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单位不给开工作证明怎么办2024年

1.7k浏览 帮助17人
专业服务 律师认证 退款保障
在线咨询,律师1对1沟通
最新修订 | 2024-03-04

根据《劳动合同法》八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书面证明,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也就是说,如果你是正常离职的,用人单位就有义务向你开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书面证明,此证明也可以作为你新职单位的入职依据了。

单位不给开工作证明怎么办2024年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158字,阅读时间约1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热门问答·劳动纠纷

问题没解答? 1256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15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单位不给开工作证明怎么办2024年
一键咨询
  •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544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86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07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08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850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2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7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467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15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3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54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458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481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126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66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0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281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423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07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255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173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62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053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88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88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473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530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034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787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01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70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26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75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302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38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75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247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637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52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53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1****775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3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30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4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00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127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76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21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200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240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为您推荐
南通180****6605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泰州152****4031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52****395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单位不给开离职证明怎么办?
单位不给开离职证明可以找劳动监察部门申诉或者控告。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这个是单位的义务,不出具的属于违法行为。这个证明对离职员工是比较重要的。
10w+浏览
单位合同诈骗罪600万判几年
[律师回复] 解析:
鉴于您所咨询的个人合同诈骗案涉金额高达六百万元人民币,已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或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之范畴。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此类案件的量刑标准如下:
对于合同诈骗数额较大者,将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惩罚,同时还要面临罚款或没收财产等附加措施;
若涉及到数额巨大甚至更为严重的情节,处罚则会升级至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仍需承担罚款或没收财产的责任;
而对于数额特别巨大或具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犯罪分子,将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同样需要缴纳罚金或接受财产没收的制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非国庆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管辖权如何界定
[律师回复] 解析: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所有刑事案件均应由犯罪行为发生地所属的公安机关负责立案侦查并进行调查取证工作。
然而,若犯罪嫌疑人事先已经在其居住地长期定居,且该地区的公安机关对此类案件具有更佳的处理能力和经验,那么,他们也可享有相应的管辖权来处理此类案件。
关于“犯罪地”的定义,它不仅涵盖了犯罪行为的实施场所,还包括了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启动阶段、经过阶段、终止阶段等与犯罪行为密切相关的各个环节。
同时,对于那些具有连续性、持久性或持续性的犯罪行为,只要这些行为在任何地方持续进行,那么这些地方都将被视为犯罪行为的发生地。
至于“犯罪结果发生地”,这主要涉及到犯罪对象遭受侵害的地点、犯罪所得的实际获取地点、藏匿地点、转移地点、使用地点、销售地点等多个方面。
而“居住地”则包括了个人的户籍所在地以及其经常居住的地方。
其中,“经常居住地”是指当事人离开户籍所在地后,
最后连续居住满一年以上的地方。
此外,如果法律、司法解释或其他规范性文件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犯罪案件的管辖权做出了特殊规定,那么就应当按照这些规定执行。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十一条
[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个人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单位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问题没解决?试试问律师吧~
精选本地好评律师,为您提供1对1专业解答
