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是指身体因为外来的侵害物或者先天性疾病而导致的肢体或者重大器官的缺失,没有工作即没有生活来源,但并不代表没有劳动能力,误工费是指受害人遭受到外来的意外伤害时,受到损害,无法正常工作,保险公司会给予一定的误工费用,那么,残疾人无工作误工费法院怎么判?
残疾人出现人身损害,有误工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第二款:“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的规定,主要是针对受害人在定残之前已完全治疗终结,既无需进行二次手术,也无需其他治疗,仅因受伤可能致残并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形。该条使用的前提是“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此时受害人的误工损失,实际上就是受害人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的损失,与定残后残疾赔偿金的赔偿内容是一致的。但残疾赔偿金与二次手术期间的误工损失不能等同。残疾赔偿金赔偿的是受害人客观上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损失。而二次住院期间的误工损失是受害人在有劳动能力或存在部分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因需住院治疗而无法劳动造成的损失。二者的赔偿内容不同,不能用残疾赔偿金来替代二次住院期间的误工损失。
但是,又不能全额支付二次住院期间的误工损失。因为各省市的死亡、残疾赔偿金是以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标准计算的,而误工费的计算标准以受害人是否有固定收入,若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但是职工的平均工资一般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职工的平均工资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又有交集部分。根据保险法的公平原则,若全额支付误工费,则有重复计算之嫌,故应扣除继续治疗期间的残疾赔偿金。
但是他要完成日常生活的自理或者一些家务活动,因此,残疾人有一定的误工费用,并且按照当地的平均收入以及工资收入来衡量计算,法院也应该依法判给残疾人一定费用。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