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性裁员其实也是用人单位合法与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行为,然而单位若需要进行经济性裁员的话,那么必然要先符合了规定的情形才可以,否则单位的裁员行为还是会被认定为违法,自然也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那一般哪些情况用人单位可以经济性裁员?下文中小编就这问题为你做详细解答。
一、哪些情况用人单位可以经济性裁员?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在下列情况下可以进行经济性裁员:
(1) 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企业破产法》第70条第1款规定:“债务人或者债权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直接向人民法院申对债务人进行重整。”企业依法进行重整的,可以裁减人员。
(2)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发生严重困难,是指用人单位的产经营难以为继,不得不进行裁员。
(3)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企业转产,是指改变主要经营的业务,重大术革新,可能导致同样的工作只需更少的劳动者即可完成。企业转、技术革新、经营方式调整,需要裁减人员的,必须先变更劳动合,即出于尽量少裁减人员的目的,采取减少工时、轮换工作等办法。采取上述办法后仍然需要裁减人员的,可以裁减人员。
(4)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二、经济性裁员如何补偿
经济性裁员,是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为改善生产经营状况而辞退成批人员。经济性裁员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即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了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
在我国经济性裁员,一般指辞退成批人员。根据原劳动部发布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规定,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减人员,应发给被裁减人员经济补偿金。具体标准是: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时间,每满1年(不足1年的按1年计),发给1个月相当于被裁减人员解除劳动合同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的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多少年就发给多少个月的经济补偿金。若本人月平均工资低于企业的月平均工资,按企业的月平均工资计发。
结合《劳动合同法》中的规定,我们对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的相关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裁员的时候具体应该裁减哪些员工,这些其实法律中也有规定。而在被裁减之后,自然单位需要对员工做出相应的补偿。而要是你在这方面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会直接来电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