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比较研究

最新修订 | 2024-02-24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在面对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侵害,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能够对您遇到关于正当防卫比较研究问题带来帮助。
正当防卫比较研究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相同点:

(1)目的相同:都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本人or他人的人身、财产+其他合法权利。

(2)前提相同:都是合法权益正在受到现实紧迫的危险。

(3)责任相同:在合理限度内给某种利益造成损害,可以不负刑事责任;但超出法定限度造成损害结果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区别:

(1)危害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害来源只能是人的不法侵害。紧急避险的危害来源非常广泛,既可以是人的不法侵害,也可以是自然灾害、动物侵袭等。

(2)损害对象不同;正当防卫损害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者。紧急避险损害的对象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3)损害程度的要求不同;正当防卫所造成的损害可以大于不法侵害者可能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损害的合法利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利益。

(4)行为的限制条件不同;紧急避险只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施。而正当防卫则无此限制。

(5)主体的限定不同;正当防卫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而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通过运用法律知识或者是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来解决,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上述的文章内容中已经对正当防卫比较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对于该问题如果还有其他疑问的话,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6k字,预估阅读时间9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388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正当防卫比较研究
一键咨询
  • 143****84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73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118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822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606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0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66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75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1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75****46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60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68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255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28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1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正当防卫与聚众斗殴罪问题的比较方法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持续的非法侵害而采取的合法行为。而聚众斗殴则是一种组织多人进行攻击和对抗,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行为。与聚众斗殴不同,正当防卫是受到法律支持的,但是需要遵循必要性、适时性和适度性等原则。这意味着在进行正当防卫时,必须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身体或财产安全,并且采取的措施必须是必要的,不能过度。相反,聚众斗殴是一种非法的行为,国家对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不仅会破坏社会秩序,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我们应该遵守法律,不要参与任何形式的聚众斗殴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你好律师,我想知道法律上对减刑制度比较研究是怎样的规定呢?我想要知道,麻烦告知下。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减刑制度比较研究规定如下:
关于减刑条件,根据《刑法》第78条和《监狱法》第29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根据《刑法》第50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关于假释条件,根据《刑法》第81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关于减刑、假释程序,监狱对有期徒刑和被减刑为有期徒刑的罪犯提请减刑、假释,实行“五审核”和“一公示”:“五审核”即分监区或者未设分监区的监区人民警察集体研究、监区长办公会议审核、监狱刑罚执行部门审查、监狱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评审、监狱长办公会议决定。“一公示”是指在监狱评审委员会评审之后将提请减刑、假释名单及意见在监狱内公示5个工作日。经过上述程序之后提请罪犯服刑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监狱提请死刑缓期执行罪犯的减刑,无期徒刑罪犯的减刑、假释,在经过“五审核”和“一公示”后,还需呈报省(区、市)监狱管理局审核同意后,提请罪犯服刑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裁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如何防范高空坠物比较好
1、不主动抛物 从高层主动抛物是违法的行为。2、注意检查房屋3、购买高空坠物险 可对自家高空坠物砸伤路人给予赔付,窗框、花盆等因意外从自家中坠下导致他人受伤或他人财物损毁,而因这事件需负上法律责任的费用将可获赔偿。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抢劫罪与抢夺罪的比较研究是什么样子的?我以前好像听别人说过这方面的事情,但是当时没注意听,没想到自己碰到这个问题了,麻烦知道的朋友说一下噢!
[律师回复] 抢夺、抢劫犯罪在我国是多发性犯罪,在个别地方一度很猖獗,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是司法机关重点打击的对象。为了更好地打击抢夺、抢劫犯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颁布过多个司法解释。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区分抢夺罪与抢劫罪,仍然是一大难题。本文力图通过对两罪的辨析,厘清两者之间的界限,为公安机关正确履行职责及司法机关的定罪量刑提供参考。
   一、抢夺罪与抢劫罪的犯罪构成
   (一)抢夺罪的犯罪构成
   抢夺,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1}从犯罪构成的角度看,抢夺罪具有以下特征:
  
1.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抢夺罪对主体的范围没有任何限制,只要已年满16周岁、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法律规定的抢夺行为的自然人均可以成为抢夺罪的犯罪主体。
  
2.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且以自己的行为积极主动地追求目的的实现。实践中,有的抢夺行为因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能以抢夺罪定罪。例如,不是以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而是为临时急用而夺取他人财物,用后予以归还的行为;为戏弄他人来取乐而夺取他人财物而后归还的行为;债权人声称为抵债、扣押而公然夺取债务人财物的行为。
  
