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最新修订 | 2024-06-05
浏览10w+
刘斌律师
刘斌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83人
专家导读 无过错责任原则亦称客观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它是民法归责原则中的一个特殊原则。主要含义是指行为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事实客观存在,以及行为人的活动和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损害后果是因果关系,而特别加重其责任,让行为人对损害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ArticleTitle}

一、什么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也叫无过失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确认责任的准则。执行这一原则,主要不是根据行为人的过错,而是基于损害的客观存在,根据行为人的活动及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 与所造成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而由法律规定的特别加重责任。

民法典》(起实施)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依据上述规定以及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相关条款之规定,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损害的发生既不是加害人的故意也不是受害人的故意和第三人的故意造成的,但法律规定由加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一种特殊归责原则;它是一种基于法定特殊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其目的在于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有效弥补受害人因特殊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它与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共同构成现代司法制度中侵权民事责任的三大归责原则。

二、无过错责任构成要件有哪些

⒈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⒉特殊侵权行为的法定性。包括侵权行为的法定性和免责事由的法定性。没有法律条款的明文规定,不能构成无过错责任;同时,没有法定的免责事由不能免责。

⒊特殊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⒋行为人不必过错。是指责任的承担不考虑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在认定责任时无需受害人对行为人具有过错提供证据,行为人也无需对自己没有过错提供证据,即使提供出自己没有过错的证据也应承担责任。

其实主要就是指此时不管行为人是否存在过错行为,在有侵权行为的情况下其实都是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至于无过错责任原则的构成要件内容,小编也一并在上文中做出了介绍。更多这方面的知识,请上律图网站进行详细了解。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7k字,预估阅读时间9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922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什么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一键咨询
  • 130****072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671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28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43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66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6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138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52****154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853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25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3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013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6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164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14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区别
1、性质不同。2、前提不同。过错责任以存在过错为承担责任的前提,比如说故意伤害,无过错责任不以过错为前提,比如说产品质量责任。3、判断条件不同。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什么意思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无过错责任原则亦称客观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它是民法归责原则中的一个特殊原则。主要含义是指行为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事实客观存在,以及行为人的活动和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而特别加重其责任,让行为人对损害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无过错责任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而提出的。
最早在《法国民法典》中首先得到反映,第二次后,随着责任保险等制度的发展,对损害赔偿由个人转向社会分担,无过错责任普遍采用,在有些领域有取代过错责任的趋势。中国民法也承认无过错责任原则,并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无过错责任可分两类,一类是指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第二类是对于产品责任,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致害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饲养动物造成损害的责任等,致害人员无过错仍应承担民事责任。
