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代理的披露义务的内容是什么?

最新修订 | 2024-08-25
浏览10w+
巩海冬律师
巩海冬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执业:4年
专家导读 隐名代理的披露义务的内容是:受托人负有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的义务,第三人可以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第三人一旦选定相对人,则不再允许变更。因此,在隐名代理人披露委托人后,第三人即应当在受托人和委托人之间做出选择并主张权利。
隐名代理的披露义务的内容是什么?

在这种代理的情况下,代理人就有披露义务,该义务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

1、如果因为第三人的原因使代理人不能对委托人履行义务,那么代理人就有义务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除非第三人在与代理人订立合同时知道委托人的存在,代理人披露后,委托人即可行使代理人对第三人的权利;

2、如果因为委托人的原因使代理人不能对第三人履行义务,那么此时代理人有义务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披露后,第三人可以选择向代理人或者委托人主张权利,但一经选择就不能更改。

隐名代理,又称间接代理,是指在代理关系中,被代理人隐名,直接由代理人与第三人签订合同的代理行为。因为隐名代理人是以自己的名义与相对人发生法律关系,所以代理人应属于法律关系的直接主体。

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时,受托人负有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的义务,此时,第三人可以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不过,第三人一旦选定相对人,则不再允许变更。因此,在隐名代理人披露委托人后,第三人即应当在受托人和委托人之间做出选择并主张权利。

民法典

第九百二十六条 【委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和第三人选择权】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第三人不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受托人因第三人的原因对委托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委托人披露第三人,委托人因此可以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但是,第三人与受托人订立合同时如果知道该委托人就不会订立合同的除外。

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但是第三人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人。

委托人行使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权利的,第三人可以向委托人主张其对受托人的抗辩。第三人选定委托人作为其相对人的,委托人可以向第三人主张其对受托人的抗辩以及受托人对第三人的抗辩。

我国的代理人的披露义务发生在隐名代理,或称间接代理中,这种代理指委托人隐藏自己的身份,而由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活动,第三人往往不知道委托人的存在。间接代理,是指在代理关系中,被代理人隐名,直接由代理人与第三人签订合同的代理行为。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k字,预估阅读时间7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29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隐名代理的披露义务的内容是什么?
一键咨询
  • 177****473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20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5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70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1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1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57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815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07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77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63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735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28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881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4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私募基金信息披露义务人如何披露信息?
首次披露—招股说明书,首次信息披露的途径主要有招股说明书(适用于公开发行股票、债券募集说明书(适用于公司发行债券)和上市公告书(适用于证券上市交易。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
10w+浏览
公司经营
我购置的股票当中有家企业发布了资产重组的消息,企业的的经营决策的变化对股票会有些许的影响,具体的影响到什么程度不太了解,所以问问资产重组披露的相关内容是什么?
[律师回复] 2017年9月22日,证监会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2014年修订)》(证监会公告[2014]53号)进行修订,并公布了修订后的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格式准则(以下简称“《重组信披新规》”)。《重组信披新规》于公布之日起正式施行。
除配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16年9月)进行相应修订外,本次修订还旨在提高并购重组效率,打击限制“忽悠式”、“跟风式”重组,增加交易的确定性和透明度,规范重组上市。
信公君将结合市场热点,对本次修订内容进行解读。
Q
1:本次修订内容包括哪些?
《重组信披新规》仍保留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2014年修订) 》的 整体框架和监管思路 ,本次实质内容修订共10条,从内容上看明确了以下四个监管重点:
一、简化重组预案披露内容,缩短停牌时间;
二、限制、打击“忽悠式”、“跟风式”重组,主要要求重组预案、报告书对控股股东、董监高等在复牌后至重组实施完成期间的减持计划进行充分披露;
三、明确“穿透”披露标准,提高交易透明度;
四、配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16年9月)(以下简称“《重组办法》”)进行相应修订。
我们将本次修订涉及的重要内容整理如下:
Q
2:本次修订中简化重组预案披露内容,约束停牌时间如何体现?
