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假象想申报工伤行为是否违法

最新修订 | 2024-09-23
浏览10w+
律图法律咨询
信得过的好律师
咨询我
专家导读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制造假象想申报工伤行为是否违法,工伤申报违法怎么处理的问题带来帮助。
制造假象想申报工伤行为是否违法

一、制造假象想申报工伤行为是否违法

无论是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有提供虚假鉴定意见的或者提供虚假诊断证明的或者收受当事人财物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总之假报工伤,是违法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举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举报应当及时调查,按照规定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假报工伤,情节轻微,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其批评教育;

假报工伤,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工伤申报违法怎么处理

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二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有关工伤保险的违法行为,有权举报。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举报应当及时调查,按照规定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条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处骗取金额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按照相关的规定制造假象申报工伤行为,可能存在着骗保

而且相关的工作人员也会有一定的责任。

需要根据实际鉴定结果来确定,严重的会承担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会处理罚款。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回答,如有其它需求欢迎到律图网做相关的法律咨询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2k字,预估阅读时间11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66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制造假象想申报工伤行为是否违法
一键咨询
  •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64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3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0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20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2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344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02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781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00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31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440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61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5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02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072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镇江135****3104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盐城156****622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淮安178****7043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生产销售假药罪想象竞合怎么处罚?
生产销售假药罪并不是属于想象竞合的犯罪行为,一旦触犯生产销售假药罪的话,那么就需要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来进行处罚,如果对于人体健康安全已经造成非常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况的,就是按照三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罚。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制造毒品罪的对象是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制造毒品罪的对象是什么?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按照我国现行刑法理论的通说,犯罪对象是指具体犯罪行为所指向的人或事物,是犯罪客体的客观表现,任何犯罪都有犯罪客体但却未必有犯罪对象。我国现行的刑法学教科书几乎都赞成这一观点:即犯罪对象是任何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而犯罪对象则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刑法惩处的就是侵害社会关系的行为,即对犯罪客体造成侵害的行为,但犯罪客体作为一种抽象的社会关系,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犯罪对象是其表现形式,任何犯罪都有犯罪客体,因此从逻辑上我们应当可以得知任何犯罪都应该存在犯罪对象,因为犯罪行为不可能仅仅侵犯抽象的社会关系而不对具体的犯罪客体的表现形式造成损害。此外,既然任何犯罪行为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那么作为其具体体现者的犯罪对象也必定受到侵害。传统观点的缺陷在于,将犯罪对象仅仅限于刑法分则具体规定的人和物,而没有将犯罪客体的具体体现者的范围相应扩大,以至于得出了有些犯罪没有犯罪对象、犯罪客体在任何犯罪中都会受到侵害,但犯罪对象却未必的结论。制造毒品罪的犯罪对象如何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三百四十八条、第三百五十一条规定,凡是、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毒品或者种植毒品原植物,达到一定数量的,均构成犯罪,将要受到刑法处罚制造毒品罪的犯罪对象就是国家明令禁止,不允许擅自制造的刑法所规定的毒品。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生育保险报销对象为哪些人群?
