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了建设阳光政府和透明政府规定的是各级政府都需要有信息公开,信息公开的方面是很广的,但是政府信息公开有的事情是规定的不允许公开的。信息公开不允许公开的方面有危机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不允许公开,涉及国家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不允许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其中明确了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的范围:
1、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2、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第一个层次,便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属于不予公开的范围。这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从制度设计的完整性、和谐性来说,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应当与国家秘密保护、个人隐私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三方面的立法相协调、同步。
如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既制定了《信息自由法》,规范政府的信息公开行为,又制定了《隐私权法》和《贸易秘密法》,明确政府在公开信息时,不得不正当地侵犯个人的隐私权和企业的商业利益。
日本在《日本行政机关拥有信息公开法》之外有《行政机关拥有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在政府信息公开时,对个人信息的公开仅限于两种情形:一种是公开后对个人不造成不利影响的信息,如获得荣誉称号、受到表彰等;另一种是不公开对公共利益会造成危害的信息。
但中国的立法现状,显然还未实现完整性与和谐性:
一是已有计划但还未制定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
二是尚无制定《商业秘密保护法》的立法计划;
三是政府信息公开还只是行政法规,未上升为法律,与其他几部法律之间的法律位阶不对等,影响其法的效力。
我国实践中,上述不予公开的例外情形还遇到下列实施难点:
一是国家秘密与工作秘密的关系。因为国家秘密在《国家秘密保护法》中有明确界定,而在地方工作中,还涉及不属于国家秘密但属于工作秘密的情形,是否也适用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情形,没有明确规定。在《条例》制定过程中,曾考虑明确工作秘密也列为不予公开的范围,但又担心在实践中会被滥用,最后未作表述,让地方参照国家秘密执行,具体操作难免法律风险。
可以看出信息公开并不是所有的事情是要公开的,因为有的事情公开之后有可能危害到我们国家的安全或者损害人民的利益,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是不允许公开的。但是对于政府的相关政策,做的相关事情都是需要进行公开的,还有一些情况是需要我们申请才能公开。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