本次修订并没有直接限制停牌时间,而是通过简化重组预案披露内容及对重组前置审批披露要求的放宽来实现。主要明确两点:
(1)上市公司在重组预案中无需披露交易标的的历史沿革以及是否存在出资瑕疵或影响其合法存续的情况等信息,但相关具体信息须在重组报告中予以披露;
(2)不强制要求在首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前取得交易需要的全部许可证书或批复文件(交易标的涉及立项、环保、行业准入、用地、规划、施工建设等有关报批事项的) ,改为在重组预案及重组报告书中披露是否已经取得,如未取得应当进行风险提示。
不过,尽管无需披露交易标的的历史沿革及是否存在过往瑕疵,但上述信息作为界定交易标的是否权属清晰,能否作为合格合规交易标的的核心要素,在实际操作中是中介机构尽职调查的重要构成。而重组预案无需披露上述信息并不代表中介机构尽职调查阶段工作量的减少。
Q
3:本次修订中对并购重组中相关方的减持约束如何体现?
近年来“忽悠式”、“跟风式”重组以及减持乱象为监管层的监管工作重点,监管层不断出台相关规则完善现有制度体系。早在今年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证监会〔2017〕9号),健全了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减持行为的监管约束。在上述背景下,本次《重组信披新规》相应增加了限制特定主体的减持行为规则。
所谓“忽悠式”及“跟风式”重组通常为上市公司发布重组预案拉升股价,利益相关方借此减持获利的行为。而在本次《重组信披新规》中则要求在发布 重组预案阶段 ,即应披露“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对本次重组的原则性意见,及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自本次重组复牌之日起至实施完毕期间的股份减持计划 。上市公司披露为无控股股东的,应当比照前述要求,披露第一大股东及持股5%以上股东的意见及减持计划。”
且在上市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后,后续 重组实施情况报告书 中还涉及披露“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特定主体自本次重组复牌之日起至实施完毕期间的股份减持情况是否与计划一致等”的要求,对上市公司重组过程中特定利益相关方的减持约束全面强化,有效限制及打击了“忽悠式”、“跟风式”重组。
Q
4:本次修订中确立穿透核查原则,严控利益输送如何体现?
证监会长期以来将防范利益输送作为稽查执法工作的工作重点。充分的信息披露有助于防范“杠杆融资”可能引发的相关风险,本次修订对合伙企业等作为交易对方时的信息披露要求做了进一步细化。
早在2015年10月,证监会便以窗口指导意见的形式要求,对于投资者涉及资管计划、理财产品等,在公告预案时应穿透披露至最终出资人,所有出资人合计不能超200人,不能分级(结构化)等。
而本次修订则是将上述窗口指导明确至披露标准,要求当“交易对方为合伙企业的,重组报告书应当穿透披露至最终出资人,同时还应披露合伙人、最终出资人与参与本次交易的其他有关主体的关联关系;交易完成后合伙企业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或持股5%以上股东的,还应当披露最终出资人的资金来源,合伙企业利润分配、亏损负担及合伙事务执行的有关协议安排,本次交易停牌前六个月内及停牌期间合伙人入伙、退伙等变动情况。交易对方为契约型私募基金、券商资产管理计划、基金专户及基金子公司产品、信托计划、理财产品、保险资管计划、专为本次交易设立的公司等,比照对合伙企业的上述要求进行披露”,以此确立了重大资产重组交易的穿透核查规则。
Q
5:本次《重组信披新规》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修订?
