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自挪用资金能判几年?

最新修订 | 2024-02-23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擅自挪用资金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挪用资金的数额没有达到较大的标准,通常不会被认定为犯了挪用资金罪。若是对擅自挪用资金能判几年依旧不清楚的,可以选择继续阅读这篇文章。
擅自挪用资金能判几年?

一、擅自挪用资金能判几年?

1、擅自挪用资金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第一款行为,在提起公诉前将挪用的资金退还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从事一般活动,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情形中,“超过三个月未还”就是一个客观处罚条件。

(1)不管挪用公款的目的以及用途是什么,只要挪用行为已经实际发生,那么相应机关单位对公私财物的管理支配,以及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都已经实际地遭受了损害,这不会因为挪用公款从事非法活动、营利活动还是一般活动而有所区别,所以,此时可以说犯罪已经成立,追诉时效即可开始计算。

(2)但是,挪用公款从事非法活动毕竟比从事一般的合法活动更为恶劣,将从事一般活动与从事非法活动作同等处理显得并不合适,所以基于刑事政策的考量,对于挪用公款从事一般活动的情形,增加“超过三个月未还”这一客观处罚条件,当犯罪成立之后,只有满足这一条件才受处罚,但这一条件本身对犯罪的成立与否没有影响,其只是国家刑罚权发动的一个条件。

二、发现他人私自挪用自己的资金怎么处理?

1、发现他人私自挪用自己的资金,可以报警处理。

公安机关在受理案件后,若是发现挪用行为满足了侵占罪的立案标准,那么会立案处理该刑事案件罪名不成立的情形,挪用行为人需要将挪用的资金返还,且可能会受到治安处罚

2、发现他人挪用自己的资金,可以就近到公安机关进行报案,请求公安机关维护自己的权益。

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

三、涉嫌犯资金挪用罪律师可以做无罪辩护吗?

涉嫌犯资金挪用罪律师可以做无罪辩护,无罪辩护的要点如下:

1、行为人系公司、企业的债权人,在债权范围内挪用资金的情况

挪用资金罪侵犯法益为公司、企业的财产安全,因行为人挪用行为未经过公司决策程序,资金使用行为可能导致公司资产遭受损失,导致资金有较大无法追回的风险,在行为人本身系债权人情况下,公司、企业对行为人负有债务,行为人挪用资金后,公司、企业可以将对行为人的钱款作为抵消,从而避免公司、企业财产损失,此种情况下,公司、企业的财产不会有损失的危险,法益也不会受到侵害,因此,在行为人同时是公司、企业债权人的情况下,可以以此作为辩护思路。

2、没有谋取个人利益的公司拆借资金情况

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以及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应认定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因而实践中司法机关将谋取个人利益的公司之间的资金拆借,认定为挪用资金“归个人使用”,进而作为有罪的认定。据此,可以认为,行为人自己决定将公司、企业财产以公司、企业名义而非个人名义对外出借使用的,本质上还是企业之间的资金拆借行为,公司、企业仍旧拥有该笔资金的债权,此可以作为无罪辩护思路。

3、行为人为了公司利益实施情况

行为人自行决定出借资金,资金在三个月内返还,虽然取得收益但是收益归公司所有,此种情况下,由于行为人个人没有取得收益,就很难任性行为人挪用资金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认定归个人使用,可以将此作为无罪辩护思路。

4、行为人系公司股东情况

挪用资金罪本质上侵害的是公司的财产利益,公司股东是公司财产利益的实际享有者,行为人在自己出资范围之内挪用资金,本质上只是对自己享有的那部分资产的处分,如果行为人最终不能归还资金,并且采取一定方式平账,可能认定抽逃出资罪,如果不存在不予归还情况,一般不应认定为犯罪。

