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劳动合同作为维护劳方与资方权益的关键法律文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国法律明确规约,用人单位应当在自雇佣劳动者之日起,立即与其构建劳动关系,并必须依照相关法规定立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
该劳动合同应包含以下基本要素:首先,需载明用人单位的全称、注册地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详细信息;
其次,需注明劳动者的姓名、居住地及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号码;
再次,需明确劳动合同的有效期、工作职责范围、工作场所、工作时间以及休息日的安排、薪资待遇、社会保险福利、劳动安全保护措施、劳动环境以及职业危害防护等方面的具体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二、劳动合同的签订方式有哪些
1.劳动合同乃雇佣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之契约,具体来说,其表现形式分为书面及口头两种模式。所谓以书面方式签订劳动合同,乃是指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之际,采用直接的书面文字予以表述并详细载明当事人双方经由平等协商后达成一致共识的条款。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明确规定,所有的劳动合同均需以书面形式缔结方可正式生效。在实践中,通过书面形式缔结劳动合同,既能体现严谨认真、准确无误、清清楚楚的特点,同时亦具备证据可寻的优点,如此一来,若日后出现任何纠纷,便可迅速查明事实真相,辨析责任归属,并且有助于主管部门和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检查。
2.除此之外,通过书面形式签订的劳动合同还能增强协议双方对于履行合同义务的责任感,从而促使各方积极遵循合同相关规定,努力推动各项义务得以全面实现。
3.相较于书面形式,口头协议则缺乏具法律效应的文字凭据,因此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易导致纷争产生,而且在纠纷处理过程中的举证困难,常常使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当事人陷入困境。《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三、劳动合同的仲裁管辖规定是多少
关于劳动争议事例的管辖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应按照劳动合同履行地点或用人单位注册、登记地点进行划分。若发生双方当事人分别前往劳动合同履行地点及用人单位注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情况,则该仲裁委员会应优先受理劳动合同履行地点的事例。同时,劳动合同履行地点通常被视为劳动者实际工作的场所所在处;而用人单位的注册、登记地点即为该用人单位的注册、登记地。另外,当劳动者未在用人单位注册或登记时,其投资方、开办单位以及主管部门所在地则视同为用人单位所在地。但请各位注意,关于劳动仲裁管辖的最终确定,必须结合各类具体纠纷及其相关证明资料来作出评估和裁定。
劳动合同对维护劳方与资方权益至关重要。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应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并订立书面合同。合同应包括用人单位信息、劳动者信息,以及有效期、工作职责、工作时间、薪资待遇、社保福利、劳动保护等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