1、重组报告书要求披露媒体说明会、交易所问询函的回复中有关本次交易的信息;
《重组信披新规》第十四节 其他重要事项 第四十七条新增规定:“上市公司已披露的媒体说明会、对证券交易所问询函的回复中有关本次交易的信息,应当在重组报告书相应章节进行披露。”
此外,上述材料亦将作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递交申请的重要文件之一。
2、规范相关表述;
如将此前“借壳上市”的表述规范为“重组上市”,以及对应《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2016年9月)中针对重组上市监管相关的规则完善,相应的修订了信息披露及中介核查要求等内容。而针对《再融资新政》中对募集配套资金的修订亦对应修订。
3、强化交易所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监管权力;
《重组信披新规》中第三条规定,《重组信披新规》仅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信息披露或申请文件的 最低要求 ,而根据监管实际需要,交易所亦可要求上市公司补充披露其他有关信息或提供其他有关文件。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交易所的监管范围,强化其监管职能。
通过上面关于资产重组披露的相关内容问题的解答,相信你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能帮到你!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代持是否要向其他股东披露
一般不需要,但也要看公司的章程。我国《公司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股东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会会议,代理人应当向公司提交股东授权委托书,并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表决权。这一条明确规定了股权行使的代理制度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合法性,除非章程对表决权代理进行排除。
10w+浏览
公司经营
分析代理人在显名代理、隐名代理、不披露本人的代理三种情况下的风险责任及责任大小。
[律师回复] 显名代理下,代理人风险最小,因为第三方在和代理人进行任何合意的时候,都知道自己实际上最终是在和谁交易,出了问题的,除非是代理人自己的过错导致的第三方或者代理方损失有可能要代理人负责、被代理人连带以外;如果是被代理人的过错导致的第三方损失,代理人是不存在向第三方承担连带责任的。隐名代理在代理人过错导致的损失方面于显名代理责任一样,不再赘述,但是在由于被代理人过错导致的第三人损失方面,因为第三人在和代理人签约的时候是不知道被代理人身份的,所以这时候为了进一步保护第三人,代理人要承担在被代理人不具有第三人损失偿付能力时垫付的连带责任(但是可以事后向过错的被代理人追偿,也就是第三方对被代理人的债权转移到了代理人身上,形象一点说,代理人相当于承担了一个类似于保险公司垫付的责任)不披露本人的代理风险最大,在和隐名代理相比的情况下,其区别主要是带有身份性质会导致合意是否达成产生影响的情况下,如果第三人知道他实际是在和谁(也就是被代理人是谁)做生意的话,他就不做这笔生意了,这种情况如果有合理理由成立,而代理人又不披露本人代理与第三人达成合意的,第三人就有因重大误解解除合同或者变更的权利(变更的话,需要对方追认,不追认的话就是等于解除)。最后一点举例:比如甲乙丙三人,甲被代理,乙代理,丙第三人,乙和丙做生意(其实乙是代表甲,但是不让丙得知其实他是在代理甲。)但是甲因为商誉很差、声名狼藉,如果被人知道是在和甲做生意的,别人根本就不搭理他,这时乙通过隐瞒甲的身份做成了生意,最后丙得知实情就可以变更撤销。
快速解决“其他”问题
当前329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29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代持是否要向其他股东披露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代持是否要向其他股东披露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公司经营
最近我想办理正常冲突的事儿,但是我发现有一点点小麻烦,所以想问一下有关重大资产重组报表披露到相关内容
[律师回复] 重组前一年的备考财务报表和备考报表的编制基础是指根据企业重组的上一年的数据做为编制备考财务报表的基础。
1、何为重组
重组(Reconstruction)是指企业制定和控制的,将显著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的计划实施行为。
属于重组的事项主要包括:
①出售或终止企业的部分经营业务;
②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较大调整;
③关闭企业的部分营业场所,或将营业活动由一个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重组还包括股份分拆、合并、资本缩减(部分偿还)以及名称改变。
2、备考财务报表(简称“备考报表”)
