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或许会疑惑,若是父母用自己辛苦赚取的血汗钱为孩子购置房产,但仅将该房屋的所有权登记在他们唯一的孩子身上,那么这种情况是否意味着这处房产便完全归于孩子所有,而不会成为婚姻关系中的共同财产呢?其实答案并非如此简单。
实际上,若有这样的情形发生,我们可以理解为父母已经将这处房产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们的孩子,因此它属于孩子的个人财产,在面临离婚等特殊情况时,另一半并无权对此提出分割请求。
然而,如果父母选择将这处房产登记在孩子及其配偶双方的名下,那么从法律角度来看,这就被视为是一种夫妻间的共同财产,在面临离婚等特殊情况时,双方需要进行友好协商,以确定如何公平地对这处房产进行分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二、父母出资买房,算不算借款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新婚夫妇尚未决定步入婚姻殿堂时,其父母的全额出资购买住宅,此种情况下,以出资方子女的名义登记,那么该房产便属于夫妻中的某一方在婚前所拥有的个人财产。
其次,如果在婚礼前期,一方父母已经支付了房屋的首付款,签订合同时并将此套住宅的所有权登记在夫妻双方的名下,那么这便被视作双方的共同财产。
如果双方对这种共有方式进行过明确的约定,例如,是共同共有还是按份共有以及每个参与者占据的相应比例等内容,那么均需参考这个约定来享有相应的房产所有权。
如果双方对于共有方式未曾达成任何共识,那么可以默认为等份共有。
再者,当新婚夫妇在婚礼前提交结婚申请时,如果双方家长都有资金投入到购置住房中,并且最终的房屋所有权注册在双方的名字之下,这种情况下,这套房产便会被认定成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无论是父母的出资或者是房产的所有权证书上的名字,都应该被视为是各自主管子女的馈赠,而非认作为对男女双方的赠与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婚后,一方的父母仍有余力全额出资购入一栋房屋,并将其所有权证书记载在出资方子女的名字下方,同时附带一份协议表达他们的意愿,即遵循这份协议的规定。
若没有相关的协议存在或是协议并未有明确描述出资意义时,我们就可以默认这笔资金是对夫妻二人的借款,即视为共同财产。
同样地,在婚礼后出现的其他情况也通常被视为夫妻共有的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二十九条
,当事人结婚前,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该出资应当认定为对自己子女个人的赠与,但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双方的除外。当事人结婚后,父母为双方购置房屋出资的,依照约定处理;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原则处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父母出资买房离婚怎么分”,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