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员工遭受工伤事故后,若企业未能遵循相关法规对其作出相应补偿时,应根据以下步骤来捍卫自身权利:
首先,需申请工伤鉴定;
其次,静待工伤鉴定结果;
再次,在单位拒不认可工伤的情况下;
第四,可先行寻求双方商量解决;
第五,如协商无果则须申请仲裁处理;
最后,如果仲裁也无法解决问题,还可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二、轻微工伤有必要报工伤吗
是否申请工伤鉴定完全取决于员工个体的意愿和权益维护情况。针对具体的情况,员工因为受到伤害,其级别若被判定为轻微损伤,那么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之后,他便应携带相关文件如工伤认定书、病历信息、X光片以及X光检验报告、出院记录以及能证实自身与雇主存在劳动合同关系的证明材料前往当地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进行伤残鉴定,唯有通过这样的程序并且被鉴定为伤残等级者,方有权向雇主及社保机构提出在各自所承担的责任比例之内进行相应的赔偿请求。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中所设定的规定,停工留薪期通常不会超过12个月。但是对于那些伤势特别严重或情况特殊的员工,经过设立于市级行政区域内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审查并通过的申请,可予以适当延期,然而延长期限不得超越12个月。当工伤员工被评为伤残等级后,将中止发放原先的薪酬福利待遇,按照本条例规定的有关章节享受伤残待遇。如果在停工留薪期结束后,工伤员工的伤病仍然需要进一步治疗,则他仍然能够享有工伤医疗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当员工在工作场所遭受意外伤害,而雇主未能按照相关法规规定提供相应补偿金时,应当首先申请进行工伤等级鉴定,同时耐心等待鉴定结果的公布。假如雇主对该鉴定结果提出异议,那么应该积极地寻求与之进行和解谈判的途径;如果通过双方协商仍然无法达成共识的话,可以考虑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提交申诉材料;如果仲裁过程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此来维护自己应得的合法权益。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