在没有获得批准的情形下,最好不要实施资金的挪用行为,否则一旦挪用数额较大,有可能会因为犯了挪用资金罪被判刑。如果对擅自挪用资金能判几年存在其他相关疑问的,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5.9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34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擅自挪用资金能判几年?
一键咨询
  • 131****252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05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700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41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655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4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06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318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841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6****67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46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4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237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37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77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擅自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谁
针对“擅自挪用资金罪”,其主要犯罪主体为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这些特定人群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出于利益驱动或非法目的,利用自身职权范围内的便利条件,将本单位所拥有的财产据为己有或转借予他人,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即数额较大),若该行为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仍未得到妥善处理,或者虽然未超过三个月,但涉及金额巨大并用于营利性活动,抑或是从事非法活动,均可能被认定为此类犯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擅自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谁
针对“擅自挪用资金罪”,其主要犯罪主体为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这些特定人群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出于利益驱动或非法目的,利用自身职权范围内的便利条件,将本单位所拥有的财产据为己有或转借予他人,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即数额较大),若该行为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仍未得到妥善处理,或者虽然未超过三个月,但涉及金额巨大并用于营利性活动,抑或是从事非法活动,均可能被认定为此类犯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我们公司的会计,擅自挪用公司资金私人,已经很多次了,说也不改。请问挪用资金犯罪吗?犯什么罪?
[律师回复] 挪用资金罪,根据我国《刑法》和有关司法解释规定,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一、挪用资金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刑法第272条规定,公司、企业人员挪用本单位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本罪的构成特征是: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司、企业的资金的使用权。行为人挪用本单位的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使单位失去对该资金的控制和支配,必然影响公司、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损害股东、债权人、公司企业和其他社会公众的利益,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违法行为。本罪侵犯的对象是本单位的资金即属于公司、企业经营管理的款项,一般指处于货币形态的公司所有资金,主要包括货币、国库券、公司企业的股票、支票、债券、外汇券和外汇额度。
  
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本罪在客观方面的两个重要基本特征就是“挪用”和“利用职务之便”。“挪用”行为是一种非法性的行为,直接表现为未经批准或许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或者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利用职务之便”是指利用其主管、管理和经手本单位资金的便利,同时也包括在其职权范围内,却并非直接经手、管理本单位资金的便利条件。
  
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为特殊身份的自然人,即公司董事、监事或职工,以及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业职工。单位不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且为直接故意,即明知是本单位的资金而非法挪作他用,其目的是为了暂时取得本单位资金的使用权,而准备日后归还。并非永久占有权,但动机可能多种多样,如经营活动、还债、个人挥霍和赌博等非法活动等等。
  
二、“归个人使用”和“以个人名义”辨析。
  如何理解刑法第272条规定的“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刑法第272条规定的“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问题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非固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本人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或者挪用人以个人名义将所挪用的资金借给其他自然人和单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272条第1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这一规定,“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和挪给其他自然人使用两种情形。在司法实践中较难掌握的有二个问题:一是挪用资金给名义上是集体单位,实质上是个体单位使用的,应认定为单位使用,还是个人使用;二是挪用资金给承包单位使用的,应如何认定?对于第一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看资金的收益是归个人的,还是归单位的,如生产经营是个人,资金收益也归个人,当然以挪用资金归个人使用论处。而第二种情况对挪用本单位资金给承包单位使用的能否构成挪用资金罪的问题,应视承包的内容不同而具体分析,判定的关键也是看挪用资金所带来的利益是归谁所有。如果是归承包者个人所有的,则构成;如果是归集体或国有所有的,则难以构成。
  《批复》明确规定挪用人以个人名义将所挪用的资金借给其他人和单位的行为构成挪用资金罪。在此冠以“以个人名义”这一定语,显然是对挪用资金借给其他人和单位使用的一大限制。那么如何认定“以个人名义”借给其他人和单位使用呢?笔者认定只要行为人违反财经管理制度,未经合法审批手续,私自将资金以单位名义汇出或贷出的,就应视为“以个人名义”,并非指表面上声明或签署个人姓名,因为在单位资金周转过程中,表面上以个人名义借给其他个人或单位数十万元、数百万元是不现实的,也是财务制度所不允许的,根本无法实现挪用资金这一行为。
  在实践中有的挪用人在借贷资金给他人时为了蒙混过关,掩盖事实真相,假借单位名义,在账簿上填写了“借出方”贷款人单位的称谓,并且履行了一定的审批手续,但审批是违反法律、法规或单位规章制度的,这种情况下借贷单位资金归他人或单位使用,如果造成资金损失后果的,也应该以挪用资金罪论处,只有这样,才能使犯罪分子无机可乘,确保公司、企业和单位合法权益免遭不法侵害。
  
