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位离职后补发的工资能要回来吗

最新修订 | 2024-12-23
浏览10w+
孟理昕律师
孟理昕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61人
专家导读 一般来说,员工离职后有权利通过合法途径去讨要在职期间本就该得的补偿性工资。要是你能拿出确实的证据证明自己应该得到这笔钱,那就可以依照相关法规去提出自己的要求。不过呢,要把这笔钱追回来到底难不难,得看劳动合同是怎么约定的,单位的薪资体系是怎样的,以及你手里的证据够不够充分等这些方面的情况。
从单位离职后补发的工资能要回来吗

一、从单位离职后补发的工资能要回来吗

在大多数情景之下,员工从其原就职单位离职后所获发放涵盖其在职时间范围内的补偿性工资款,都是被认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讨回来的。假如您收到的此部分补发工资对应的工作时段恰好涵盖了您本人在该用人方单位的任职期间,并且又具备明确无误的依据能够证实您应当获得此笔补发工资,那么,根据相应法规规定,您将有资格提出主张并要求获取这笔款项。

然而,关于是否能够顺利地追回这笔款项,还需要综合考虑您和原单位在劳动合同时的具体约定内容、用人方单位现行的薪资体系以及这方面的相关证据材料是否充足等因素进行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二、从单位离职后未发工资能申请劳动仲裁

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因工资等劳动报酬问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你已从单位离职且未收到工资,属于劳动报酬争议范畴。你应在离职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提供能证明你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以及未支付工资数额等相关证据,如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流水等。仲裁委员会会在受理后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若单位不服裁决,可在规定期限内提起诉讼。你要注意仲裁时效,及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离职后未发工资的补发及法律规定

离职后未发工资,劳动者可要求用人单位补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劳动者也可通过劳动仲裁途径,要求用人单位补发工资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在申请仲裁时,需提供劳动合同、工资发放记录等相关证据。

