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仲裁不给工资怎么办
若在劳动仲裁裁决下达之后,雇主依旧我行我素不履行支付员工工资义务时,请您及时向当地拥有劳动争议案件司法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强制执行判决申请。此类情形下,法院将会采取诸多实际有效的执行措施,诸如对雇主银行账户进行查询、冻结及划拨,以及对雇主各类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和依法拍卖、变卖等手段,从而确保您所应得的工资能够得到妥善的支付。在此过程中,您务必妥善保管与此案有关的各项重要证据,例如劳动合同、工资单据、出勤记录等等,以便于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提供有力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七条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二、劳动仲裁不出结果拖着怎么办
若在劳动仲裁程序中仲裁机构未能迅速做出最终裁决,且该过程持续延长,则当事人有权拿着此番劳动纠纷,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解决问题。
针对劳动仲裁之期限方面,法律规定了如下内容: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须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正式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到结束为止耗时四十五个自然日。
如果遇到较为复杂的案情而确实需要延期处理,需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的批准,才能进行相应的延迟,同时书面通知相关各方,然而延迟的最长期限不应超过十五个工作日。
倘若仲裁庭在期限内尚未作出仲裁裁决,那么当事人可在此种情况下,对其所涉及的那部分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
此刻,仲裁庭在裁决劳动争议案件之时,发现其中某些事实已经清晰明了,便可以先对此部分已有明确结论的事实进行裁决,以减轻整个案件审理流程的负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三条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主任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逾期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三、劳动仲裁不予受理6个条件是什么
当您遇上劳动仲裁不予受理的结果时,请注意以下六种主要情形:首先,在提出仲裁申请后超过了法定时效(通常为一年);其次,若争议源于您与对方之间并非劳动关系,也将导致仲裁请求被驳回;同时,如果申请人不符合劳动法律法规所限定的可作为劳动者或用人单位的资格,那么其仲裁申请也可能会被拒绝;此外,如果被申请人的身份不明确,或者无法确定被申请仲裁的对象,同样会导致仲裁申请被驳回;最后,如果申请人已经向法院提起诉讼并且法院已经受理或者已经做出了判决、裁定,那么劳动仲裁机构一般不会再进行审理。然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以上列举的情况仅供参考,具体情况仍需根据实际证据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评估和判断。
若劳动仲裁裁决后雇主仍不支付工资,请及时向有司法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将采取查询、冻结、划拨雇主银行账户,查封、扣押、拍卖、变卖雇主财产等措施确保工资支付。请妥善保管劳动合同、工资单据、出勤记录等证据,以应对未来情况并维护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