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所涉及的滞纳款项通常遵照合同规定的特定计算方法予以核算;若无相关约定,则可以依据银行的正常贷款利息标准来进行换算;对于以合同违约金性质存在的滞纳钱款,一般是依据实际损失情况来进行精确的核算。
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所约定的违约金数额不得超出其因未履行合同义务而引发的实际损害金额的30%这个上限。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二、合同违约救济途径有哪些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于违约责任的明确规范,在合同行为出现违约现象之后,身为权利人的您有以下五种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并实现权利救济:
1.继续履行义务,当合同出现违约导致无法继续履行时,履约过程陷入困境,这种情况下,您有权要求违约责任主体切实履行合同。
2.采用补救措施,若合同违约致使贵您承受较大损失,那么在此背景下,您可以敦促违约方采取有效补救措施,以此来尽可能降低因违约行为而给您带来的负面影响。
3.赔偿损失,这被称为“损害赔偿”,是违约责任者用来弥补损失及对受害方因违约造成的损失进行相应赔偿的一种方式。它是最常用、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违约责任承担方式。
4.缴纳违约金,违约金,即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就约定好的,在合同中无论哪一位债务人未能及时或者完全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需向对方缴纳一个固定金额的金钱。
5.定金罚则,双方均可以自行设定定金,具体数额按照《民法典》规定执行。若同时存在定金与违约金制度,您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之一作为解决方案。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处理合同违约案件中,关于滞纳金的计算应严格依照双方在合同中的约定进行执行,如若并未作出任何相关约定,可参照银行现行标准贷款利率来确定相应数额。针对具有违约金性质的滞纳金部分,需要依据实际所遭受的经济损失情况进行精确核算。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明文规定,违约金的最高限额不得超出实际损失金额的百分之三十。因此,在签署合同时,双方务必就滞纳金的具体计算方法达成明确共识,以便于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