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违约损害赔偿范围的规则的内容是什么
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和当事人没有另行约定的情况下,应按完全赔偿原则,赔偿全部损失。
《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五条规定:
“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以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直接损失是指财产上的直接减少。
间接损失又称所失利益,指失去的可以预期取得的利益。
可以获得的预期的利益,简称可得利益。
可得利益指利润,而不是营业额。
在实践中,可预见到的情况千差万别,很难把握,如果对此不加以限制,就会导致当事人乱用或者曲解“可预见”的本意。
因此法律对可预见性采取了一些限制。
预见性有三个要件:
(1)预见的主体为违约人,而不是非违约人。
(2)预见的时间为订立合同之时,而不是违约之时。
(3)预见的内容为立约时应当预见的违约损失,预见不到的损失,不在赔偿范围之列。
二、什么是法定损害赔偿的原则
根据法律的规定,法定损害赔偿应遵循以下规则:
1、完全赔偿原则。
完全赔偿原则是指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而对受害人造成的全部损失都应当由违约方负赔偿责任。
具体包括:
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积极损失与可得利益损失。
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
可见,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现有财产的减少和可得利益的损失。
前者主要表现为标的物灭失、为准备履行合同而支出的费用、停工损失和为减少违约损失而支出的费用等;
后者是指合同履行后可以取得的利益。
2、合理预见规则。
损失赔偿额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根据这一规定,只有当违约所造成的损害是违约方在订约时可以预见的情况下,才能认为损害结果与违约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违约方才应当对这些损害进行赔偿。
如果损害不可预见,则违约方不应赔偿。
采用合理预见规则的根本原因在于,只有在交易发生时,合同当事人对其未来的风险和责任可以预测,才能计算其费用和利益,并能够正常地从事交易活动。
3、减轻损失规则。
所谓减轻损失规则是指一方违约后,另一方应当及时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
否则,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
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
减轻损失规则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
合同的具体的赔偿范围必须根据双方合作的实际事宜来分析的,肯定经济赔偿绝不仅限于当下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也应该计算出合同正常履行以后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获得的收益,收益和当下给企业造成的损失都是在可以要求对方赔偿的范围内的。
双方对这一点最好是自行进行约定。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通过运用法律知识或者是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来解决,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上述的文章内容中已经对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如果您对此还有其他疑问的话,可以查看本网站的其他法律知识内容,也可以咨询本站律师为您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