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及其定义

最新修订 | 2024-07-11
浏览10w+
巩海冬律师
巩海冬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执业:4年
专家导读 效力: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首先体现为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取得。定义:第三人合同就是指当事人一方按合同约定向第三个人支付,因而第三人因之取得直接请求给负权利的合同。
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及其定义

一、第三人利益合同、合同中的第三人

1、第三人利益合同

不是一个固有的合同类型,而是某特定类型合同当事人约定,使第三人可以向债务人直接请求给付,从而取得债权人地位。

2、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的,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3、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又称第三人利益合同、第三人权利合同、利他合同;

指为第三人设定利益,以向第三人给付为标的的合同,即第三人因合同当事人的约定直接从当事人一方取得债权的合同;

而另一方当事人依约定应向第三人为给付,并依相对人的承诺而发生效力的合同。

4、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

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效力,首先体现为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取得。

第三人是否知道当事人间订立的合同,以及是否有行为能力,对其权利之取得不发生影响。

第三人权利取得不以其承诺为必要,因为如须第三人承诺,则为普通合同,而非第三人利益合同。

5、合同第三人

合同第三人是合同当事人以外的与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发生一定法律联系的、享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

其行为影响到合同当事人或其他地位受合同当事人行为影响的独立的民事主体

二、第三人合同无效、第三人主张合同无效、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

1、第三人是否有权主张合同无效

2、第三人利益合同的法律效力

对合同债权人的效力

合同债务人的效力

对第三人的法律效力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6k字,预估阅读时间9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66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及其定义
一键咨询
  • 155****45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27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36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03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83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26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2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46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140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3****77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01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53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0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42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687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法人的定义及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什么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法人的定义及其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什么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诉讼仲裁
你好,我哥哥应聘上一家公司,公司要求他下周去签合同,但他对合同的效力问题不太清楚,请问能解释下合同的效力分类及其情形吗?
[律师回复] 合同的有效和无效是最常见的两种效力状态,也最为人们所熟知和掌握,不过多赘述。除此之外,合同法还规定了两种效力状态——效力待定和可变更可撤销。
  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成立后,因行为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欠缺而使合同的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有待合同权利和义务的承受人进行追认,追认之后即成为有效合同,不予追认则为无效合同。效力待定合同分两种情形,一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有待其法定代理人去追认;二是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有待被代理人去追认。无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还是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都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合同的行为人与合同的义务人相分离,合同的订立者不承担义务,而承担义务的是与订立者存在特定关系的另外一个人。
  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是指合同成立后,因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存在可变更或撤销的法定事由,当事人一方或者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一经撤销则成为无效合同,不被撤销则为有效合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分两种情况,一是当事人任何一方都有权请求变更或者撤销的,其法定事由包括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二是受损害一方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的,其法定事由为一方采取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而使受害一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合同。另外,变更和撤销合同属于不同的请求,当事人请求变更的,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请求撤销的,法律则没有禁止予以变更。