由于公司的资产和业务要在重大资产重组前后发生重 大的变化,如果单单依靠原有的会计报表已不能对比分析重 组前后的财务状况变化情况,所以要求公司,尤其是上市公 司要在新的要求基础上编制出新的报表,这就是备考报表。 备考报表的编制期间既可以对过去也可以对未来,在有些情况,需要对公司的未来盈利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备考报表随之也变为了备考盈利预测报表。
3、备考财务报表的组成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6号—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申请文件》(以下简称“重组申请文件”)第十条规定,备考财务报表应当包含备考利润表、备考资产负债表。
4、对报表组成的规定存在四种情况
(1)未有明确的规定;
(2)明确规定包含备考利润表、备考资产负债表;
(3)明确规定只包含备考利润表;
(4)明确规定包含备考利润表及其相关附注。
5、实务中,部分上市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二条的规定,认为财务报表应当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附注。
备考财务报表的组成情况(如图所示)
图中所示表明:将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及报表附注作为备考财务报表组成是大多数涉及重大资产重组业务上市公司的选择。
6、备考财务报表的期限
重组申请文件第十条规定,上市公司需要编制最近一年的简要备考利润表、最近一年年末的简要备考资产负债表;同时规定,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中引用的经审计的最近一期财务资料在财务报告截止日后6个月内有效;特别情况下可申请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至多不超过1个月。实务中上市公司依照此规定,大多数编制了1年1期的备考财务报表。(见图)
用人单位招聘隐瞒或披露虚假信息将承担什么责任
[律师回复] 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尽管可以以劳动者欺诈或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等为由解除该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提供真实的个人相关信息,个别劳动者因为提供了虚假信息,不处理是不可能的,也是真正节省用人单位用工成本的正确做法。特别需要提醒用人单位的是。用人单位要对劳动者的个人历史或者相关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比如上网查找劳动者的教育背景信息,二是事后处理,但是用人单位都受到了实际影响和损害,用人单位就会因此可能要和该劳动者承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连带赔偿责任。调查核实劳动者的相关信息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复杂和麻烦。发生了问题、赔偿由于虚假陈述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有时候根本无法证明损失的存在或者计算损失的大小)以外。反过来。除了解除该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2)劳动者在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我们建议用人单位一定不要省去调查核实劳动者相关信息的步骤这些或多或少的虚假信息在现在或者或近或远的将来都可能会对用人单位造成影响或者损害、用人单位的相关规定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否则将要承担法定的或者约定的法律责任
第二,对应聘劳动者进行实地考察。一般而言。举例如下,等等)。风险提示用人单位聘用了提供虚假信息的劳动者,要求应聘者对其提供的应聘资料真实性作出承诺。用人单位最好是用自己的联系途径来寻找相关信息,进入工作岗位后却不能够胜任工作。

1)事后处理是不得以而为之,事前预防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或者两种方法,打电话核实劳动者曾经工作过的用人单位的相关情况,所以提供的联系人或者联系方式也完全可能是编造好了的,对用人单位造成的影响和损害可能是全方位的:(
1)明明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者虚构教育或者工作经历以取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劳动者却隐瞒了这一重要信息,直接去劳动者的原用人单位进行核实,却能够真正了解拟聘用的劳动者的真实情况。应对策略用人单位应对应聘劳动者提供虚假信息的方案不外两种:
第一,一是事前预防。事前预防和调查无疑是最佳方案,就得不到其他赔偿或者补偿了,还与其他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要根据劳动者实际进行劳动的情况,劳动者提供了实际劳动的。但是事后处理必然会使用人单位的利益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有时候甚至只是举手之劳。(
