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知,也可以不通知,家属不是诉讼参与人,人民法院是可以不通知家属的。
下列案件需要通知家属参加诉讼:
1、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参加诉讼;
2、对于刑事案件,如果受害人已经死亡的,其近亲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通知其近亲属参加诉讼。
通知时间为开庭三天前。
人民法院在开庭前一定时间内,向人民检察院和当事人以外的其他诉讼参与人送达的要求准时到庭的诉讼通知书。
其中应写明案由、开庭的时间和地点,请其准时出席法庭进行何种诉讼活动等内容。
开庭通知书至迟应在开庭3日以前送达。
在传票不能送达当事人的情况下,会通知其家属或通过公共告示送达。
当可以送达当事人时,除当事人为特殊情况不能独自出庭外,不通知当事人亲属。
二、刑事案件立案的特征是什么
立案作为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是每一个刑事案件都必须经过的法定阶段,同时,这一诉讼阶段具有相对单独性和特定的诉讼任务,简而言之就是决定是否开始刑事诉讼程序。
立案作为一个单独的诉讼阶段,具有以下特征:
(一)立案是刑事诉讼的起始程序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是《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五个普通诉讼程序。
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随意超越、颠倒任何一个诉讼阶段。
只有前一诉讼阶段的任务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诉讼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程序法制原则。
立案程序是整个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
(二)立案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按照程序法制原则,公安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随意超越、颠倒任何一个诉讼阶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安司法机关准确、及时、有效地处理刑事案件,保证刑事诉讼任务和目的的实现。
但是,由于刑事案件的具体情况不同,不是每一个刑事案件都必须经过五个诉讼阶段,例如,自诉案件不需要经过侦查阶段,由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还有些案件,在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后,即告终结,就不需要经过审判和执行程序;
有些公诉案件,如果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从而终结已经开始的诉讼程序。
任何刑事案件进入刑事诉讼程序都必须经过立案阶段。
只有经过立案,其他诉讼阶段才能依次进行,公安司法机关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活动才有法律依据,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因此,立案程序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
对于刑事案件来说,可以通知家属开庭的时间,立案是刑事诉讼开始的标志,是每一个刑事案件都有的法定程序。
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分为五个阶段,立案,侦查,起诉,宣判和执行。
立案和侦查是由公安机关完成的,起诉是由人民检察院完成的,宣判是由法院完成的。
根据上述文章中的内容,相信已经解答了您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要多了解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有法律问题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才可以更好的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话,可以查看本站其他内容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