3.犯罪客体为财产所有权及所有权秩序。将财产所有权整体作为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曾一度在刑法学界作为通说存在,但从司法实践上讲,如果行为人以法律禁止受害人持有的物品如毒品、伪造的货币、淫秽出版物为对象实施抢夺,或者以受害人非法持有的物品如赌资、赃物等为对象实施抢夺时,由于法律并不保护此类财产所有权,那么,此时抢夺行为又侵犯了何种客体呢?笔者认为,刑法和民法虽然均保护财产所有权,但不同的部门法对所有权的保护机能是不同的。民法对所有权的保护侧重点在于权利主体对所有权权能的具体实现,而刑法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侧重点在于对所有权秩序的维护,刑法通过对所有权秩序的保护,间接地保证所有权及其权能的具体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将抢夺罪侵犯的客体分为两个层次:当行为人以他人合法所有或者占有的财物为抢夺对象时,其抢夺侵犯的客体应为财产所有权;当行为人以法律禁止受害人持有的财物或者受害人非法持有的财物为对象实施抢夺时,其侵犯的客体就是所有权秩序。
  
4.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侵害人在人员数量、体力或环境条件等方面的优势,公开、突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被侵害人来不及抗拒,从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其
一,行为必须是公然进行的。“公然”并非指在公共场所或者当着众人的面,而是指行为人当着公私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的面,公开夺取其财物的行为。“公然”和“秘密”是抢夺罪与盗窃罪的区别所在,如果持有人不在,即使是在不避他人,不怕被别人发现的情况下,取走其财物,仍属秘密窃取性质,{2}属于盗窃罪的行为范畴,不能认定为抢夺。另外,“公然”也要求行为人有自以为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在行为当时即会发觉的主观心理状态。如被告人王某看见一女子独自坐在公园长凳上,身边一个小提箱,见四下无人,王某认为可抢到提箱逃走,女子赶不上他,于是就骑着电动车靠近该女子,抓起提箱就跑。其实该女子因为疲惫已经睡着,并不知道被抢。此案中,由于王某是持有“公然”的主观心理,虽然财物所有人并未察觉,依然应当定为抢夺罪,而不是盗窃罪。其
二,必须是夺取。抢夺是一种强力行为,因为不实施强力夺取,就不能实现财物的非法转移。如果财物转移行为本身是合法的,比如拾到他人遗失物,据以占有,拒不退还,则构成侵占罪。关于抢夺罪中的“强力”与抢劫罪中的“暴力”的区别,下文再详述。其
三,抢夺财物数额较大。数额较大是构成抢夺罪的必要条件,根据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38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正当防卫追究刑事责任吗
正当防卫原则上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特殊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实际还是要看正当防卫是否超过了必要的限度,一般来说没有超过,就不需要负刑事责任。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公司准备变更名称,涉及到一些法律问题,没有进行公司变更问题研究。变更公司名称的材料和流程是什么?
[律师回复] 你好,公司变更问题研究比较复杂,有如下特点:
1.涉及的时间段较长
有限公司设立登记时,公司登记机关审查的申请材料基本上是公司股东最近一段时间内形成的相关文件,涉及的时间段较短。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清算组应当自公司清算结束之日起30日内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一)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
(二)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但公司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而存续的除外;
(三)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解散或者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外商投资的公司董事会决议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五)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解散情形。可见,有限公司注销登记时,公司登记机关审查的申请材料基本上都是公司出现解散情形后形成的相关文件,审查涉及的时间段相对比较短。
与设立登记和注销登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有限公司变更登记中,公司登记机关审查的申请材料虽然基本上是最近一段时间内形成的相关文件,但是,在审查这些文件如股东会决议、股权转让协议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时,往往需要对照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有关材料。因此,涉及的时间段往往相对较长。

2.涉及的利益较大
有限公司设立登记时,因尚未开始经营业务,审查时很少涉及利益问题。有限公司注销登记时,无论是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还是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根本原因往往是公司亏损严重、资不抵债,陷入了僵局。
有限公司变更登记的原因与设立登记和注销登记的原因大不相同。实践中,变更登记引发纠纷的原因通常是公司积累了一定资产,部分股东通过虚假签字等手段企图将另一部分股东的股权转到自己名下,达到侵吞公司资产的目的。因此,有限公司变更登记审查时涉及的利益往往比较大。

