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国《劳动法》的相关约定,用人的单位在劳动者上岗的第一天起,一个月之内就需要与劳动者订立好书面的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上岗之后超过一个月,都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应该是属于违法的。
劳动合同,指的就是劳动者在进入工作单位时,和单位签订的合同,其目的是为了明确双方的义务和权利,确认劳动关系。不管是订立还是变更劳动合同,都需要遵循平等自愿、协商相一致的原则,不能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而且劳动合同自订立之后,就具有了法律约束力,双方的当事人都必须要主动积极履行劳动合同中所规定的的义务。
二、劳动合同必备条款
第一条就是劳动合同的期限。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其期限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固定的期限,规定了其合同的具体时限;第二种是无固定期限,这种形式下的劳动关系一般是存续到劳动者到达法定的退休年龄;第三种是已完成指定的工作为期限。
第二条就是工作内容。在这一项条款里边,双方可以就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劳动者具体的工作岗位等进行协商。
第三条就是劳动的保护和条件。在这一项条款里面,双方可以就其工作时间、休息时间进行协商和约定,以及各项在劳动中的安全与卫生的措施等方面都可做出协商和规定。
第四条就是劳动报酬。双方应该就劳动者的工资标准、加班工资,以及奖金、津贴等在合同里边做出详细约定。
第五条就是劳动纪律。这一项内容里边,用人单位需要把自己制定好的规章制度写进来,并且告知劳动者需要遵守的记录内容。
第六条是劳动合同终止的相关条件。因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没有规定合同的终止时间,所以这一条款一般只适用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外,双方当事人都不可以把法律法规已经规定好的可以解除合同的条件列入此项。
第七条是违反了劳动合同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一般此项内容主要是约定了违约责任的形式。如果一方出现违约并造成了另一方损失的,需要给予赔偿,赔偿的计算方法可以从职工那一方能够承受的限度来进行约定。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相关约定,用人的单位在劳动者上岗的第一天起,一个月之内就需要与劳动者订立好书面的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上岗之后超过一个月,都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应该是属于违法的。如果劳动者在自己试用期期间决定辞职的,可以提前三天以书面通知的形式提交到单位人力部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
只要是劳动者上岗之后,就已经和用人单位建立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只要是在正常的工作时间以内提供了劳动的,用人单位就应该要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报酬。
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报酬,或者是无缘由地克扣劳动者的工资,劳动者是可以向当地的劳动部门提出申诉的。在申诉的时候需要提交自己与用人单位确实存在着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比如说工作证、入职的登记表以及奖惩记录等等。如果是要申请相关机构仲裁的话,也需要提交仲裁的申请书,在书写有困难的前提下,可以由本人口述,仲裁委员会的工位人员会安排人代写,其申请仲裁是免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