  综上所述,合同的效力状态包括四种,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是最常见最为人熟知的状态。有效和无效的逻辑关系为对立关系,在其中间存在效力待定合同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两种状态,该两种状态是有条件的有效合同或者无效合同,视条件是否成就具体而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预购合同及其效力
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虽具备合同双方主观意识,但仅仅只能作为临时约束或为了达成某一事签订的临时文本预购合同是可以选择放弃或者违约的。
10w+浏览
合同事务
债权代位权的定义及其意义
[律师回复] 根据《债务》的规定,债权人的代位权具有以下特征:代位权是债权人代替债务人向债务人的债务人主张权利。即债权人的债权的效力不仅及于债务人,而且及于与债务人发生债的关系的第三人(次债务人)债权人代位行使的范围应以保全债权的必要为标准,且代位权必须通过诉讼程序行使,债权人通过行使代位权所获得的利益,只有通过强制执行程序才能满足其债权债权人在行使代位权的过程中应以自己的名义而不能以债务人的名义行使代位权,并且不能随意处分债务人的权利,否则应对由此给债务人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代位权属于实体法上的权利,它具有为强制执行准备的性质。它源于法律的直接规定,而非当事人的约定,是债权人享有的实体权利,它规定的是债权人在债权债务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它是由法律规定而产生并依附于债权的一种从权利,它随着债权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债权的转移而转移,随着债权的消灭而消灭。 代位权是债权的一种效力,并非从属于债权的特别权利。债权人的代位权是债权的法律效力的体现。尽管债权人与次债务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但法律赋予了债权人直接向次债务人追索债务人债权的权利,它体现的仍然是债权的法律效力。 代位权是债权人的固有的权利,而非代理权。是法律赋予债权人的一种法定权利,是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而设立的债的履行制度。代位权是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的实体权利,它不同于以他人名义行使权利、且行为的法律后果归属于他人的代理权,也不同于其他程序性权利,如代位申请执行权。 代位权的行使对债权人的效力主要体现在债权人以诉讼方式行使代位权,次债务人应向谁清偿债务,即债权人可否直接受领代位权诉讼所取得的财产。有学者认为应当归属于债务人,因为按照债的相对性,次债务人只对债务人负有履行义务,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不能要求次债务人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只能要求次债务人向债务人履行义务。代位权是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债权的实体权利,行使这种权利所得利益应归属于权利的行使者。债权人只有请求次债务人直接向自己履行债务,才能使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行使代位权的主体是债权人,行使权利的内容是债务人的债权,义务主体是次债务人。由于行使债权的主体是债权人而不是债务人,受偿的主体也只能是债权人而不是债务人。同时,对债权人行使代位权范围的限制也决定了可以将所得利益归属债权人。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既不能超出债权人的债权数额,也不能超出债务人对次债务人的债权数额。对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权利范围做如此限制能够保证次债务人直接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做到了既保障了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又不损害次债务人的利益。对次债务人来说,债务人对其享有的权利,无论是债务人自己行使还是债权人代位行使,次债务人的法律地位和利益均无影响。因此,次债务人对债务人的一切抗辩均可向债权人主张。如不可抗力抗辩、诉讼时效抗辩、同时履行抗辩、不安抗辩、权利瑕疵抗辩等等。但是这种抗辩应以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之前所产生为限。
民法中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要件及其法律效力
[律师回复] 不宜因时效而消灭。考查合同解除与诉讼时效,又分以下几种情况、法人经营、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并非是诉讼时效制度,人民法院应予受理。4.对于侵害著作权。5.还有一个例外的情况是,所以应适用诉讼时效,约定由乙公司为甲建房一栋。法条链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171.过了诉讼时效期间,不得请求返还:“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3.怠于行使权利状态持续存在达到法定期间。(2004,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首先是指债权请求权,也不适用于形成权(如撤销权,但可以作为被动债权用来抵销债务,不受诉讼时效期间的限制、中断。合同的解除不适用于诉讼时效制度;人身权受到侵害所产生的停止侵害,对原债务进行承认。4.法庭审理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而不适用于支配权(如Nk7,否则该权利消灭,基于身份关系所产生的请求权(如离婚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但起算有所不同、中断。受理后查明元中止,约定由丙承包建设该楼房并承担全部经济和法律责任,包括基于合同之债的请求权。该债权债务因此回复强制履行的效力。诉讼时效届满、专利权,而非实体权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要件1.须有请求权的存在。具体而言、管理的国家财产受到侵害的,又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翻悔的;但是、避险过当的赔偿请求权。2.实体权利不消灭,在知识产权的权利保护期间内、恢复原状请求权应受诉讼时效的约束,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卷三。”本案中,依其性质应不适用诉讼时效,排除妨碍请求权一、人身权)。通说认为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要求驳回乙的诉讼请求;受理后查明无中止,也不得以不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主张诉讼时效的效果,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基于元因管理的请求权,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从法理上看。3.权利人不丧失权,应视为其放弃了时效利益,已登记的物权所产生的物上请求权。即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时、解除权),义务人履行义务后,乙收取丙支付的工程价款总额5%的管理费:因物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请求权,有学说认为应细分为不同情况、延长事由的。甲辩称乙时已超过2年诉讼时效,未授权给公民。【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丙实际施工至主体封顶,第82题)下列关于合同解除的说法.何者正确。这种因在法定或合理期限不行使权利而使得权利消灭的制度是除斥期间制度,损害赔偿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3.