生育保险报销对象为女职工生育保险连续缴费满一年的、用人单位已为职工缴纳一定时间的社保;男职工,在其配偶生育前生育保险连续缴费满一年的,且配偶必须为农业户口或领取失业金人员;已办理参保备案,并在当地生育;当地人社局要求的其他条件。
10w+浏览
制造毒品罪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律师回复]   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的区别: 1.犯罪客体要件是任何犯罪必备的构成要件,而犯罪对象只是某些犯罪必备构成要件。 2.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不能。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侵犯,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按照我国现行刑法理论的通说,犯罪对象是指具体犯罪行为所指向的人或事物,是犯罪客体的客观表现,任何犯罪都有犯罪客体但却未必有犯罪对象。我国现行的刑法学教科书几乎都赞成这一观点:即犯罪对象是任何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而犯罪对象则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刑法惩处的就是侵害社会关系的行为,即对犯罪客体造成侵害的行为,但犯罪客体作为一种抽象的社会关系,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犯罪对象是其表现形式,任何犯罪都有犯罪客体,因此从逻辑上我们应当可以得知任何犯罪都应该存在犯罪对象,因为犯罪行为不可能仅仅侵犯抽象的社会关系而不对具体的犯罪客体的表现形式造成损害。此外,既然任何犯罪行为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那么作为其具体体现者的犯罪对象也必定受到侵害。传统观点的缺陷在于,将犯罪对象仅仅限于刑法分则具体规定的人和物,而没有将犯罪客体的具体体现者的范围相应扩大,以至于得出了有些犯罪没有犯罪对象、犯罪客体在任何犯罪中都会受到侵害,但犯罪对象却未必的结论。制造毒品罪的犯罪对象如何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三百四十八条、第三百五十一条规定,凡是、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毒品或者种植毒品原植物,达到一定数量的,均构成犯罪,将要受到刑法处罚制造毒品罪的犯罪对象就是国家明令禁止,不允许擅自制造的刑法所规定的毒品。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66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你好,前一段时间我接触了制造假币这个生意,虽然说很挣钱,但是我不敢再继续做了,请问有关制造假货要判多少年?
[律师回复] 根据刑法的相关规定:
1、第一百四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第一百四十九条 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不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依照本节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3、生产、销售本节第一百四十一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4、第一百五十条 单位犯本节第一百四十条至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如何区分制造毒品罪和犯罪对象
[律师回复]   犯罪对象和犯罪客体的区别: 1.犯罪客体要件是任何犯罪必备的构成要件,而犯罪对象只是某些犯罪必备构成要件。 2.犯罪客体决定犯罪的性质,犯罪对象不能。 3.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侵犯,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4.犯罪客体是犯罪分类的基础,犯罪对象则不是。  犯罪对象,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所作用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人或者具体物。按照我国现行刑法理论的通说,犯罪对象是指具体犯罪行为所指向的人或事物,是犯罪客体的客观表现,任何犯罪都有犯罪客体但却未必有犯罪对象。我国现行的刑法学教科书几乎都赞成这一观点:即犯罪对象是任何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而犯罪对象则仅仅是某些犯罪的必要构成要件,任何犯罪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而犯罪对象则不一定受到损害。 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刑法惩处的就是侵害社会关系的行为,即对犯罪客体造成侵害的行为,但犯罪客体作为一种抽象的社会关系,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表现,犯罪对象是其表现形式,任何犯罪都有犯罪客体,因此从逻辑上我们应当可以得知任何犯罪都应该存在犯罪对象,因为犯罪行为不可能仅仅侵犯抽象的社会关系而不对具体的犯罪客体的表现形式造成损害。此外,既然任何犯罪行为都会使犯罪客体受到危害,那么作为其具体体现者的犯罪对象也必定受到侵害。传统观点的缺陷在于,将犯罪对象仅仅限于刑法分则具体规定的人和物,而没有将犯罪客体的具体体现者的范围相应扩大,以至于得出了有些犯罪没有犯罪对象、犯罪客体在任何犯罪中都会受到侵害,但犯罪对象却未必的结论。制造毒品罪的犯罪对象如何判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第三百四十八条、第三百五十一条规定,凡是、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非法持有毒品或者种植毒品原植物,达到一定数量的,均构成犯罪,将要受到刑法处罚制造毒品罪的犯罪对象就是国家明令禁止,不允许擅自制造的刑法所规定的毒品。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66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虚假诉讼罪的想象竞合犯有哪些情况