多数情况下,员工离职后有权依法追讨在职期间应得的补偿性工资。若您确有证据证明应得该款项,可根据法规提出主张。但追回款项的难易程度,还需考虑劳动合同约定、单位薪资体系及证据充分性等因素。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1k字,预估阅读时间11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01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从单位离职后补发的工资能要回来吗
一键咨询
  •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30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6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42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674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31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30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66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21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5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38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28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23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35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06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5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南京178****3643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1****834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88****827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从单位楼上跳下去单位要赔钱吗
劳动合同的存在与否是判断员工薪资受影响程度的关键。已签合同的员工,在雇主离世后,其薪资通常不会受到影响,他们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提出诉求。 然而,对于未签合同的员工,他们可能需要向雇主的法定继承人寻求权益保障。这种情况下,员工的权益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具体影响程度还需根据实际情况来评估。因此,建议员工在就业时务必与雇主签订劳动合同,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单位故意多发工资再扣回算犯罪吗?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单位故意多发工资再扣回算犯罪吗?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劳动纠纷
疑罪从无从从哪一年开始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您好!“疑罪”是指司法机关对被告人是否犯罪或罪行轻重难以确证的情况,是司法实践难以避免的常见现象。“疑罪从无”原则是现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的体现,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具体内容之一。即: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情况下,推定被告人无罪。“疑罪从无”的司法原则不仅仅是解决刑事疑案的技术性手段和原则,它的确立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它折射出我国在法治建设进程中对法律价值的重新协调和平衡。在关注保护社会之外,对公民人权的保障和尊重、它是现代刑事司法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的疑罪从无是从1996年开始的。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如第162条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主要表现在侦查阶段、审查阶段、审判阶段。在审查阶段,经过两次补充侦查,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条件的,可以作出不的决定;在审判阶段,人民对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罪名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谢谢阅读!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01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溯及力是从旧兼从轻原则还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律师回复]
一、什么是刑法的溯及力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于其生效以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则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则没有溯及力。对于刑法的溯及力,各国采取不同的原则,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从旧原则,即刑法对其生效前的行为一律没有溯及力。(
2)从新原则,即新法对于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一律适用,具有溯及力。(
3)从新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具有溯及力,但旧法(行为时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时,依照旧法处理。(
4)从旧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则依新法处理。
二、从旧兼从轻原则如何适用上述诸种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既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又适应实际的需要,为绝大多数国家刑法所采,我国刑法亦采此原则。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典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根据这一规定,对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97年10月1日修订刑法生效前实施的行为,应按以下情况分别进行处理:1.当时的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现行刑法认为是犯罪的,只能适用修订前的刑法,现行刑法不具有溯及力。对此,不能以新刑法典规定为犯罪为由而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2.当时的刑法认为是犯罪,但现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则应适用现行刑法,即现行刑法具有溯及力。3.当时的刑法和现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照现行刑法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原则上按当时的刑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即从旧兼从轻原则所指的从旧。但是,如果当时的刑法处刑比现行刑法要重,则适用现行刑法。此即从轻原则的体现。4.如果根据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的判决的,该判决继续有效。即使按现行刑法的规定,其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处刑较当时的刑法要轻,也不例外。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的案件,适用当时的刑法。对一种行为刑法的溯及适用,只限于未经审理或者虽经审理但尚未作出生效判决的场合;已经生效的判决,不应根据刑法的规定加以改变,以维护人民生效判决的严肃性和稳定性。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01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工伤认定没有来单位叫回去上班怎么办?
不合法。可以不去上班,直接到医院进行检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10w+浏览
工伤赔偿
胁从犯是从犯吗?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序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刑法规定,胁从犯也要对犯罪结果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行为人虽然在精神上受到犯罪分子一定程度的威胁、强迫或者控制,但就其自身而言,并未丧失认识和决定自己行为的意志自由和能力。如:汽车驾驶员被抢劫犯用刀逼迫交出钥匙,致抢劫得逞并顺利逃脱,汽车驾驶员为在抢劫犯的精神控制下被迫交出汽车,为抢劫犯提供了犯罪和脱逃的交通工具,其行为已构成胁从犯罪。 认定胁从犯的主要要件是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如果是身体受到控制而致犯罪得逞,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不受刑事处罚,如果行为人只是在精神上受到威胁、恐吓、控制、强迫而致犯罪得逞,则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人民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二十三条 (一)犯罪集团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40%;作用较大的,轻处20%; (二)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50%;作用较大的,轻处25%; (三)同一案件中有数个从犯的,可依其作用大小,确定不同的等次,比照本条第 (一)、 (二)项轻处,每等次不超过10%; (四)未分主从犯的共同犯罪,对各被告人的处刑可依其相对责任大小分别量刑,每等次不超过10%; (五)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所犯罪行较轻或未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30%;所犯罪行较重或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40%。