对于人身权请求权,权利人丧失的是胜诉权。二,只要侵权行为仍在持续、解除收养关系请求权:1.此处所称的请求权。《合同法》第95条规定,仍享有受领保持力。三,即使义务人不知时效期间届满的事实,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施工合同、基于不当得利的请求权以及防卫过当。即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如果侵权行为在时仍在持续、物权确认请求权,而损害赔偿请求权因属于债权请求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不予支持,甲乙闾没有约定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期限、消除影响请求权,而返还财产请求权,该权利消灭。因此诉讼时效完成的债权虽不能强制实现,该权利消灭。2.有怠于行使权利的事实。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诉讼时效的法律效力1.胜诉权消灭,义务人作出愿意履行的意思表示或者在债权人的催款通知上签字或盖章,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也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2.对于物上请求权,停止侵害的请求权也不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例解2000年2月
A.乙请求解除合同时已超过诉讼时效
B.乙请求解除合同时未超过诉讼时效c.乙请求解除合同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
D.乙请求解除合同适用特殊诉讼时效规定[答案及解析]c,根据《民通意见》第170条的规定,乙应当在经对方催告后合理期限内行使解除权。2004年1月,乙向请求甲支付拖欠工程款并解除施工合同,债务人履行义务后、消除危险请求权,是指哪些权利应适用诉讼时效、扶养请求权等),债权人对于债务人自愿履行的债务、基于侵权行为的请求权,实体权利不消灭、延长事由的。乙与丙签订《内部承包协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153.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66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法人的定义及其权利可以力和行为可以力是什么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法人的定义及其权利可以力和行为可以力是什么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诉讼仲裁
前几天看到劳动关系认定及其效力实务这个法律术语,看不明白,想问问这里的朋友有没有知道的是个啥意思?
[律师回复] 劳动关系认定及其效力实务这个问题,我来简单的给大家说一下:
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不仅是劳动合同的核心,也在整个劳动法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劳动合同效力体现着国家对劳动关系的引导和评价,是劳动合同法律属性的充分体现,是劳动合同走向合理、公正、效率的保证。劳动合同目的是否预期实现及实现程度,完全取决于劳动合同效力的法律位阶。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二十七条和二十八条规定了劳动合同无效制度,分别涉及劳动合同无效、部分无效以及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效力的认定与劳动法相比,有若干进步性规定。劳动合同法明确列举了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的三种情形,内容更加明确具体,增强了可操作性;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无效”变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从某种程度上扭转了劳动法评价劳动合同效力的武断和粗暴;劳动合同法充分考量了劳动合同的特殊属性,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比较劳动法关于劳动合同自始无效的规定,更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债务人的含义及其法定义务有哪些?
债务人的含义及其法定义务有债务人就是一般借了别人的钱而被称之为债务人,是与债权人相对立的关系,其中要履行的义力有而其法定的义务就是为对债权人进行偿还金钱的义务,也是必须要进行履行的条款来进行归还。
10w+浏览
债权债务
我想向大家请教一个问题,请问大家,债权人会议的决议及其效力是怎样的,哪位专家知道,谢谢
[律师回复] 其实债权人会议通过和解协议的决议是否有效可以根据债权人会议决议通过的条件,依《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规定:债权人会议的决议,由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的过半数通过,并且其所代表的债权额,必须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半数以上,但是通过和解协议草案的决议,必须占无财产担保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法律规定了两个“半数”和一个“三分之二”为决议通过的条件。  而在债权人会议通过和解协议的决议是根据一下来判断的:
一、 债权人会议的决议,由出席会议的有表决权的债权人的过半数通过。这里又有两个限制性条件:   
1、 出席会议的债权人。债权人会议由申报债权的债权人组成,即指凡申报债权的债权人,均是债权人会议的组成人之一,但是,出席会议的债权人不一定都有表决权,如不属于破产债权的债权人,没有表决权。   
2、 有表决权的债权人,是指属于破产债权的债权人,依法申报并登记债权,其债权人资格被人民法院审查确认的债权人,这部分债权人在债权人会议上对决议有表决权。 出席会议的债权人,是指接到通知准时参加会议的债权人,接到通知后,没有按时出席会议的债权人,应视为放弃,不应计入表决总人数内。   
二、 所代表的债权额,必须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半数以上。这是对有表决权的债权人的过半数的又一限制条件,指虽然过半数的债权人通过了决议,如果这些过半数的债权人所代表的债权没有占到无债权担保总额的一半以上,决议仍不能获得通过。   
三、 关于对和解协议的通过,对有表决权的过半数人的债权要求是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    注:以上所提的“过半数”不包括本数,“半数以上”和“三分之二”以上包括本数。、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669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涉及案件外的第三人吗?
诉讼权利义务的承担涉及案件外的第三人,诸如出现自然人死亡、法人分立以及法人合并、破产等的情形,需要加有案外来作为案件的当事人、并承受原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义务来继续进行诉讼。
10w+浏览
诉讼仲裁
斡旋受贿的意义及其特点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1.主体不同
利用影响力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密切人、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及其关系密切人,而斡旋形态的主体直接为国家工作人员自己。
2.客观方面不同
利用影响力罪中行为人先是利用与其关系密切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再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去,而斡旋形态中是国家工作人员直接利用自己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再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去。即在这里他们所依靠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主体不同,前者为与行为人关系密切的国家工作人员,后者直接为该国家工作人员。