2)事前预防是用人单位未雨绸缪的表现,才是最可靠的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是哪些
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是哪些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29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什么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什么是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公司需要披露什么消息?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从各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投资者评估公司经营状况所需要的信息;另一类则是对股价运行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根据《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第四条的规定,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有四大部分.即:招股说明书(或其他募集资金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其中,前两者为公司上市前的信息披露内容,帮助投资者对股票发行人的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进行细致评估;后两者为公司上市后的持续性信息披露内容,以确保迅速披露可能对上市股票的价格动向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信息。分述如下: 1.招股说明书。招股说明书应当根据《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一号编制,并应在承销期开始前二至五个工作日内刊登公告,其原则是公司应充分披露与股票发行有关的信息,以利于投资者更好地作出股票认购决策。 2.上市公告书上市公告书是公司股票上市前的重要信息披露资料。 3.定期报告。定期报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持续披露的最主要形式之 一,包括中期报告与年度报告两种形式。公司应于每个会计年度中期结束后60日(2个月)内编制完成中期报告,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120日(4个月)内编制完成年度报告,在中国信息披露指定报刊上公布,并报中国和证券交易所备案。 4.临时报告。如果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发生了某些重要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对股价产生影响,但广大投资者却尚未得知,这时公司应立即将该重大事件报告及证券交易所,并在得到核准后,再以临时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众说明事件的实质。 在向监管机关及公众投资者披露信息时,上市公司还必须保证信息披露文件的完整、真实和准确,公司的全体发起人或者董事必须保证公开披露的信息内容没有虚假、无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就此保证承担连带责任。 在法制健全的证券市场上,公开披露的信息成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市场监管者之间的主要交流内容,有利于保证证券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高效运行。
如何发现未披露的负债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做并购投资时,面对一个陌生的企业,展现在我们财务人员面前的就是一堆的报表、凭证,或许我们还能再进一步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实地盘存,和关键管理人员访谈,了解企业在同行业的地位。但如果企业刻意隐瞒负债情况,一旦收购手续办理完毕,收购方委派的管理层进驻后,才发现诸多漏洞,此时后悔也为时已晚。那么,财务人员如何在尽调过程中发现这些被隐瞒负债的蛛丝马迹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旨在从总体上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如果企业盈利能力低下甚至亏损连年,营运能力不佳、增长乏力,大体上从财务分析中就能看出端倪,如果财务分析显示企业经营状况差,那么企业在被收购前有粉饰报表、隐瞒负债的动机就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 1、人均产值太低 人均产值数值可参考同行业指标,一般比较正常的人均年产值范围值:40万-150万元 2、营运能力指标低 主要表现为销售收入低,总资产周转率低,具体指标可参考同行业标准或找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比较 3、盈利能力低 销售贡献毛益不足以弥补固定现金支出,固定现金支出如工资、房租、水电、定期支付的融资租赁款、车贷及房贷按揭等。