教唆未遂,轻处50%。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01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开设赌场罪主从犯与从从犯区别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怎样区分开设赌场罪的主从犯 依据刑法的规定,开设赌博罪的主犯一般是指在开设赌博犯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或者组织作用的犯罪嫌疑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六条 【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 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 对于 第三款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第二十七条 【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主犯包括的类别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这类主犯是指除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以外的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具体包括以下四类: (1)犯罪集团的骨干分子。在犯罪集团中,并非只有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首要分子才可以成为首要分子,犯罪集团的骨干分子也可以成为主犯。犯罪集团的骨干分子虽然不在其中起组织、指挥作用,但积极参加犯罪集团的犯罪活动,也可以成为主犯。 (2)某些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及其骨干成员和某些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在我国刑法中,根据构成犯罪的主体范围,可以将聚众犯罪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类是参与者均构成犯罪的聚众犯罪。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和其他参加者均可构成犯罪。一类是只有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才构成犯罪的聚众性犯罪。在这类聚众性犯罪中一般参加者不构成犯罪。一类是只有首要分子构成犯罪的聚众性犯罪。在这类聚众性犯罪中,除首要分子外,其他积极参加者和一般参加者都不构成犯罪。上述三类聚众性犯罪中,第三类一般都是单个人犯罪,不属于共同犯罪,也就不存在主犯问题。在前两类聚众性犯罪中,属于必要的共同犯罪,存在主犯与从犯的区分,在 第一类聚众性犯罪中,首要分子、积极参加者一般都是主犯;在 第二类聚众性犯罪中,主犯一般只是首要分子。 (3)在其他一般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需要指出的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可能只有一人,也可能有多个。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员工回家后突发心梗单位应该赔偿吗?
员工回家后突发心梗,既非在工作时间也非在工作岗位死亡,单位不会赔偿.《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10w+浏览
公司经营
胁从犯是主犯还是从犯,从犯的定罪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序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刑法规定,胁从犯也要对犯罪结果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行为人虽然在精神上受到犯罪分子一定程度的威胁、强迫或者控制,但就其自身而言,并未丧失认识和决定自己行为的意志自由和能力。如:汽车驾驶员被抢劫犯用刀逼迫交出钥匙,致抢劫得逞并顺利逃脱,汽车驾驶员为在抢劫犯的精神控制下被迫交出汽车,为抢劫犯提供了犯罪和脱逃的交通工具,其行为已构成胁从犯罪。 认定胁从犯的主要要件是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如果是身体受到控制而致犯罪得逞,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不受刑事处罚,如果行为人只是在精神上受到威胁、恐吓、控制、强迫而致犯罪得逞,则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人民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二十三条 (一)犯罪集团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40%;作用较大的,轻处20%; (二)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50%;作用较大的,轻处25%; (三)同一案件中有数个从犯的,可依其作用大小,确定不同的等次,比照本条第 (一)、 (二)项轻处,每等次不超过10%; (四)未分主从犯的共同犯罪,对各被告人的处刑可依其相对责任大小分别量刑,每等次不超过10%; (五)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所犯罪行较轻或未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30%;所犯罪行较重或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40%。教唆未遂,轻处50%。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011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怎样把车子从外地转回来
倘若您的外地车辆需要迁移至原籍所在地,那么机动车所有人必须填写一份详尽完备的过户申请表格,同时提供有效的个人身份证件、机动车注册登记证书以及与机动车相关联的全部档案文件,并且还需向当地交通部门提交已经经过实际检验的机动车。
10w+浏览
交通事故
什么是胁从犯,胁从犯与从犯的区别
[律师回复] 对于什么是胁从犯,胁从犯与从犯的区别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认定从犯,要从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实际参加的程度、具体罪行的大小、对危害结果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去具体分析判断,看其在共同犯罪中是否起次要的作用或者辅助作用。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通常是指直接参加了实施犯罪行为,但在共同犯罪活动中起次要作用在犯罪集团中,听命于首要分子,参与了某些犯罪活动,或者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参与实施了一部分犯罪活动,但不起主要作用的,一般属于从犯。
认定胁从犯的主要要件是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如果是身体受到控制而致犯罪得逞,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不受刑事处罚,如果行为人只是在精神上受到威胁、恐吓、控制、强迫而致犯罪得逞,则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对于胁从犯的刑事处罚,刑法规定比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或者免于处罚。
《人民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二十三条
(一)犯罪集团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40作用较大的,轻处20
(二)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50作用较大的,轻处25
(三)同一案件中有数个从犯的,可依其作用大小,确定不同的等次,比照本条第
(一)、
(二)项轻处,每等次不超过10
(四)未分主从犯的共同犯罪,对各被告人的处刑可依其相对责任大小分别量刑,每等次不超过10
(五)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所犯罪行较轻或未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30所犯罪行较重或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40。教唆未遂,轻处50。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01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主犯、从犯和胁从犯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胁从犯,是指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程序的威胁或者强制而被迫参加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刑法规定,胁从犯也要对犯罪结果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行为人虽然在精神上受到犯罪分子一定程度的威胁、强迫或者控制,但就其自身而言,并未丧失认识和决定自己行为的意志自由和能力。如:汽车驾驶员被抢劫犯用刀逼迫交出钥匙,致抢劫得逞并顺利逃脱,汽车驾驶员为在抢劫犯的精神控制下被迫交出汽车,为抢劫犯提供了犯罪和脱逃的交通工具,其行为已构成胁从犯罪。
认定胁从犯的主要要件是看其是身体受到控制还是精神上受到威胁、强迫,如果是身体受到控制而致犯罪得逞,不具有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不受刑事处罚,如果行为人只是在精神上受到威胁、恐吓、控制、强迫而致犯罪得逞,则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胁从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人民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第二十三条
(一)犯罪集团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40作用较大的,轻处20
(二)一般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所起作用较小的,轻处50作用较大的,轻处25
(三)同一案件中有数个从犯的,可依其作用大小,确定不同的等次,比照本条第
(一)、
(二)项轻处,每等次不超过10
(四)未分主从犯的共同犯罪,对各被告人的处刑可依其相对责任大小分别量刑,每等次不超过10
(五)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所犯罪行较轻或未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30所犯罪行较重或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处40。教唆未遂,轻处50。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工资福利 > 从单位离职后补发的工资能要回来吗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