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判处缓刑的,缓刑考验期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但不能超过一年,至少也不能低于二个月。
《刑法》
第七十三条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二、判处缓刑的条件有哪些
在司法实践中,适用缓刑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核定。适用缓刑的条件有: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的
(1)犯罪性质。由于缓刑的适用对象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因此,对于性质严重的犯罪一般不适用缓刑,如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强奸、抢劫等严重刑事犯罪。
(2)犯罪主观方面。对于犯罪的目的、动机恶劣,犯罪主观恶性大的罪犯,一般不适用缓刑,如惯犯、累犯或者历史上有犯罪前科的。
(3)犯罪手段和危害后果。对于犯罪手段残忍,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十分严重的罪犯,不宜适用缓刑。
2、有悔罪表现的
(1)认罪态度。认罪态度主要是犯罪分子犯罪后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是否从内心感到悔悟,并且通过积极坦白与交代而表现出来。
(2)是否有投案自首和立功表现。投案自首和立功表现反映了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有所减弱,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成为用缓刑的参考因素。
(3)有无犯罪中止或者犯罪后积极退赃等情节。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
主要看犯罪分子的有无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错误性并承诺不会再犯罪。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主要看犯罪分子有无取得被害人的谅解及其所在的当地政府、居民委员会以及部分市民的建议等。
三、拘役和管制的区别有哪些
拘役和管制的区别有:
1、刑期不同。
拘役是一种短期自由刑。拘役的刑期最短不少于1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
所以,拘役是我国对罪犯予以关押、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三种自由刑中最轻的一种。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
2、处罚方式不同。
拘役适用于罪行较轻,不需要判处有期徒刑,但需要短期关押改造的罪犯。
3、执行机关不同。
拘役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所谓就近执行,是指由犯罪分子所在地的县、市或市辖区的公安机关设置的拘役所执行。
管制由原先的公安机关执行,改由地方社区矫正机构进行,即县级司法行政部门执行。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拘役几月缓刑几月也有了更好的了解,对于拘役的期限一般在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因此,对于缓刑的时间也不能超过一年,但至少不能低于二个月,所以,案件的处理都是有法律规定的,只要缓刑成功就可以不用关押。通过上述文章内容希望能够解答您的问题,如果您对此还有疑问,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可在线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