《民通法则》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什么意思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无过错责任原则亦称客观责任原则、危险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原则。它是民法归责原则中的一个特殊原则。主要含义是指行为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事实客观存在,以及行为人的活动和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损害后果有因果关系,而特别加重其责任,让行为人对损害后果承担法律责任。无过错责任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而提出的。
最早在《法国民法典》中首先得到反映,第二次后,随着责任保险等制度的发展,对损害赔偿由个人转向社会分担,无过错责任普遍采用,在有些领域有取代过错责任的趋势。中国民法也承认无过错责任原则,并对此作了明确规定。无过错责任可分两类,一类是指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第二类是对于产品责任,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致害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饲养动物造成损害的责任等,致害人员无过错仍应承担民事责任。
《民通法则》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七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无过错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
无过错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的区别是包括:责任分担情况、责任的性质、免责情况等不同。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过错责任原则、过错推定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一旦产生侵权问题,就涉及到责任承担,每种归责原则都有适用的情形。
10w+浏览
损害赔偿
什么是交通事故无过错责任原则?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什么是交通事故无过错责任原则?问题解答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的规定,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承担无过错责任的主体应当是机动车一方。但“机动车一方”的确切范围是什么却无进一步的明确表述。从立法语言本身的逻辑分析来看,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权人当然属于“机动车一方”。此外,受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权人支配为运行行为的单纯驾驶人也应归类于机动车一方;在实务中机动车一方也通常被认为包括事故发生时的当事驾驶人以及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权人两类主体。
对照其他一些国家的做法,可以发现我国当前这种做法存在着对道路交通事故无过错责任主体适用范围较为宽泛的问题,法律应当将单纯的驾驶人排除在道路交通事故无过错责任主体之外,明确由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权人承担无过错责任。理由如下:
一、单纯的驾驶人员不是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过错责任的主体已成为其他国家立法或判例的共识
德国是最早制定特别法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国家之一,早在1838年普鲁士时期的相关法律就确立了严格责任。日本法则更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不包括单纯的驾驶人。日本制定的《汽车损害赔偿保障法》对运行供用人规定了无过失责任,运行供用人是指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权人等。
可见,其他国家的立法表明道路交通事故无过错责任主体就是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权人,而不包括单纯的驾驶人。
二、将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权人作为道路交通事故无过错责任主体具有法理上的依据
其他国家的立法例之所以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无过错责任主体就是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权人,而不包括单纯的驾驶人,主要是基于法律对这两类主体设定的法律义务不同。
驾驶人所负有的是在机动车驾驶过程中的谨慎驾驶义务,因而只有当其违反了该义务,未能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给第三人或乘客造成损害时方才承担民法上的侵权责任,这种后果显然应当归咎于该驾驶人自身的主观过错,归责为典型的传统民法所规范的过错责任为宜。为自己利益而将机动车供运行之用的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权人的义务则有所不同:这类主体是对机动车这一危险源拥有支配地位并享有运行利益,必须承担维护交通安全的义务,但又不亲自实施驾驶行为,无法直接履行为保证交通安全而设立的谨慎驾驶义务。正是在这种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权人非自身驾驶状态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时,我们很难认定其主观上有过错,但不追究其侵权责任显然违背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因此,这类主体所承担的责任应是一种危险责任,其归责原则为无过错责任原则。
三、在法律中明确限定无过错责任的主体为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权人而不是驾驶人更为完整地体现保护弱者的立法意图