三、如何理解“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规定。
  挪用本单位资金并非用于营利活动和非法活动,只用于个人生活开支、旅游、购物等一般活动,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否构成挪用资金罪?这种情况下,挪用的“数额较大”和“超过三个月未还”是定罪的两个必要条件。数额较大的起点标准司法解释规定十分明确,在此不再赘述。
  而“超过三个月未还”是指挪用之日起三个月内没有归还,还是指时间不但超过了三个月,而且在案发前没有归还?笔者认为应该指超过三个月和归还两者的统一。如何正确把握,可参照1998年4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精神执行,即指挪用资金超过三个月在案发前(被司法机关、主管部门或者有关单位发现前)仍未归还的。如果挪用资金超过三个月,在案发时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不认定是犯罪。
  
四、如何正确把握“进行营利活动和非法活动”的含义。
  
1、挪用本单位资金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且所挪用的资金用于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资金罪。此处指的“营利活动”不仅理解为利用挪用资金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为法律所允许的一切投资、经商活动,如从事经商、生产、入股分红,存入银行或借贷给他人而个人得利收益的,而且还应当包括利用此资金偿还因经商欠下的债务、申请办理营业执照等为营利活动服务的相关活动。挪用资金用于营利活动的,法律没有要求挪用时间到底多长才构罪,也没有要求行为人营利的目的是否达到。如果挪用时间极短、目的也未达到,或者被挪用的资金尚未用于营利活动即归还,可以作为情节显著轻微,不认为是犯罪。
  
2、挪用本单位资金进行非法活动的,没有规定挪用数额的大小和挪用时间的长短,一旦挪用便构成犯罪,这主要是考虑到进行非法活动的社会危害性比一般使用和营利活动更为严重。那么“非法活动”是否泛指一切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行为呢?根据立法的本意来看,笔者认为是特指而非泛指,应该是指违法程度较大,可能构成犯罪的或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非法活动,如非法经营、赌博、行贿、走私、吸贩毒、贩卖淫秽物品、组织淫秽表演等等。司法实践中挪用人利用挪用的资金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可按数罪并罚原则处罚。
  
五、挪用资金的时间界定和数额计算。
  挪用资金的实行行为是挪和用的结合。“挪”说明不正当性和非法性,“用”即使用资金,该资金一旦失去合法控制,就应认为非法使用的开始,一直到归还前资金均处于非法使用的状态。用和挪是同时开始的,因此“超过三个月”就是从行为人着手移挪资金之日计算,非法占有资金的时间超过了三个月。假如行为人多次挪用本单位资金,可按以下原则计算时间和数额:
  
1、多次挪用资金归个人一般使用(非属营利活动或非法活动),如果用后一次挪用资金归还前一次挪用资金的,数额以最后未归还的实数计算,时间从第一次挪用日算起,连续累计挪用时间。
  
2、多次挪用资金归个人进行一般使用未还或者前次挪用资金归还间隔一段时间又挪用的,挪用的数额应将多次挪用数额相加,挪用时间只能按每次挪用的时间计算,其中未超过三个月的,挪用数额不相加。
  
3、多次挪用资金进行营利活动或者非法活动的,社会危害性大小主要表现在挪用的数额上,对此应以挪用的数额相加来认定是否构成犯罪。但是多次挪用资金数额确实很小或者尚未进行营利活动和非法活动,危害不大,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不作为犯罪论。
  
4、同时具备二种或者三种形式的挪用资金行为的,不同形式的挪用数额不能相加,如果几种形式均构成犯罪,择一主罪行为定罪,其余作为量刑情节,不数罪并罚;如果几种形式只有一种构成犯罪,则以构成犯罪定罪,其余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六、正确理解掌握“挪用资金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含义和时间界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巨大因客观原因在一审宣判前不能退还的。该司法解释同样适用于挪用资金罪,笔者认为挪用资金的“不退还”是指在法院一审宣判前,由于主观上的不想还或客观上的不能还造成挪用资金未还的就算不退还。而退还的形式可以是挪用人或者家属的主动交还,或司法机关告诉责令退还,也可以是司法机关通过其他手段依法追缴的。
  