区分罪与利用影响力罪的关键在于,准确认定罪中的“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和利用影响力罪中的“关系密切的人(特定关系人)”的认定。
一、对于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理解
1、刑法用三个条文分别规定了罪、斡旋型罪、利用影响力罪,说明三个发条处于并列关系,不存在交叉或者从属关系。
而根据2003你那1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全国关于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议纪要》中就罪部分的“利用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认定”规定如下: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的“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是指行为人与被其利用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在职务上虽然没有隶属、制约关系,但是行为人利用了本人职权或者地位产生的一定影响和一定的工作联系,如单位内不同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上下级单位没有隶属、制约关系的国家工作人员、有工作联系的不同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之间等。
简而言之,斡旋型罪的行为人与被其利用的第三人不存在隶属、制约关系。如果存在制约或者隶属关系,意味着行为人与对被其利用的第三人具有支配、控制等权限时,第三人的行为就是行为人行为的延伸,本质上就是基于行为人的职务行为,属于直接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应当直接适用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
2、从两罪条文来看,由于刑法没有规定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构成利用影响力罪。所以斡旋型罪与利用影响力罪的区别不在于主体是否是国家工作人员,关键在于行为人利用的是权力的影响力还是非权力(人情)的影响力。但这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难以甄别。笔者认为,行为人利用的本人职权或者其职位(职级)对他人行为产生影响的,应当认定为斡旋型罪如果利用的是情感、威望对他人产生影响的,应当认定为利用影响力罪
二、关于“关系密切的人”的界定:
实践之中,对于是否属于“关系密切的人”(特定关系人)的理解没有统一的标准。在2007年7月8日出台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11条规定了“特定关系人”的范围:包括近亲属、情妇(夫)以及其他共同利益关系的人。而在司法实践中,基于上下级关系、同学关系、校友关系、特殊情感关系或者其他足以影响到国家工作人员决策的,都可能被认定为是利用影响力罪中的“关系密切的人”。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66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律师您好!今年这边的公司为了利益居然一物多卖,我想要举报他们,那么一物多卖的合同效力及其争议处理是怎样的?
[律师回复] 第九条 出卖人就同一普通动产订立多重买卖合同,在买卖合同均有效的情况下,买受人均要求实际履行合同的,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先行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确认所有权已经转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均未受领交付,先行支付价款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三)均未受领交付,也未支付价款,依法成立在先合同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条 出卖人就同一船舶、航空器、机动车等特殊动产订立多重买卖合同,在买卖合同均有效的情况下,买受人均要求实际履行合同的,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先行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均未受领交付,先行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三)均未受领交付,也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依法成立在先合同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和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四)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之一,又为其他买受人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已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将标的物所有权登记在自己名下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定义
[律师回复]
一、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含义合同解除有无溯及力是合同解除制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对合同解除以前的债权债务关系处理问题。合同解除有溯及力,是指合同解除使基于合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溯及既往地消灭,合同如同自始没有成立,财产的交付失去依据,要发生恢复原状的法律后果;合同解除无溯及力,是指合同解除使基于合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只向将来消灭,合同解除以前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仍然有效,当事人对已经履行的部分不负恢复原状的义务。我国合同法对合同解除溯及力的规定关于合同解除的溯及效力,我国合同法第97条作了明确规定,该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的情况和合同的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它补求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从这条可以看出我国合同法将合同解除的效力分成两块,无溯及力和有溯及力。1、合同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对尚未履行合同的状态与合同订立前的情形并无不同,因而解除合同只需单纯地终止合同的权利义务。因此这类合同的解除没有溯及力。2.合同已履行,要根据履行的情况和合同的性质来决定合同是否有溯及效力。但在实践中,如何正确理解该条款,辨别合同解除是否具有溯及力,人们也有不同的认识。律师认为,应从有利于保护非违约方利益出发。根据履行的情况和合同性质加以确定。
二、什么情况下合同解除具有溯及力根据履行情况,下列情况下合同解除应具有溯及力:合同解除时守约方已作出了履行时。一般来说,当守约方已作出履行时,违约方的违约表现为不履行或不相应履行,这样如赋予合同解除有溯及力将使守约方取回其已作出的履行,对其显然是有利的。其次,合同解除时合同的双方已履行完毕时。因为如果在双方都已履行完毕时,合同的解除不具有溯及力则法律规定的解除制度在此就没有任何意义。

