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么判定我违反了竞业协议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之具体条款,评判劳动者是否违反了竞业限制协议,关键在于该员工是否在被限制范围之内的企业或地域从事工作;
然而,对于判定用人单位是否违背竞业限制协议,则需要考察用人单位是否按照约定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款。鉴于此种考虑,双方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之际,对于竞业限制协议务必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在此前提下,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职工所获得的经济补偿应该以逐月发放更为恰当。毕竟,每月经济收入能够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生活保障得以实现,亦为坦诚合作之基础。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二、怎么判定医疗事故责任
关于医疗事故所涉及之责任判定,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考量:即医疗过失行为与患者人身损害的后果之间是否存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以及医疗机关及其医务服务提供者在执行医疗操作过程中是否违反了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规。具体而言,医疗事故的责任认定标准如下:
1.完全责任,意指医疗事故发生后,医疗人员需承担起百分之百的责任;
2.主要责任,表明医疗人员需要为医疗事故承担60%到90%的责任;
3.次要责任,则意味着医疗人员需要为医疗事故承担20%到40%的责任;
4.轻微责任,即医疗人员仅需为医疗事故承担不超过10%的责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
医疗事故赔偿,按照下列项目和标准计算:
(一)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二)误工费:患者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本人因误工减少的固定收入计算,对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按照3倍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
(四)陪护费:患者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的,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
(五)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自定残之月起最长赔偿3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六)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补偿功能器具的,凭医疗机构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
(七)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对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但是,6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15年;70周岁以上的,不超过5年。
(九)交通费:按照患者实际必需的交通费用计算,凭据支付。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凭据支付。
(十一)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计算。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者残疾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3年。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对于劳动者是否违反竞业限制协议的判定,主要依据其是否在约定的限制范围内从事相关职业或者在特定区域内寻找新的就业机会;而对于用人单位是否存在违约行为的判断,则需要关注其是否按照约定及时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经济补偿金。因此,当劳动关系解除或终止之际,双方应当对竞业限制协议中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的界定。为了体现人文关怀,经济补偿金宜采取逐月发放的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双方建立更为真诚、和谐的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