七、挪用人、使用人和挪用帮助犯的法律责任探究。
  实务中,挪用资金犯罪往往要经过一伙人的相互协作配合才可完成整个挪用过程。那么如何认定挪用人、使用人和挪用帮助人的法律责任呢?笔者认为在挪用资金给其他个人使用的案件中,挪用人和使用人不属于同一个人,挪用人和使用人是否对挪用资金均负法律责任呢?不是的,应区别对待,关键是把握挪用人与使用人有无挪用资金的共同故意和共同行为,如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指使、策划或者参与挪用资金行为则构成共犯;有的使用人虽知道款项来源,但没有共谋、指使或参与挪用的行为,有的使用人就根本不知晓从挪用人处获得的款项系非法挪用的资金,对此,显然不能以挪用的共犯论处。
  这是因为使用人主观上没有共同挪用的故意,客观上没有共同挪用的行为,缺乏犯罪构成四要素中的主、客观两大要素。对于挪用中帮助实行犯是否同挪用人构成共犯这一问题,从客观上看,帮助实行犯显然同挪用人有着挪用的共同行为,关键是看其主观上同挪用人是否有商量、策划或受指使的明知情况,即有否主观上的共同故意,如有按共犯中的从犯处罚,如无则不以犯罪论。
  另外,对于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挪用者的指使,利用职务之便,帮助挪用者挪用资金归他人使用构成犯罪的,是定挪用公款罪,还是定挪用资金罪?笔者认为应遵循“从犯随主犯”的原则,按主犯构成的罪名定罪量刑,即以挪用资金罪的从犯论处,而不按挪用公款罪定罪量刑。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34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34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擅自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谁
针对“擅自挪用资金罪”,其主要犯罪主体为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这些特定人群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出于利益驱动或非法目的,利用自身职权范围内的便利条件,将本单位所拥有的财产据为己有或转借予他人,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即数额较大),若该行为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仍未得到妥善处理,或者虽然未超过三个月,但涉及金额巨大并用于营利性活动,抑或是从事非法活动,均可能被认定为此类犯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擅自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谁
针对“擅自挪用资金罪”,其主要犯罪主体为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这些特定人群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出于利益驱动或非法目的,利用自身职权范围内的便利条件,将本单位所拥有的财产据为己有或转借予他人,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即数额较大),若该行为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仍未得到妥善处理,或者虽然未超过三个月,但涉及金额巨大并用于营利性活动,抑或是从事非法活动,均可能被认定为此类犯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擅自挪动他人车辆造成交通事故如何担责
[律师回复] 您好,关于擅自挪动他人车辆造成交通事故如何担责这个问题,我的解答如下, 未经允许驾驶他人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当事人依照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请求由机动车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具有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除外。
未经许驾驶他人机动车,是指未经机动车所有人同意,擅自驾驶他人机动车的行为,主要包括两种情形:
(1)存在特定关系的当事人(如家人、亲戚、朋友、关系很好的同事)之间发生的擅自驾驶
(2)违背所有人意思的擅自驾驶。比如陌生人的擅自驾驶,车辆的保管人、维修人、质权人等在占有机动车期间发生的擅自驾驶等等
(3)存在雇用关系的擅自驾驶,如雇员擅自驾驶雇主的车辆、单位工作人员擅自驾驶单位的车辆等(并非执行雇佣或工作任务,如执行雇佣活动则适用《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九条规定,如执行工作任务则适用《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
在本条规定的擅自驾驶情形下(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除外),先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接着由驾驶人承担交强险责任限额范围之外的侵权责任,机动车所有人或管理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未经允许驾驶他人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发生交通事故后属于该机动车一方责任的,机动车驾驶人承担赔偿责任是毫无疑问的,但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则需区别对待,主要依据还是机动车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是否有过错。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634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34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擅自挪用专项维修资金如何处罚
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擅自挪用专项维修资金如何处罚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职务侵占辩护 > 擅自挪用资金能判几年?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