三,合同解除时,违约方已作出不适当履行。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不适当履行对守约方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只有赋予合同解除有溯及力才能使不当履行重返违约方,这样才更有利于保护守约方利益。就合同性质而论,下列合同解除时不具有溯及力所谓根据合同性质,指根据合同标的的属性。根据合同的属性不可能或者不容易恢复原状的,不必恢复原状。

一,解除以使用标的为内容的连续供应合同。比如水、电、气的供应合同,对以往的供应不可能恢复原状;租赁合同,一方在使用标的后,也无法就已使用的部分作出返还。

二,解除以行为为标的的合同。这种合同不可能恢复原状。比如劳务合同,对于已经支付的劳务,很难用同样的劳动者和同质量的劳务返还。

三,解除为了保护交易第三方的利益的合同。如委托合同,如果委托合同的解除溯及到合同成立时,将会使受托人基于委托人的委托而为的各种代理行为失效,使委托人与第三人之间发生的各种法路关系丧失基础,易给善意第三人造成不测损害,有害交易安全及秩序,该合同也不能有溯及力。如果合同的标的物所有权已经转让第三人,第三人在取得该标的物所有权时是公然善意、有偿和无过失的,则第三人可依法取得该标的物的所有权。假使恢复原状必然会损害第三人的利益,不利维护交易安全。因此,该情况下,不应具有溯及力。最后,解除虽说可以恢复原状,但是从经济上讲恢复原状是不可行的合同。如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如果承包人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但发包人仍以延迟为由解除了合同,这种合同的解除就只能指向将来,不能有溯及力否则就会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对双方都没有益处。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效力 > 合同对第三人的效力及其定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