销售贡献毛益是企业的边际贡献值,如果边际贡献小于固定的现金支出项目总额,该企业肯定亏损严重,资金匮乏。 4、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数 经营性现金流相比利润指标更客观,微利或微亏的企业,正常情况下它的经营性现金流应该是正数,如果连经营性现金流都为负数,则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实在太差。 二、账户实质测试法 1、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发生额大,期末余额大 其他应收、其他应付款一般用来核算与企业主营业务不相关的往来账,就像一个箩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企业非正常经营所需的资金往来大多藏在这两个科目下。所以,如果发现企业报表的其他应收和其他应付项目,从发生额和余额来看与企业的业务规模不相称,一定要进一步看明细,查明究竟。 2、银行流水上显示有不相关的人员和单位 如果银行对账单上有大量和个人之间的业务往来,有些往来业务单位,从经营范围看明显不是该公司的供应商或客户,那么就应该引起警觉。极有可能是由于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时的临时拆借,如果银行流水上有显示,财务账簿上却没记载,务必深究。 3、账上有大量员工集资款 很多企业都有向员工集资的做法,我们这里不讨论合法与否,现实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向员工集资:一来可以补充企业营运资金,手续简便;二来所付利息远高于银行存款,员工乐意将手上闲钱存在公司。但是,如果集资太多,甚至集资范围不限于企业员工,这就说明企业很差钱了。 4、财务费用 财务账上有大量财务费用发生,利息支出与贷款规模不匹配,进一步细查与融资相关的费用记录,如担保费、评估费、审计费、财产保险费、手续费等,例如全年企业借贷业务仅发生一次,评估、保险费报销却不止一次,极可能有另外的借款事实存在。 三、关联分析法 1、关联企业进入与主业不相关的其他行业且需大额投资 搞多元化扩张的企业,死的不计其数,真正成功的凤毛麟角,如果发现被收购方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且该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前期需大量投资。那么,该企业极有可能负债已达到了极高的程度,以至于企业必须隐瞒负债才能让报表好看一些。 2、登记在册的车辆、大型设备不归公司使用调配 出现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企业将设备抵押给了他人,由于不能按期还款而被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即便不是如此,退一步讲,仅仅是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也说明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低,资产使用效率低。 3、企业愿意支付明显崎高的利息 这个好理解,一个即将溺水的人,即便手上攥的是一根无济于事的稻草,他也不会轻易放手的。很多时候,不是债权人要提高利率,当债务人意识到自身负债累累时,会主动提高借款利率。 4、关键时间节点不容易约见到公司负责人 例如春节前,想和公司负责人面谈一下,总是约不到。中国的春节又称年关,这个节点,讨债人会找上门来,欠债太多老板会在这个时候玩失踪。 5、未参与管理的公司股东有退股的倾向 股东对于公司经营情况是最能提前感知到的,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国公司是一种人合加资合的结构,股东与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结,他们要么是这个行业的老人,要么是产业链的上下游,要么是大股东的至亲好友,总之,从他们这里发出的信息,错不了。 四、信用调查法 1、法人和企业信用报告上有大额未清偿的借款记录 2、工商查询有设备、存货、专利质押记录 3、有被债权人的诉讼记录 这几点就像和尚头上的虱子——是明摆着的,一看便知。现在的企业,不管老板水平高低,现实中是否诚信,在信用记录上不要留下不良记录,这个意识都还是有的,如果有了不良记录,要么是有意为之,比如恶意骗贷,要么就是实在还不上钱了,碰到这种情况,往往不良记录只是你看到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大体量的一部分冰山隐藏在海水下哟。 五、现金流分析法 现金流分析本来应是财务分析的一部分,但它如此重要,有必要再拿出来单列讲一讲。 1、需定期支付的工资、房租等刚性支出不能按期支付 企业日常经营中,有些付款项目是应该优先支付的,不管有没有资金预算,工资、税金房租、物业费这些费用是不能拖欠的,这些项目可归为企业的刚性支出。如果连这些刚性支出项目都不能按期支付,说明企业的营运资金很难维持运转了。 2、有短借长投现象,借款出现展期 短借长投,用金融行业的行话说,叫“期限错配”。