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事案件中,对于造成重伤二级这一罪行的犯罪分子而言,缓刑判决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一情况是完全无法实现的。当犯罪结果达到重伤二级的等级时,已属相当严重的范围之内。
然而,若犯罪嫌疑犯能够主动投案自首、或者能够提供立功行为、积极地对受害者进行赔偿并且获得其谅解等法定的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再结合考虑到犯罪的性质、情节、社会危害性以及犯罪人的认罪悔罪表现等多方面因素,那么也存在着被判以缓刑的可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
【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二、刑事案件重审是否加刑
首先,上诉不加刑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其次,根据这项原则,如果被告对一审判决持有异议并提出上诉,二审法院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加重对上诉者的惩罚;
最后,即使法院决定将案件发回重审,同样不得对被告人施以更加严厉的处罚,除非检察院提出抗议。
但是,如果检察机关提出新的犯罪事实进行补充起诉,而被告人仍在追诉期内再次犯罪,则前次罪行的追诉时效会从新罪行为发生之日起重新计算。
对于某些超过二十年仍未受到应有的审判,且依然具备追诉必要性的案件,需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核准才能启动相关程序。
此外,至于刑事案件的追诉时限,是从犯罪行为实际发生那天起算的;
对于具有连续或持续性质的犯罪行为,则是从该类行为彻底结束之日起开始计算。
如若被告人在追诉有效期内再次触犯法律,那么其前一次的罪名追诉时效会从新罪行为发生之日起重新计算。
关于刑事追诉时效的具体时间长短,是依据案件所涉及的最高法定刑量刑标准来进行确定的。
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明确规定,所有能用于证实案件真实情况的材料,不论形式为何,都属于合法有效的证据。
然而,所有的证据都必须经过深入核实,确保其真实性得到充分确认才可作为判定罪犯是否有罪的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原审人民法院对于依照前款第三项规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三、刑事案件重新鉴定需要什么条件,有哪些程序
在涉及到刑事案件的司法流程中,适当地重新鉴定往往需要符合以下几个首要的构成要素:首先是鉴定过程所执行的相关步骤存在显著性违法情况;其次是鉴定意见所基于的事实与理由明显缺乏有力支撑;最后则是承担鉴定任务的人员并不具备与其职责相对应的资质水平。
从程序角度来看,第一步应该是由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是他们的法定代理者、辩护人以及诉讼代理人向负责侦办此案件的行政机关提出重新鉴定的请求,同时尽可能详细地阐述支持这一请求的具体事由。
而在收到上述请求后,办案机关将会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审查,如果发现确实存在必要进行重新鉴定的情况,则可能会委任另一个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来承担这一项工作。
再次鉴定的过程中,所涉及的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条款和技术规范,以确保整个过程公平公正并且在规定期限内向案件办理方提交最终的鉴定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重新鉴定所得出的结论将会成为案件最终处理结果的核心参考因素之一。
在刑事案件中,造成重伤二级的罪行通常难以获得缓刑。但并非完全不可能,尤其当嫌疑人自首、立功、赔偿并获受害者谅解等情况下,结合犯罪性质、情节、社会危害及悔罪表现,缓刑判决仍有空间。这种情况下,法院会全面考量多种因素,以确定是否适用缓刑。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