1、与帮助伪造证据罪想象竞合:行为人帮助民事诉讼当事人伪造证据,捏造事实进行民事诉讼,严重妨害司法秩序的。2、与职务侵占罪想象竞合:利用职务便利,进行虚假诉讼,侵吞本单位财产。3、与贪污罪想象竞合。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行为人假想防卫定罪吗?
假想防卫可以过失犯罪论处。在假想防卫案件中,由于过失而造成危害后果的,只有刑法分则中明文规定处罚这种过失行为时,行为人才承担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否则,即使因过失导致了一定的危害后果,也不应要求行为人承担刑事方面的责任。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66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互为假想防卫怎么处理?
互为假想防卫的双方或者是一方当事人可能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也有可能双方都无需被量刑。如果假想防卫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此时就无需承担刑事责任。此种情形下,需要根据各方过错的大小、责任的主次,来确定具体哪一方需要向另一方支付赔偿金。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对方制造假债务怎么办?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对方制造假债务怎么办?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造“假债务”也是离婚案件中常见的问题。比如,原先父母赠与购房款,现在补写一张“欠条”企图变成借贷关系自己股市中的钱说是替他人炒股的资金甚至直接找亲朋伪造欠条。担心对方造假,是离婚诉讼中当事人最大的顾虑之一。其实,您也不必过于担心。有一定的诉讼规则,“造假”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得逞。目前,理论界普遍的观点是,在审理离婚案件中,不宜直接对债务问题进行处理。通常的作法是,如果一方当事人对债务不予认可,通常对债务不予实质审理,而是建议债权人另案。“造假”要面临鉴定、质证的考验,还要面对婚姻法四十七条不分、少分的后果,甚至参与人还要承担伪证罪的刑事后果,因此,“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注意诉讼权利与技巧,诉讼中对方“造假”问题,可以防范和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七条
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提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人民对前款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
对方制造假债务怎么办?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对方制造假债务怎么办?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造“假债务”也是离婚案件中常见的问题。比如,原先父母赠与购房款,现在补写一张“欠条”企图变成借贷关系自己股市中的钱说是替他人炒股的资金甚至直接找亲朋伪造欠条。担心对方造假,是离婚诉讼中当事人最大的顾虑之一。其实,您也不必过于担心。有一定的诉讼规则,“造假”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得逞。目前,理论界普遍的观点是,在审理离婚案件中,不宜直接对债务问题进行处理。通常的作法是,如果一方当事人对债务不予认可,通常对债务不予实质审理,而是建议债权人另案。“造假”要面临鉴定、质证的考验,还要面对婚姻法四十七条不分、少分的后果,甚至参与人还要承担伪证罪的刑事后果,因此,“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注意诉讼权利与技巧,诉讼中对方“造假”问题,可以防范和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七条
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提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人民对前款规定的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予以制裁。
离婚前丈夫制造假借条
[律师回复] 解答如下, 直到离婚前夕,殷女士方才知晓,丈夫手上竟然有着一堆的借条,而债主竟然大部分都是丈夫的父母和亲友。“这些债务我根本就不知情,这不是明摆着瞒着我转移财产吗”殷女士实在不解,于是拨通了晨报法援热线。本周法援特地就该问题进行重点解读。  瞒着妻子丈夫制造了一堆假借条  从去年开始,丈夫就一直在闹着和殷女士离婚。考虑到孩子和家庭的完整,殷女士一直没同意。“后来他干脆不回家了。”殷女士说,就在前段时间,丈夫一纸诉状告上了下关区,要求通过法律途径与其离婚。殷女士万万没想到的是,丈夫对离婚早有准备,竟然拿出了一堆借条,债主大部分都是丈夫的父母和亲戚。殷女士称,对于这些债务,她根本就不知情,丈夫明显是在制造假借条转移财产。  法援解读:司法实务中,离婚时一方给自己亲属出具的欠条如果没有其他证据佐证,相关债务一般不予认可。  婚姻期间继承房产是否变成共同财产  史先生是家中的独子。据史先生介绍,就在他结婚之后没多久,父亲因病去世了。“父亲去世之前特地留下了遗嘱,将其中的一套房产和财产都给了我。”史先生说,现在他和妻子的感情不是很好,甚至有可能要离婚。现在妻子提出的唯一要求是,离婚可以,所有财产,包括其继承的父亲的遗产都要一起分割。史先生对此不予认可,他认为父亲的遗产是给自己的,与妻子无关。在和妻子协商无果下,史先生找到了晨报法援求助。  法援解读:如果史先生的父亲在遗嘱中,明确表示所有遗产只赠与给史先生个人的话,这些财产则属于史先生的个人财产,与其妻子无关。  读报学法:哪些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1)工资、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因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  

5)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工伤赔偿 > 工伤认定 > 制造假象想申报工伤行为是否违法
仅需1分钟,快速了解自身风险
立即试试 限时免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