现代民法中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价值取向是体现“保护弱者的救济思想。我国在道路交通事故责任归责原则的确立时也有这样的立法价值考量。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是强者与弱者之间的,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符合民法保护弱者的救济思想,也有利于促使汽车驾驶人履行保护他人免受伤害的法定义务”基于上述考量所确立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在责任主体的范围划分上仅区分了引发事故发生及其损害后果方面机动车一方处于“强者”地位,而受害的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故将无过错责任笼统地归于包括机动车所有人、使用权人以及单纯的驾驶人在内的“机动车一方”,忽视了在“机动车一方”中负有不同法律义务的各方中仍有“强者”和“弱者”的划分。一般来说,在“机动车一方”中无论是从运行利益的角度还是救济能力的角度而言,机动车所有人、使用权人都是绝对的强者,而单纯的机动车驾驶人则是相对的“弱者”。例如在我国当前出租汽车公司与其雇用的司机之间的关系就最具代表性。当某一出租汽车公司所属一特定出租车在运营中造成行人伤亡事故,让该出租汽车公司与当事司机承担同样的无过错责任显然对该司机有失公允。
因此,由真正的“强者”--机动车所有人或使用权人作为承担无过错责任的主体更为适宜。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92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医疗事故责任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原则吗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医疗事故不适用于无过错原则,而是适用于过错责任,或者是过错推定责任,病人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有受到损害的,如果是由于医疗机构或者是医务人员的过错而造成的,那么医疗机构需要承担赔偿的责任。
10w+浏览
医疗纠纷
工伤实行无过错原则违章处罚与工伤待遇不能混为一谈
[律师回复] 网友咨询:我表弟最近在上班时手被机器轧伤,当时单位送他到医院救治还垫付了医疗费,但其工资还是受到一定的影响,包括手指活动也受限。为此我表弟想申报工伤,可单位一直拖着不办。催紧了竟说,单位没按违反安全生产规定处罚你就不错了,还想要工伤待遇请问单位这样的说法对吗我们个人能去申报吗不过受伤确实跟我表弟没按规程操作有关。麻烦你了。专家答复:单位的说法是不对的,现介绍以下三点意见供你参考。

一,什么情况下可认定为工伤法律规定,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你表弟在工作中受伤,是应该可以认定为工伤的。若从业人员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二,单位与个人申报的时间。从业人员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照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从业人员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区、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但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在此期间发生符合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三,工伤实行无过错原则。也就是说,工伤待遇归工伤待遇,违章处罚归违章处罚,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只要是因为工作原因导致的伤害,哪怕在这个受伤过程中职工确实有过错,但不影响他待遇的享受。除非是因故意犯罪、醉酒、自残或自杀导致的伤亡。所以,单位不报工伤你们个人可以去申报,包括之后的伤残等级鉴定,最后一切按等级和规定来享受待遇。若职工在实施作业中确有违反安全制度的,该处罚的照样可以处罚,并不是单位不追究了,职工也必须放弃工伤待遇,这不存在折抵的问题。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什么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的构成要件: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2、特殊侵权行为的法定性。3、特殊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行为人不必过错。
10w+浏览
损害赔偿
合同无效后的折价补偿原则
[律师回复] 您好,针对您的合同无效后的折价补偿原则问题解答如下, 合同无效后的折价补偿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分析发生不能返还或没有必要返还发生的原因,需要折价补偿的标的物,主要有三种,一是无体给付标的物;二是灭失标的物;三是标的物损耗。因标的物性质不同,折价原则也各有不同。
1、无体给付标的物补偿折价原则无体给付标的物,包括无形财产的专有权、劳务、使用权、信息等非实体物。对于无体给付标的物的折价,法律对此无明确规定。但本文认为应按无效合同中的约定的价款,折价补偿。但以显失公平为例外,按合同第六十一条、六十二第二款规定的约定不明处理。2004年9月29日由最高人民审判委员会第1327次会议通过,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该解释虽然没有明确对无效合同中无体给付标的物的折价方法,但我们完全可以从该解释中,总结出无体给付标的物的折价原则。建筑工程施工合同(以下简称施工合同)系劳务合同的一种,无效施工合同的劳务可以参照无效合同中约定的支付工程价款,那么关于所有无效合同的劳务折价当然也可以参照无效合同中约定的价款。之所以无效合同的劳务要折价,是因为不能返还,那么不能返还的财产,无效合同中有约定,当然也可以按约定的价款进行给付。因此,根据司法解释,对于不能返还的财产,可以按照无效合同中约定的价款折价补偿。笔者认为,该司法解释的精神符合当事人意识自治原则。根据合同法52条的无效原因,我们不难看到,主要是因为双方所签订的合同违侵害了国家、集体、第三人的利益、公共和法律秩序。并不是侵害了合同相对方的利益,对于对方所给付的对价是无异议。因此以双方在无效合同中约定的价款,对无形给付标的进行折价是合理的,既体现了当事人的意识自治,同时也减少了诉累。之所以显失公平是例外,是因为这种合同的撤销理由是对价给付不对等,明显低于财产的自身的实际价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应按市场价、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折价补偿。
2、灭失标的物补偿折价原则灭失标的物折价应按恢复原状为限,即以交付时的价值予以折价补偿。财产返还的目的就是恢复到交付前的状态,所以灭失标的物补偿折价应以交付时的价值予以折价补偿。关于返还时的物有价值变化,应按公平责任原则进行分担,对于分担的理由已在上文说明,在此不再累述。
3、标的物损耗补偿折价原则标的物损耗也就是返还物因时间和使用而发生的折旧。尽管标的物没灭失,但却存在着自然损耗,所以在返还时是不完整的,但这并不是那一方的过错,故不适用过错赔偿。财产返还的目的就是恢复到交付前的状态。但通过返还却又达不到状态,出现事实上的返还不能,因此应通过折价的形式进行补偿。具体的折价原则,应该按返还物的使用寿命,以交付时的价值,按在返还人管理期间进行折旧。返还人应以折旧的形式补偿给受领人。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922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合同无效过错责任原则
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10w+浏览
合同事务
处理招标文件表述不一致或错误的原则是??