说白了就是企业项目前景不被看好,难以筹措到长期资金,只能短期从不同渠道分散融资,拆东墙补西墙。借款出现展期现象也是类似,主营业务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债务到期不能偿还,只能展期,承受更高的资金成本也是没有选择的办法。 3、按银行流水加总的收入和财务报表上的收入不吻合 在应收项目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企业现金收入和利润表上的收入应该是大致吻合的。如果不吻合,显然有问题。但是,有些企业可能自己编一份银行流水,或者将本来是融资借入形成的现金流归类为经营现金流入,这样收入流水和报表收入就基本相符了。这个时候,需要进一步看看支出流水与成本是否匹配。 4、收入流水增加的次月,采购支出流水未见增加。 企业现金流应该遵循“投资投入→采购流出→销售流入→分红流出”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如果企业现金收入增加的次月或次次月,采购现金支出却不见增加,那么这样的现金流入是可疑的,有杜撰的可能。 六、经营分析法 1、固定资产、大型设备为融资租赁方式购入,有定期付款记录 大型设备是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购进的,有定期付款记录和相关合同,本身并不能说明企业会有隐瞒的负债,但至少能说明以下几点:一是企业自身资本金不足,二是计算企业资产负债率时要将此表外负债还原为表内负债。如果企业要想取得应有的市场竞争地位,还得持续追加投资的话,这一条就是硬伤。 2、重要原材料、耗材达不到安全库存量 重要原材料不能达到安全库存量,不排除有企业库存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但更有可能是拖欠供应商货款,导致断货。 3、在业务量增加不明显的情况下,同一类型的供应商应付款期末数逐渐增大 这一条形成的原因同上,在甲供应商已经停止供货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寻求替代供应商,这样就会造成同一类型供应商的应付款余额年底比年初增加很多,而企业同期业务量增加却并不明显。
怎样发现未披露的负债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做并购投资时,面对一个陌生的企业,展现在我们财务人员面前的就是一堆的报表、凭证,或许我们还能再进一步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实地盘存,和关键管理人员访谈,了解企业在同行业的地位。但如果企业刻意隐瞒负债情况,一旦收购手续办理完毕,收购方委派的管理层进驻后,才发现诸多漏洞,此时后悔也为时已晚。那么,财务人员如何在尽调过程中发现这些被隐瞒负债的蛛丝马迹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旨在从总体上把握企业财务状况,如果企业盈利能力低下甚至亏损连年,营运能力不佳、增长乏力,大体上从财务分析中就能看出端倪,如果财务分析显示企业经营状况差,那么企业在被收购前有粉饰报表、隐瞒负债的动机就是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 1、人均产值太低 人均产值数值可参考同行业指标,一般比较正常的人均年产值范围值:40万-150万元 2、营运能力指标低 主要表现为销售收入低,总资产周转率低,具体指标可参考同行业标准或找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比较 3、盈利能力低 销售贡献毛益不足以弥补固定现金支出,固定现金支出如工资、房租、水电、定期支付的融资租赁款、车贷及房贷按揭等。销售贡献毛益是企业的边际贡献值,如果边际贡献小于固定的现金支出项目总额,该企业肯定亏损严重,资金匮乏。 4、经营性现金流为负数 经营性现金流相比利润指标更客观,微利或微亏的企业,正常情况下它的经营性现金流应该是正数,如果连经营性现金流都为负数,则反映出企业经营状况实在太差。 二、账户实质测试法 1、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发生额大,期末余额大 其他应收、其他应付款一般用来核算与企业主营业务不相关的往来账,就像一个箩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企业非正常经营所需的资金往来大多藏在这两个科目下。所以,如果发现企业报表的其他应收和其他应付项目,从发生额和余额来看与企业的业务规模不相称,一定要进一步看明细,查明究竟。 2、银行流水上显示有不相关的人员和单位 如果银行对账单上有大量和个人之间的业务往来,有些往来业务单位,从经营范围看明显不是该公司的供应商或客户,那么就应该引起警觉。极有可能是由于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时的临时拆借,如果银行流水上有显示,财务账簿上却没记载,务必深究。 3、账上有大量员工集资款 很多企业都有向员工集资的做法,我们这里不讨论合法与否,现实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向员工集资:一来可以补充企业营运资金,手续简便;二来所付利息远高于银行存款,员工乐意将手上闲钱存在公司。但是,如果集资太多,甚至集资范围不限于企业员工,这就说明企业很差钱了。 4、财务费用 财务账上有大量财务费用发生,利息支出与贷款规模不匹配,进一步细查与融资相关的费用记录,如担保费、评估费、审计费、财产保险费、手续费等,例如全年企业借贷业务仅发生一次,评估、保险费报销却不止一次,极可能有另外的借款事实存在。 