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与合同诈骗罪是否同一概念
在一般的理解中,合同诈骗罪与普通诈骗罪之间的主要差异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剖析:
1、主体范畴。诈骗罪的实施者只能为个体自然人;而合同诈骗行为的实施主体既有可能是个人也有可能是相关机构或组织。
2、侵害对象。诈骗罪主要侵犯了私人或公共财产所有权的权益;
然而,合同诈骗罪所涉及到的不仅仅局限于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包括了对国家合同监督管理机制的破坏。
3、客观方面。合同诈骗罪往往伴随着合同缔结的过程;而诈骗罪并无特定的行为模式上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如何界别认定?
如何区分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以下为详述:
第一种情形,行为人明明知晓自身并无切实履行合同的实力及保证,却仍出于恶意占用财产之目的,采用欺骗性手段与其他公司、经济实体或者自然人签署合同,从而非法获取金额巨大的财富时,应对其处以合同诈骗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然而,若行为人为个人且拥有部分履行合同的实力或担保,即便尽力尝试履行合同,仍然因某些原因无法完全履行合同时,应该按照合同纠纷来予以解决。
第二个情况则是当国有企业或集体经济实体由于缺乏履行合同的条件,其领导者及直接责任人却通过欺骗性手法与其他公司或自然人展开合同磋商并诈骗财产,若所获得的财产金额较大,导致受骗者承受严重的经济损失时,对这些领导者及其直接责任人应按照合同诈骗罪判处相应的刑事责任。
倘若在被索要之后,已经将所骗财产退还给了受害方,这时可以在量刑上适当减轻处罚。
另外,对于那些已经具备部分履行合同实力的国有企业或集体经济实体来说,若其领导者或直接责任人夸张其履行合同的能力以赢得对方信任进而签署合约,并且在合同正式生效后努力执行,但是最终还是未能完全履行合同的话,此类情形便应视为合同纠纷而非诈骗行为进行处理。《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三、合同诈骗和合同欺诈的界定条件包括什么
在法律范畴内,合同诈骗与合同欺诈这两种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可视为刑事犯罪,通常的界定条件需满足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行为人必须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动机;其次,在签订以及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通过欺骗手段获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例如,行为人可能会虚构自己的单位身份或者冒充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亦或是在收取了对方当事人所支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之后选择逃避等方式。相较之下,后者则属于民事违法行为,界定条件主要体现于故意向对方当事人传达虚假信息,或者隐瞒实际状况,以诱导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的意愿表达。然而,这种类型的欺诈行为一般并无侵占对方财物的恶意企图。两者之间的核心差异在于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即是否存在非法占有属于对方的财产的意图。
合同诈骗与合同诈骗罪并非同一概念。合同诈骗罪特指利用合同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而合同诈骗则泛指一切涉及合同的欺诈行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法律性质与后果。合同诈骗罪是刑法范畴内的犯罪行为,受到法律制裁;而合同诈骗可能只涉及民事纠纷,不必然构成犯罪。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