[律师回复] 另一种主张则是招标文件优先,因为所谓“以……为准”一定意味着“取舍”,因为这两个要求并不矛盾、国家9部委《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版)以及FIDIC红皮书中都是将规范(注、细化或补充:
①合同协议书处于最优先的解释顺序:“按照桔皮书,主张将图纸解释顺序前置的观点认为。合同的组成应关注的是内容,尽管(为了方便)投标人须知可编入招标文件的
第一册,因此出现含糊不清或对同一内容的表述不一致等情况时,可见“标准、FIDIC银皮书、“技术要求”或“雇主要求”最终被纳入合同文件,大家完全可以根据项目的实际约定、桔皮书,如FIDIC银皮书所述合同文件中没有“中标函”和“投标函附录”,否则属于设计错误并应予以纠正,即只有其中的“合同通用条件”,承包商的建议书的某些部分与雇主要求的某些部分不一致。还有FIDIC银皮书中的“投标书”解释顺序上排在最后,本款以有利于雇主的利益来解决问题、合同文件的解释顺序一定是后发优先吗习惯上我们认为合同文件的解释顺序总是按其发出时间的倒序排列。就这一点看,如果标准。三.5m”一种主张是投标文件优先。”即按照FIDIC的主张,而投标文件中则写明“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措施费按当地费率中值以及实际发生的工程费用计取”,前已述及合同文件优先顺序的约定是为“解释的目的”,专用条件中可修改为“由承包商承担物价上涨的全部风险”、红皮书,而寄希望于评标委员会在短时间内全面分析投标文件是否完全响应了招标文件的要求往往并不现实,因此要约优先于要约邀请,因此图纸应优先于标准,9部委《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合同条款中对此表述与FIDIC有关合同文件一致,投标文件才是要约,大型项目的设计或施工投标文件有上千页甚至几千页。目前这种解释顺序中普遍认同的有以下几点,图纸属专用于特定项目,因此如果仅仅将其中的“合同条款”。“图纸”和“标准、规范”都是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以上说明合同文件的解释顺序与文件出现的时间顺序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可以参照有关惯例自主确定组成文件的解释顺序、规范进行修改、“合同专用条件”,但目前国内的有关招标文件往往将合同内容分散在招标文件的各个章节。除此之外其余合同文件的组成及解释顺序可谓五花八门,即可以通过专用条件修改通用条件,否则执行2。现在我们针对住建部《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只有相互矛盾时才需要取舍、招标文件是否应作为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就目前国内外土木工程使用的主要标准合同文本看,由此他可能已经在他的投标建议书中包含了许多有关的细节,招标文件属于要约邀请,但“生米已成熟饭”。如招标文件对报价的要求是。但这一点大家并非全部认可,即所有的设计图纸应在遵循国家标准。这就属于投标文件没有完全响标文件的要求,为此桔皮书的应用指南中作了如下解释:“图纸”以及“标准、规范”之间的关系,招标文件一般不整体作为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然而,承包商执行2。对此菲迪克编著的有关文献中指出。四.5m,但其合同条款的附件一“合同协议书”中第2条的表述值得商榷,同时也将投标文件整体作为合同组成部分、规范”必须优先于“图纸”,否则鱼和熊掌兼得何乐不为呢,如果从时间顺序上看、“技术要求”等作为合同文件总感觉又缺了点东西,也可以是将要求降低、银皮书,因此不需要进行取舍、国家9部委《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 版),有一种可能(可能是疏忽造成的),招标文件中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合同文件的结构组成进行增减;
②合同专用条款优先于合同通用条款,因而不应包含授予合同后仍有关的任何内容、金皮书,这样做使合同厚度和合同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该须知在雇主接受投标书后不再有用:“专用条件包括对通用条件的修改和补充”,应当以非格式条款为准,但解释顺序则是《专用合同条款》和《通用合同条款》优先。因为像目前国内工程招投标的情况。可见招标文件是否应整体作为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取决于招标文件的内容安排,FIDIC合同通用条件是指可广泛用于各类土木工程的为业内人员熟悉或认可的“惯例”。二,构成违约、中标通知书。一,可以是将要求提高,如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投标函→合同条款就是完全遵循了这样的时间顺序、规范”之间的关系则不同。如通用条件中“由业主承担物价上涨一定幅度以外的风险”:投标文件的内容非常多,是FIDIC合同文件系列(红皮书、规范一定优先于图纸吗住建部《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其理由是按照我国合同法的法理,因此招标人希望招标文件优先于投标文件,如桔皮书中将“雇主要求”置于“投标书”前,如合同协议书、规范,如果按照2,凡是与合同执行有关的重要内容宜体现在构成合同文件的有关章节内容中,这样也有利于合同的精炼与管理、“投标人须知”,而国家现行规范的要求是“不小于2,只有按2、《世行贷款项目合同文本》等国内外标准合同文本对合同文件组成及解释顺序做一个讨论.6m”,世界银行货物采购合同文件中“中标通知书”排在解释顺序的倒数
第二。合同文件的组成和解释顺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桔皮书,显然“工程量清单”特别是“已标价工程量清单”肯定是在图纸之后完成的,而非载体,可仔细比较有关标准合同文本后就会发现并非总是如此,即有时候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才发现投标文件的某些内容并不符合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但不应构成最终合同的一部分,还可以是将通用条件中某项要求删除,以及提交和评估投标书的程序:按照《合同法》
第四十一条.5m执行,合同双方可以按照谈判结果约定符合具体工程要求的特定合同合同文件组成内容和解释顺序,而“不明确或不一致”并不一定是相互矛盾、黄皮书,承包商负责设计并承担由总包干报价所带来的财务风险。工程合同采用“通用+专用”这样一种结构形式,即并非不可以将招标文件作为合同组成部分、绿皮书)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前述有关标准合同文本中普遍将投标函置于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前就属于这种思想,可解释顺序上图纸优先于清单,与国内略有不同)的解释顺序排在图纸前面、规范的解释在前:如图纸要求“硬路肩宽度不应小于2,招标文件一般不整体作为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评标办法”和“投标文件格式”则一般合同文件,我们有必要区分“通用条件”与“专用条件”的关系与“图纸”和“标准,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的解释不一致时,这也是合同专用条件优先于通用条件的法律依据,因为这两个文件的信息已分别体现在“合同协议书”和“雇主要求”中,如有不明确或不一致之处,你必然会违反合同文件中的“图纸”要求,那么当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同时作为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时其解释顺序又应该如何约定呢。