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交通的发达,交通事故也频发,交通肇事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实生活中,不少肇事者在交通事故的发生后选择自首,那么到底交通事故肇事犯罪是否存在自首,交通肇事犯罪自首怎么进行认定呢?下面律图小编就交通肇事犯罪自首及其认定相关资料做出如下总结。
一、过失犯罪是否存在自首
核心提示:自首制度的设立有利于案件的及时侦破和审判,同时也有利于促使犯罪人悔过自新。否认过失犯罪可以成立自首,显然是违背了立法者设立自首制度的立法理由。
交通肇事罪属于典型的过失犯罪,在讨论交通肇事罪自首问题之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过失犯罪是否存在自首。对此,我国刑法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过失犯罪的犯罪构成以造成危害后果为成立条件,犯罪事实容易被发现,原因也较易查清,犯罪人一般也都愿意主动承担责任,因此,主张刑法所规定的自首从宽制度不适用于过失犯罪,自首对于过失犯罪没有实际意义。但大多数学者反对上述观点,认为自首制度同样适用于过失犯罪,自首制度对于过失犯罪仍有重要意义。
二、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自首
核心提示:如果行为人的行为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那么尽管其行为可能违反了有关交通法规所设定的义务,仍然应当认定其成立自首;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那么即使其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履行了有关交通法规所设定的义务,也不能认定其成立自首。
诚然,并非所有未逃逸的肇事者均成立自首,认定肇事者是否成立自首仍然要以自首的成立条件为前提。换言之,如果行为人的行为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那么尽管其行为可能违反了有关交通法规所设定的义务,仍然应当认定其成立自首;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不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那么即使其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履行了有关交通法规所设定的义务,也不能认定其成立自首。具体而言,对交通肇事案是否认定自首应作以下认定:
1、肇事后积极抢救伤者和财产并报警或委托他人报警,后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这是典型的自首。
2、肇事后虽然积极抢救伤者和财产并报警或委托他人报警,但又因惧怕承担责任而逃逸,后被抓获的,不能认定为自首。因为在这种情形下,肇事者的主观心理状态已经发生变化,不愿承担罪责而逃避法律制裁,客观行为也印证了其主观心态。
3、肇事者报警或委托他人报警,但并未抢救伤者和财产,这种情况也应认定为自首,因为不管肇事者当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如何,他的行为确已使自己处于公安机关的掌控之下,只要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就应当认为符合自首的成立条件。
4、肇事者抢救伤者和财产,但并未报警或委托他人报警的情形下,应区别不同情况加以对待。如果肇事者是忙于抢救伤者和财产而没有时间和机会报警,并且未逃逸,之后接受公安机关询问和处理的,应当认定为自首,因为从主观上看,肇事者并没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只是没有时间和机会报警,从报警和救助的逻辑关系上看,救助伤者应当是放在第一位的,在交通肇事发生以后,救助伤者刻不容缓,而报警投案则缓之无妨,此时救助应优于报警投案。如果呆板地强调肇事者报警投案势必是对法律规定的一种教条化理解。
5、肇事后未报警或未委托他人报警,但有证据证实肇事者确已准备去投案或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抓获的,后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应当认定为自首。
通过上文的阅读,我们可以看出交通肇事犯罪是否存在自首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交通肇事犯罪自首的认定也有一定的条件。如果现在您正受交通肇事犯罪自首的困扰,小编建议您找专业律师进行相关咨询,这样有利于维护您的最高权益。律图能为您提供相关服务,欢迎您的咨询,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