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是谁做的决定
所谓取保候审的决定机构,主要涵盖了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公安机关三大主体。这三者会依据每一个案件的实际情况,全面权衡犯罪嫌疑人或被告的社会危害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的刑罚轻重程度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从而慎重地决定是否对相关人员实施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由负责处理该案的相关部门来最终做出取保候审的决策。例如,在侦查阶段,取保候审的决策权一般掌握在公安机关手中;而到了审查起诉环节,则由人民检察院拥有决策大权;
至于审判阶段,自然是由人民法院担此重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取保候审的条件与执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取保候审由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决定,依据案情、社会危害、刑罚可能及经济状况综合考量。各阶段决策权不同:侦查时公安决定,审查起诉时检察院决定,审判则由法院负责。
二、取保候审后会被判处实刑吗
是的,犯罪嫌疑人得以被取保候审,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达到了相关的取保候审标准。
在这之中,若因犯罪情节极其轻微而被取保候审者,其有望获得缓刑的机会。
即便未能获得缓刑,实际上所判处的刑期也不会过于严重。
然而,对于那些由于其他特殊情况而被取保候审的人来说,他们最终可能面临何种程度的刑罚,便难以做出准确的预测。
总而言之,刑罚的具体裁量,是依据犯罪情节的轻重来进行的:
犯罪情节愈轻,所受刑罚亦愈轻;
反之,则刑罚愈重。
《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第七十三条
【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三、取保候审后逃跑了会网上追捕吗怎么办
在执行取保候审期间逃脱监管,往往会面临全国范围内网络的追击捉拿。取保候审是一类重要且严格的刑事司法程序中的强制性措施,被取保候审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规定。任何试图逃避监管的行为都严重地违背了取保候审的原则,对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干扰。一旦发现有被取保候审的人员逃离监管区域,公安部门将会立即启动调查程序,并通过发布通缉令等方式展开全国性的网络追捕行动。在此情况下,被追捕的人员应当尽早主动向公安机关自首,坦诚交代自己的逃脱行为,以期获得从轻处理的机会。如果最终被成功抓获,那么此前所享有的取保候审待遇将会被依法撤销,同时也将面临更为严厉的法律制裁。
取保候审由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决定,依据案情、社会危害、刑罚可能及经济状况综合考量。各阶段决策权不同:侦查时公安决定,审查起诉时检察院决定,审判则由法院负责。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