常一年,自权益受损知晓日起算。劳动关系存续时,欠薪争议不受时效限;但劳动关系终止后,须一年内提出仲裁。此规定旨在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纠纷及时解决,维护劳动市场和谐。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