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释候审制度与假释制度属于两个完全独立且性质颇异的法律概念及程序。
前者,即保释候审,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属于其中一种强制性司法手段;
后者,亦即假释制度,则是对于被判定犯下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重罪者来说,在严格按照既定刑法期限完成一段时间的刑期后,若该人能够遵守监狱规定,全心投入学习教育以及革新改造过程之中,具备令人赞赏的悔过自新的良好表现,同时也能保证其不再对社会造成任何潜在威胁,那么便可以根据特定条件,对其进行提前释放的一项特殊制度。
然而,在保释候审结束之后,倘若犯罪分子最终被判定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且满足了假释的所有必要条件,那么他确实有可能获得假释的机会。
但是,这一切都需要考虑到诸多复杂的因素,例如犯罪分子所应承担的原判刑罚、在狱中所展现出的服刑表现、以及其是否存在再次犯罪的风险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
【适用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保释候审是刑事司法的强制措施,假释是服刑人员满足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 两者独立,假释需考虑原判、狱中表现及再犯风险。 符合条件的候审者转为服刑后,可能获假释。
二、取保候审需要对方谅解书的吗
在执行候审期间,并不要求被诉方提供谅解书作为取保的前提条件。
首先,根据法律规定,其可能触犯拘役、管制或独立适用的附加刑法;
其次,虽然符合可能被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标准,但采取取保候审措施能够避免当事人行为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
再次,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者,以及正处于孕期或者哺乳期阶段的妇女来说,倘若实施取保候审,不会对公众利益造成危害;
最后,如果案件审理期限已到,而该案仍未结清,那么也必须考虑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三、取保候审是不是要请律师去法院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被保释出狱并不意味着您需要聘请律师前往法院办理相关手续。取保候审作为一项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性措施,主要是在公安机关进行调查的侦查阶段以及检察院进行审查的审查起诉阶段申请施行。然而,若事例情节较为复杂,或者各位当事人对法律程序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聘请律师无疑将有助于提高获取保释批准的机会,同时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指导。律师们熟知各项法律法规及办案流程,能够更为高效地与司法机构进行沟通交流,充分陈述申请保释的理由和依据。当然,如果您本人对法律规定和流程有着明确的理解,且具备准确、有效地表达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那么您也可以选择自行提出申请。然而,我们强烈建议您根据事例的具体情况以及个人的实际能力,慎重考虑后再做出决策。
保释候审是刑事司法的强制措施,假释是服刑人员满足条件提前释放的制度。 两者独立,假释需考虑原判、狱中表现及再犯风险。 符合条件的候审者转为服刑后,可能获假释。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