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无法履行可解除吗
如果出现的情况属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无法履行的,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而且是可以免责的。
合同无法履行将使一方当事人遭受重大损失的,这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如果因为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总的来说,合同解除需要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解除,且解除的流程需要按照相应的规定来进行。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二、合同无法履行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关于合同履行不能所引发的法律结果现总结如下:
首先,当存在法定或约定的条件时,解除权人拥有权利解除合同;
其次,如果出现过错方,则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最后,由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义务方和相关人员可依据情况免除部分或全部责任。
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即一方可以因不可抗力而无法履行合同,此时,根据不可抗力事件对合同履行的实际影响程度,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其责任,但需注意的是,法律对此另有特别规定的情形除外。若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应及时通知对方,以尽可能减少可能给对方带来的损失,同时,还需要在合理期限内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对于当事人在延迟履行之后才遭遇不可抗力的事项,并不意味着可以免除其所应承担的违约责任。
《民法典》第五百九十条
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假如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阻碍,以致于无法达到其达成的目的时,相关当事方可向对方提出解除合同的请求;并且在此种情况下,是可以免除任何可能产生的责任的。假若合同达不到预期履行效果,会给其中一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该受损一方有权提前解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