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般都会需要担保人,而在签订担保合同之后,就需要承担一部分相应的连带责任,那在什么情况下,这种担保合同是不具备法律效力呢?
目前来说,担保合同无效的情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首先,制定合同的主体本身就是不具法律效力,比如当事人是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签订合同的人属于法律规定不允许进行担保的组织机构,比如学校、医院、银行、国家行政机关等,除了经国务院特批的国际组织可以进行贷款转贷这种情况下具有法律效力之外。国际组织的下属分支机构,没有经过同意签订的合同会被视为无效合同。
2.其次借助公司的身份为他人贷款投资等提供担保,但是没有根据公司的相应规定,也未通过相应的董事会股东投票决定。即便通过投票决定也超过了规定的金额,这样的情况签订的担保合同也会被视为无效,公司的高层、董事等管理层人员不能违规为他人提供担保。
在我国的合同法中有规定,合同担保时,也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
1.目前法律规定的担保合同形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五种形式。
2.绝对不可以使用或者是自行创造其他的担保的形式,使用其他形式进行担保的情况下也被视为无效担保合同。
3.法律明确规定不允许作为合同担保的东西。
比如对土地的所有权不可以进行抵押,但是农业耕地、住宅用地等土地的使用的权利,根据法律规定的是可以进行抵押的情况除外。医院、学校、组织机构和公益机构的相关公共设施等不能作为抵押的东西。
4.所有权归属不明确的财产也不具备抵押资格,违法已被查封的财产也不能进行抵押。
5.还有法律规定的其他禁止或者不能够转让的财产或权利也不能作为担保的东西。
以上提到的禁止抵押的东西作为合同标的物的情况下,担保的合同都会被认定为无效合同。当然采用欺骗和诈骗的方式,签订的担保合同也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
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担保时间,担保人没有及时行使权利的情况下,合同也是无效的:
1.在合同的担保期间,如果合同的当事人,并没有要求担保人承担一定的责任,这个时候担保人就可以不承担责任。
2.还根据法律规定担保合同时间到期之后,担保人人的担保责任会自然消失,会产生担保人不承担责任的风险。
3.在很多的民事案件中,因为合同中并未写清楚关于担保人的担保形式,会对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产生很大的风险。为了避免后续的法律纠纷和问题,在制定担保合同时,一定要明确担保方式方式和具体担保责任划分等内容。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担保合同的法律知识,小编为你精心整理推荐了以下内容,赶快去点击查看吧!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