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物证据的审查应注意哪些问题

最新修订 | 2024-06-02
浏览10w+
李兵律师
李兵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583人
专家导读 对实物证据的审查应注意的几点问题:1、注意审查实物证据的客观真实性2、注意审查证据的来源3、注意审查实物证据是否全面收集。
对实物证据的审查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对实物证据的审查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注意审查实物证据的客观真实性

影响实物证据客观真实性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人为伪造,伪造物证、书证可能出于对他人的栽赃陷害,也可能出于自己逃避法律责任;二是物证、书证可能因自然原因发生变化,如现场遗留的鞋印因风吹雨淋而变形,物品保管过程中因自然原因而损耗、变质等;三是物证、书证因提取、固定、保管不科学、不严谨而发生变化,如提取的血迹检材因保管不善而被污染、腐坏,物证、书证的复制件、复印件出现失真,不能反映原物、原件的外形、特征或者内容等。

(二)注意审查证据的来源

我国刑诉法及相关法律规定,物证、书证的收集方法有勘验、检查、搜查和扣押。至于通过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被害人,向有关单位或者人员提取物证、书证的方法,其实质为上述物证、书证收集方法的延伸。即通过此类途径,获知一定信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物证、书证的收集。勘验,是指公安司法人员为收集证据,发现真实,对与犯罪有关或者与案件有关的现场进行的勘查、检验,进而发现、收集证据的方法。司法实践中,大量物证、书证都是通过勘验的方法获得的,如被害人的尸体、血迹、被告人遗留在现场的痕迹与物品等等。检查,是对与犯罪有关的个人的人身、物品进行查看、验证,进而收集物证、书证的方法。检查往往需要对他人人身权进行暂时剥夺或者限制,以获取相关证据或材料,如为获取被告人的有关信息而收集被告人的血液、指纹等等,就是属于以检查的方法获取的物证。

(三)注意审查实物证据是否全面收集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全面收集证据,充分挖掘证据的证明价值,是刑事诉讼特别是侦查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全面收集证明被告人有罪、无罪、罪轻、罪重的各种证据,并对证据进行科学分析,才能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确保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同时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侦查人员应当通过勘验、检查、搜查等活动,客观、全面地收集与案件事实可能有关联的血迹、指纹、足迹、文件等实物证据;同时,对具备检验条件尤其是同一认定条件的关键性物证、书证,还应当进行鉴定,从而确定物证、书证与案件事实的关联,并通过物证、书证的鉴定结论锁定犯罪嫌疑人或者排除犯罪嫌疑人,进而实现证据证明价值的最大化。

二、实物证据的证明缺陷

1、实物证据通常属于间接证据,一般很难单独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需要结合其他证据才能证明案件事实。为充分发挥实物证据的证明价值,通常还需要进行科学技术鉴定、辨认、比对等。相比之下,直接证据无需凭借逻辑推理就能够一步到位地证明案件事实。因此,刑事法官在对实物证据进行审查时,必须与其他证据相互结合,进行综合判断。

2、实物证据的证明范围往往只涉及案件事实的某个方面,不如言词证据的证明范围宽泛。如被告人口供,其内容可从案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被告人的主观状态、悔罪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反映。而实物证据无法单独反映案件主要事实,只能反映案件事实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环节。如现场提取犯罪嫌疑人的指纹,只能证明犯罪嫌疑人到过现场,而不能证明系其作案,更不能证明作案经过,它只能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共同反映案件事实的某一方面。

3、虽然实物证据的客观性较强,但其证明作用也容易受到有关自然因素影响。某些实物证据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发生外形及物理结构的变化,有些实物证据在阳光暴晒或者雨、雪侵袭之后也会失真。因而,实物证据的正确提取及妥善保管对于其证明力的发挥至关重要。刑事审判中,在对实物证据进行审查时,该实物证据的来源途径、提取方法、保管过程等,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信大家读完文章之后对实物证据的审查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也了解了实物证据存在的缺陷,对于实物证据的审查,是由法院来进行的,所以,我们在收集证据的时候,要先了解实物证据在哪些情况下才具有证明力,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律图许昌律师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6k字,预估阅读时间12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07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对实物证据的审查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键咨询
  • 146****806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8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552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6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584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854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664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70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00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271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1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04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37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25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208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实物出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必须对实物资产由依法设立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作价。资产评估作价是实物出资的必经程序。资产评估必须如实评估,不得高于或低于其价值评估。各股东在出资协议中最好约定对评估结果是否须经全体股东认可。
10w+浏览
公司经营
以物抵债协议审查中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债务清偿期届满后当事人达成的以物抵债协议,在尚未办理物权转移手续前,债务人不履行或无法履行抵债协议,债权人要求继续履行抵债协议或要求确认所抵之物的所有权归自己的,应驳回其诉讼请求。
10w+浏览
债权债务
劳动合同审查注意哪些问题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劳动合同审查注意哪些问题相关的法律规定。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劳动合同审查注意什么问题
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劳动合同审查注意什么问题相关的法律规定。
10w+浏览
劳动纠纷
劳动合同审查注意哪些问题
1、对劳动合同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严格地审核。2、把握好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这3种劳动合同期限的区别。3、劳动合同到期后,不能简单地办理续签合同手续,必须对劳动者进行考核,视考核情况再做决定。等等。
10w+浏览
劳动纠纷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收集证据应该注意的问题
(1)收集证据应迅速及时,以免时过境迁导致证据灭失。(2)当事人所收集的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内在联系,而且应客观真实,以使收集的证据能起到证明的效力。(3)当事人收集证据的途径、方式、方法等必须合乎法律的要求。
43浏览
出具收据应注意什么问题
出具收据应注意以下几点:使用收据的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的项目、标准和实际收入填开收据。填开收据必须复写,金额合计用大写,并加盖单位财务印章和经办人印章。对填写错误的收据,应当完整保存各联,不得擅自销毁。
1.5w浏览
审查起诉期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审查起诉期限通常为一个月,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半个月。关键点在于:确保公诉案件审判管辖权遵循检察院与法院对应关系;公安机关移交的案件如属上级法院管辖,应及时上报并通知相关部门;处理一人多罪或共同犯罪时,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进行并案审查。
33浏览
审查起诉的期限,审查起诉要注意哪些问题
审查起诉的期限为一个月,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审查起诉应当注意下列问题:1.各级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应当与人民法院审判管辖相适应。2.检察院受理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经审查认为属于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时,应当写出审查报告,等等。
14浏览
怎样排查房屋质量问题的问题
根据我国法律,商品房出卖方逾期交付房产且未在三个月内完成协商义务,买受方可依法解除合同,除非另有协议。项目延期交付时,买受方有权要求退换房产,并按合同要求对方支付赔偿金或退还佣金、购房款及利息等。
25浏览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07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律图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证据调查 > 对实物证据的审查应注意哪些问题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