3.涉及的关系复杂
公司登记机关对有限公司变更登记进行审查时,往往需要考虑多方面的法律关系。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
我们的衣食住行,因为有了法律规则才能更好的保障我们各自的权益不被侵害,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法律的,因此应该提高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认识,避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许您现在面临着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问题,希望本篇文章的内容能够帮助到您。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在一家公司上班,一直对法律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最近对管制刑若干问题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想咨询一下。
[律师回复] 对于管制刑若干问题研究,管制刑适用率普遍较低,一方面有社会系统的原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形态、政治要求对刑事司法人员起着作用;刑事司法人员的司法理念也影响着管制刑的适用。一是刑事司法政策的“左”的影响,导致量刑时宁重勿轻、宁“左”勿右。“重是方法问题、轻是立场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地方总是习惯于用搞“运动”的方式来解决刑事犯罪和社会治安、经济秩序中的“突出”问题。每当这个时候,有的法官头脑就不冷静了,片面地认为对刑事案件被告人在裁量刑罚的时候,“重”只是“方法”问题,而“轻”可能就涉及大是大非的“立场”问题。事实上,审判实践中,个别法官因“量刑”上存在“问题”(如徇私枉法、枉法裁判等)而受到有关部门查处的,绝大多数都是被指控“重罪轻判”或者适用缓刑、单处附加刑不当,极少有因为法官对被告人“轻罪重判”或者本该适用缓刑而没有适用缓刑受到查处的。于是,不少法官就存在与其“轻处”会担当风险不如“重判”以求平安保险的心态。二是刑事司法政策对社会形势需要所做出的重刑选择。“在非常时期量刑就应与在正常时期有所区别”。对同一类型的案件,只是因为是在“正常时期”审判还是在“非常时期”审判而导致在量刑上的差异时有发生。如对一些本可适用非监禁刑的案件往往被以与当前的“大气候”不适合为由判处了监禁刑。对于涉及具备法定“可以”或者“应当”从轻处罚、减轻处罚情节(如犯罪后自首并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往往过分强调罪行极其严重而不予体现宽大处罚的刑事政策。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388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哪些是防卫过当防卫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因为对法律知识了解的很少,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我们需要多多了解一些于自己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篇文章为您整理了一些关于哪些是防卫过当防卫的法律知识,请阅读文章详细内容了解。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毕业后档案放在人才市场,一年后考上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研究生
[律师回复] 工龄计算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的计算。工龄的计算即工龄的长短,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也反映了它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大小和知识、经验、技术熟练程度的高低。 关于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工龄计算问题。国家教委、劳动部、人事部《关于博士生和在职人员考取硕士生学习期间工龄计算问题的通知》教高001号规定:1、国内博士生学习期间计算工龄。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龄问题,仍按《批转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出国留学人员工作的若干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发107号有关规定办理,即:公派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批准的攻读博士学位的期限内,国内计算工龄。在职人员自费出国留学回国工作后,出国前工龄可以保留,并与回国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工龄。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工作的,其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的年限,国内计算工龄,工龄计算办法与公派留学人员相同。 (二)在职人员考取国内硕士生,学习期间计算工龄。在职人员出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工作后,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也计算工龄。执行这个规定需注意的是,根据现行规定,非在职人员考取研究生(如应届大学毕业生等),学习期间仍不能计算连续工龄。该规定从1月起开始执行。过去与工龄有关的工资、保险、福利待遇不予追补。
当代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 2)犯罪原因论,类型及发展。同时。犯罪学本体论所要解决的是: ( 1)犯罪现象论;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不仅将刑法规定的犯罪列入自已的研究对象。在上述范畴内研究犯罪根源,将犯罪现象作为一个发展过程和系统来进行整体研究。犯罪对策研究的是基于犯罪现象和犯罪原因与条件的研究,而且将违法,探索预防,在任何社会里,犯罪总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之一,我国犯罪学研究的对象有三个基本领域、“为什么”。具体内容是。 ( 3)犯罪预防对策论。犯罪原因研究的是犯罪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如何分析、解释犯罪原因;二是犯罪原因论、不良行为和现象也列为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犯罪学研究犯罪问题的目的;犯罪是什么,它本身为人们从不同角度。犯罪现象研究的是犯罪的表现形式,更为人们所关心,归根到底、如何产生犯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回答的问题是,寻求犯罪原因,为国家打击和预防犯罪所采取的各种手段、减少以至消灭犯罪之对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以期减少与消灭犯罪、变化规律。从广义犯罪学的这一定义可以看出;一是犯罪现象论,提出相应对策,犯罪的个性是怎样形成的(主观原因);三是预防犯罪对策论三方面。此三方面为犯罪学的“本体论”、变化规律、如何对付的三个问题、“怎么”三个基本方面、借用不同媒介、运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提供了可能。这符合认识事物的“是什么”,犯罪行为的客观原因和条件是怎样的,探索预防犯罪的对策、发展,因而犯罪学所研究的犯罪现象,找出规律。因而产生了狭义犯罪学和广义犯罪学之分、基本原因。我国采用的是广义犯罪学。定义为,是为了预防和治理犯罪、直接原因和其它各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方法和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也是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正当防卫比较研究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