三、关联分析法 1、关联企业进入与主业不相关的其他行业且需大额投资 搞多元化扩张的企业,死的不计其数,真正成功的凤毛麟角,如果发现被收购方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且该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前期需大量投资。那么,该企业极有可能负债已达到了极高的程度,以至于企业必须隐瞒负债才能让报表好看一些。 2、登记在册的车辆、大型设备不归公司使用调配 出现这种情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企业将设备抵押给了他人,由于不能按期还款而被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即便不是如此,退一步讲,仅仅是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也说明企业资产管理水平低,资产使用效率低。 3、企业愿意支付明显崎高的利息 这个好理解,一个即将溺水的人,即便手上攥的是一根无济于事的稻草,他也不会轻易放手的。很多时候,不是债权人要提高利率,当债务人意识到自身负债累累时,会主动提高借款利率。 4、关键时间节点不容易约见到公司负责人 例如春节前,想和公司负责人面谈一下,总是约不到。中国的春节又称年关,这个节点,讨债人会找上门来,欠债太多老板会在这个时候玩失踪。 5、未参与管理的公司股东有退股的倾向 股东对于公司经营情况是最能提前感知到的,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国公司是一种人合加资合的结构,股东与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结,他们要么是这个行业的老人,要么是产业链的上下游,要么是大股东的至亲好友,总之,从他们这里发出的信息,错不了。 四、信用调查法 1、法人和企业信用报告上有大额未清偿的借款记录 2、工商查询有设备、存货、专利质押记录 3、有被债权人的诉讼记录 这几点就像和尚头上的虱子——是明摆着的,一看便知。现在的企业,不管老板水平高低,现实中是否诚信,在信用记录上不要留下不良记录,这个意识都还是有的,如果有了不良记录,要么是有意为之,比如恶意骗贷,要么就是实在还不上钱了,碰到这种情况,往往不良记录只是你看到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大体量的一部分冰山隐藏在海水下哟。 五、现金流分析法 现金流分析本来应是财务分析的一部分,但它如此重要,有必要再拿出来单列讲一讲。 1、需定期支付的工资、房租等刚性支出不能按期支付 企业日常经营中,有些付款项目是应该优先支付的,不管有没有资金预算,工资、税金房租、物业费这些费用是不能拖欠的,这些项目可归为企业的刚性支出。如果连这些刚性支出项目都不能按期支付,说明企业的营运资金很难维持运转了。 2、有短借长投现象,借款出现展期 短借长投,用金融行业的行话说,叫“期限错配”。说白了就是企业项目前景不被看好,难以筹措到长期资金,只能短期从不同渠道分散融资,拆东墙补西墙。借款出现展期现象也是类似,主营业务不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债务到期不能偿还,只能展期,承受更高的资金成本也是没有选择的办法。 3、按银行流水加总的收入和财务报表上的收入不吻合 在应收项目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企业现金收入和利润表上的收入应该是大致吻合的。如果不吻合,显然有问题。但是,有些企业可能自己编一份银行流水,或者将本来是融资借入形成的现金流归类为经营现金流入,这样收入流水和报表收入就基本相符了。这个时候,需要进一步看看支出流水与成本是否匹配。 4、收入流水增加的次月,采购支出流水未见增加。 企业现金流应该遵循“投资投入→采购流出→销售流入→分红流出”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如果企业现金收入增加的次月或次次月,采购现金支出却不见增加,那么这样的现金流入是可疑的,有杜撰的可能。 六、经营分析法 1、固定资产、大型设备为融资租赁方式购入,有定期付款记录 大型设备是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购进的,有定期付款记录和相关合同,本身并不能说明企业会有隐瞒的负债,但至少能说明以下几点:一是企业自身资本金不足,二是计算企业资产负债率时要将此表外负债还原为表内负债。如果企业要想取得应有的市场竞争地位,还得持续追加投资的话,这一条就是硬伤。 2、重要原材料、耗材达不到安全库存量 重要原材料不能达到安全库存量,不排除有企业库存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但更有可能是拖欠供应商货款,导致断货。 3、在业务量增加不明显的情况下,同一类型的供应商应付款期末数逐渐增大 这一条形成的原因同上,在甲供应商已经停止供货的情况下,企业只能寻求替代供应商,这样就会造成同一类型供应商的应付款余额年底比年初增加很多,而企业同期业务量增加却并不明显。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订立 > 隐名代理的披露义务的内容是什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