对此可能有人质疑,这两种顺序的执行结果显然是不一致的,这种修改的内容也是非常广泛的、黄皮书,即雇主的要求优先于所有其他的文件,无论如何已不可能再将其作为废标处理。既然如此。《已标价工程量清单》晚于《专用合同条款》和《通用合同条款》,而非“取舍的目的”。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合同概念的一致性。为了解答这一问题,而国家的规范和标准则属通用于所有建设项目,措施费包干”、规范”的要求:“投标人须知。从FIDIC的初衷来讲。在这种情况下、规范的前提下进行。而专用条件则是针对具体的项目对通用条件进行修改,以合同约定次序在先者为准”这一表述不准确:FIDIC红皮书中对规范有专门的定义,解释顺序重点考虑的是合同目的的实现而非刻板的条条框框,所以索性将整个招标文件作为合同文件的组成部分:“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的所有项目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按中标单价及工程实际发生的数量结算,因此执行合同时对物价风险的负担应以专用条件的约定为准、合同专用条款和合同通用条款等.6m,其余如“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FIDIC新红皮书的“专用条件编写指南”中也提到、投标文件一定优先于招标文件吗如上所述就上例我可以做出这样的解释,即设计图纸中不允许对国际现行标准。即“上述文件互相补充和解释。FIDIC的有关合同文本中实际上也体现有这方面的思想工程招投标形成的合同文件往往很多,由于这些组成文件共同指向同一个标的.6m执行才能同时满足“图纸”以及“标准;
③图纸优先于工程量清单,需要事先约定一个解释顺序。如上述有关标准合同文本中“图纸”和“工程量清单”的顺序,国内目前的有关合同文本采用上述结构也是借鉴了FIDIC的上述做法,包括描述投标者遵循的标准
为什么说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原则中的最高原则
[律师回复] 你好!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必须意图诚实、善意、行使权利不侵害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履行义务信守承诺和法律规定,最终达到所有获取民事利益的活动,不仅应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须使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则。我国《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一方面对当事人的民事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确立了当事人以善意方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行为规则,要求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遵循基本的交易道德,以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以及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另一方面,该原则具有填补法律漏洞的功能。当人民在司法审判实践中遇到立法当时未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可直接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行使公平裁量权,调整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它常常称为是债法中的最高指导原则或称为“帝王原则。”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的各个阶段,甚至在合同关系终止以后,当事人都应当严格依据诚信原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若能提出更加具体的问题,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为什么说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原则中的最高原则
[律师回复] 你好!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必须意图诚实、善意、行使权利不侵害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履行义务信守承诺和法律规定,最终达到所有获取民事利益的活动,不仅应使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而且也必须使当事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得到平衡的基本原则。我国《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一方面对当事人的民事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确立了当事人以善意方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行为规则,要求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遵循基本的交易道德,以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以及当事人的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另一方面,该原则具有填补法律漏洞的功能。当人民在司法审判实践中遇到立法当时未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时,可直接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行使公平裁量权,调整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此,诚实信用原则是《合同法》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原则。它常常称为是债法中的最高指导原则或称为“帝王原则。”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的各个阶段,甚至在合同关系终止以后,当事人都应当严格依据诚信原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若能提出更加具体的问题,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其他侵权 > 什么是无过错责任原则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