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拉人进诈骗群违法吗?

最新修订 | 2024-02-22
1.9w浏览
律师解析
日常生活中拉朋友进微信群是司空见惯的举动,殊不知拉人进群,如果主观上明知其行为会导致当事人利益受损,依然帮助他人实施诈骗,构成犯罪。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金融诈骗辩护案件·推荐文章

徐州178****3417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0****1849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无锡156****8510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问题没解答? 125396人选择咨询律师
6681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拉人进诈骗群违法吗?
一键咨询
  •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75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47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7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68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541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8****77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580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67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08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55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26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86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45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011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71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063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7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6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28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51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0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753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36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00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0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4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85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1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48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35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81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27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53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54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05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565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26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235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27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31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106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0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32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86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32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323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780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53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088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884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134****9697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80****813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81****2594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拉群诈骗怎么量刑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拉群诈骗怎么量刑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以诈骗为目的拉人进群赚钱是犯罪吗
以诈骗为目的拉人进群赚钱,如果诈骗的财物在3000元至1万元以上,是犯罪行为,这种行为涉嫌诈骗罪,不过最高法也明确规定,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各地可以在最高法规定的范围内,自行规定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拉人进群赚钱是犯罪吗?
正常的拉人进群赚钱是不违法的,如果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诈骗行为,那么就是违法的,会构成网络诈骗,金额一般达到三千块钱以上,公安机关就会立案追查,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是否违法主要是看是否是诈骗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帮人拉人进群赌博什么罪
帮人拉人进赌博群的这种行为涉嫌开设赌场罪,开设赌场罪的表现形式不一定是在实体中,在网络平台上以任何方式开设赌场都是违法行为,通常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开设赌场情节较轻的判处拘役或者管制,若犯罪情节严重,应依法从重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单位是否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律师回复] 解析:
单位并不具备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所需的法定要件。
首先,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必须是普通个体,即年龄达到十六岁并具备承担刑事责任的个人,这也意味着单位无法成为此类罪行的实施者或承受者。
其次,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明确规定,虽然单位也可成为犯罪行为的主体之一,然而它却具有较为独特的本质特征,那就是单位并非能够成为所有犯罪行为的实施者,仅在刑法分则中明确规定了单位可以成为某类犯罪行为的实施者时,我们才能将单位视为犯罪行为的主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
【洗钱罪】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提供资金帐户的;
(二)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
(三)通过转帐或者其他支付结算方式转移资金的;
(四)跨境转移资产的;
(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331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发帖能构成敲诈勒索罪吗
[律师回复] 解析:
"''发帖型''敲诈勒索"这种行为主要体现在行为人事先通过多个渠道获取到被害者可能存在的负面信息,之后便主动与受害者取得联系,然后声称其会在互联网上发布这些负面信息以此来威胁、恐吓受害者,进而达到获取金钱财物的目的。
这里所提到的"负面信息",它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无论是对于他人名誉、声誉还是权益方面产生不利影响的文稿、图片、音频还是视频等等都可以被列入其中,并且这些信息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
不论这些信息的真假如何,只要它们能够让人们感到恐惧就足够了。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行为人威胁说将会在互联网上发布涉及他人的负面信息是真实的,但是如果他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非法占有,并且以发布这些负面信息作为勒索财物的手段,那么同样会被视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而所谓的"索取公私财物",这意味着在判断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时,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行为人是否有主动向受害者实施威胁、恐吓并索要财物的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此类行为将被判定为敲诈勒索罪,并依法进行惩处。
在实际案例中,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敲诈勒索犯罪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发帖型"敲诈勒索以及"删帖型"敲诈勒索。
法律依据:
《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以在信息网络上发布、删除等方式处理网络信息为由,威胁、要挟他人,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实施上述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以敲诈勒索罪定罪处罚。
”实践中,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敲诈勒索犯罪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发帖型”敲诈勒索和“删帖型”敲诈勒索。
微信帮拉人进群犯什么罪
微信加人拉群是不犯法的,但如果群里面的内容涉及到的是属于违法的,或者是有散步他人的谣言那么这种群主就会承担法律的责任,如果群里面还涉及以有赌博的话,那么就会承担赌博刑事的责任。若是依旧不知道微信帮拉人进群犯什么罪可以选择继续阅读此文。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信用卡诈骗罪数额与刑罚标准如何确定
[律师回复] 解析:
在信用卡诈骗的领域内,以下行为均被视为构成了违法行为:
(1)利用伪造的信用卡、凭借虚假的身份证明获得的信用卡、已经过期无效或者是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盗用他人的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且涉案金额达到人民币五千元及以上;
(2)恶意透支行为,即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的额度或者规定的期限进行透支,并且经过发卡银行两次催收之后,超过三个月仍然未予偿还的行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果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都应被认定为“恶意透支”:
①明知自身无还款能力却依然大量透支,导致无法偿还;
②肆意挥霍透支所得的资金,最终无法偿还;
③在透支之后逃逸、更改联系方式,躲避银行的催收;
④抽逃、转移资金,隐藏财产,逃避债务的偿还;
⑤将透支所得的资金用于违法犯罪活动。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289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什么是子女被绑架诈骗罪
[律师回复] 解析:
第一部分诈骗罪探讨(1)关于犯罪客体的界定。
本罪主要针对客体为危害了到了相关国家机构的声誉以及这些机构的正常运作。
(2)犯罪心理方面的阐述。
本罪从主观上来看,其犯意只能源于故意,而其犯罪目的在于通过实施相关行为从而获得非法的经济利益。
(3)关于犯罪行为客观方面的解析。
本罪在实际情况中表现为行为人能够利用自身冒充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而进行诈骗的违法行为。
第二部分绑架罪分析(1)关于犯罪客体的深入剖析。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包含了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健康权、生命权以及公私财产所有权等多重权益。
(2)关于犯罪行为客观方面的详细解读。
客观方面则具体体现为行为人采用暴力手段、威胁恐吓或者其他不正当方式,对他人实施绑架的行为。
(3)关于犯罪主体的明确规定。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的自然人。
(4)关于犯罪心理方面的深入研究。
本罪的主观方面由直接故意构成,且行为人具有勒索财物或者扣押人质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意图。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顶部
孟凡永律师
孟凡永律师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