立即问律师
单位不给开离职证明怎么办
用人单位如果坚持不给开离职证明的话一般应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假如在工资以及经济补偿金方面不存在其他争议的话,这种事情我们肯定没有必要申请劳动仲裁的。不过,如果离职的这种情况是正常的话,相信公司是不会不开离职证明的。
10w+浏览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原单位不给开离职证明怎么办?
如果劳动者原来的工作单位在进行离职之后不肯开具离职证明的话,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或者是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投诉。当地的劳动部门会对企业进行相关的责罚以及责令改正。并且要求其出示离职证明及一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10w+浏览
录音怎么作为证据提交法院
[律师回复] 解析:
录音资料作为证据之一,同样需要在法定的举证期限内予以提交。
在向法庭提交录音资料时,应将其拷贝至光盘,并以相同数量备份,呈现出录音内容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如对方对录音资料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则需由对方自行申请相关机构进行鉴定,以证实其真实性。
在司法实践过程中,若欲运用录音资料作为证据,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首先,录音资料应为原始载体,未经任何形式的加工或修改,保持其连续性和真实性。
在此案中,刘某所提供的录音资料来源于其个人手机,并且在法庭现场通过手机进行播放,录音内容连贯流畅,真实可靠。
此外,刘某在录音中明确指出了双方当事人的身份以及录音的具体时间,这无疑增强了该录音资料的可信度。
其次,录音资料中所记录的内容应尽可能清晰、准确地反映出双方就特定议题所展开的讨论及其各自的立场表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快速解决“诉讼仲裁”问题
当前609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什么情况下定位交通肇事罪
[律师回复] 解析:
以下情况将被视为交通肇事罪:
首先,有人员死亡或三人以上重伤且负事故全责或者主要责任;
其次,若是造成三人及以上的人员伤亡,但对事故承担同等责任的情况也将触犯交通肇事罪;
再次,如果行为人在事故中对他人财产或者公共财产造成了直接的损失,并且对事故负有全责或者主要责任,却无力偿还超过三十万元的赔偿金额,同样会被判定为交通肇事罪;
最后,若导致一人以上重伤,且行为人对事故承担全责或者主要责任,同时存在如下任一情形,则应以交通肇事罪论处:
(1)饮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的;
(2)未取得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的;
(3)明知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仍进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照或者已经报废的机动车仍进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的。
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选择逃跑的行为,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收码单赚水钱是否合法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收码单,它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径,牵涉到了对他人个人隐私权以及各项权益的非法侵害。
若贵方不幸接收到此类收码单,强烈建议您及时向警方报案,且务必与所在地的警署取得联系。
然而,收码单所带来的法律后果究竟会否导致判刑,其答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具体分析。
倘若收码单所涉及的经济数额巨大,或者其情节严重到被视为犯罪行为的话,则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的严厉制裁。
但是,若仅仅是接受了一些涉及数字较小的收码单,同时亦无其他违法情节的话,那么通常情况下,贵方将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
获取专业解答,11w人正在咨询
单位不给开具离职证明违法吗
违法的,用人单位不能以劳动者不配合公司进行交接为由拒绝为劳动者开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文件,用人单位拒绝给离职员工办理离职证明,属于违法行为。如果单位不给离职员工开离职证明,由此引起离职员工经济损失的,单位是需要进行赔偿。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565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单位不给开离职证明怎么处理
我们的工作、学习甚至平常生活过程中,相信会遇到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本篇文章对我们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作出了具体的法律知识解答,希望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帮助您了解更多与单位不给开离职证明怎么处理相关的法律方面知识。
10w+浏览
劳动纠纷
非国家工作人员收30万不判刑的情况有哪些
[律师回复] 解析:
在我国,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移交至其处进行审查起诉的案件中,若发现其中涉及的犯罪嫌疑者并无犯罪行为,或在满足以下任一情况时,按照检察院院长或院务会的决定,有义务做出不起诉的判定:
首先,如果涉嫌犯罪者的行为微乎其微,且造成的危害程度显著较低,不足以被认定为犯罪。
其次,当所犯罪行超过法定的追诉时效期限时。
再者,若犯罪者已经获得了特赦令,从而免除了其应受的刑罚处罚。
此外,若依据刑法规定,该罪行属于告诉才处理的范畴,但未有人提出控告或控告被撤销。
最后,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身亡,也将导致无法继续追究其刑事责任。
另外,根据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免于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单位行贿罪特别严重怎么处罚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单位行贿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
首先,如果单位为了获取非法利益而向他人进行行贿行为,或者在违反相关国家法规的前提下,向国家工作人员提供回扣或手续费,且情节严重的情况下,会被判处罚款;
其次,对于此类案件中的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相关责任人,将依照相关法律条款判处至少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
若情节特别恶劣,或是给国家利益带来了重大损失,将被处以五年至上十年的有期徒刑;
最后,若情节极其严重,甚至可能面临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乃至无期徒刑,同时还可依法没收其个人财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条
?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因行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三百八十九条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在经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第三百九十条
?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专利发明人的确定流程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依据不同的情形,专利权人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1.职务发明创造:
指在执行本单位任务或主要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下完成的发明创造,这类发明创造的专利申请权应属本单位所有,待申请获批后,本单位即成为专利权人。
2.非职务发明创造:
指非因履行本单位工作职责而产生的发明创造,其专利申请权归属于发明人或设计者本人,待申请获批后,该发明人或设计者将成为专利权人。
若在此过程中,发明人或设计者与本单位签订了相关合同,对专利申请权及专利权的归属进行了明确规定,则应按照合同约定执行。
3.共同发明创造:
指由两个或以上单位或个人共同参与完成的发明创造,以及一个单位或个人受其他单位或个人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
除非双方另有协议,否则专利申请权应归属于完成或共同完成此项发明创造的单位或个人,待申请获批后,申请的单位或个人将成为专利权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条
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该单位可以依法处置其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促进相关发明创造的实施和运用。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顶部
律图法律咨询 发来一条私信

你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律图安心问
服务承诺
专业服务
18W+认证律师,年普法人次15亿+,律图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服务。
律师认证
该律师已经过平台身份认证及执业资格等严格审核,确保律师真实且专业,可放心委托!
退款保障
律图全程保障您的消费权益,律师未服务将自动退款至支付账户。
用户真实评价
  • 很感谢律师给到的意见,也让我们知道怎么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私有财产的权利!
    139****5193
  • 谢谢律师的回复,非常满意
    153****8729
  • 律师很有耐心,对我的疑问都解答得很清楚详细,回复也很及时,非常值得推荐哟
    137****2759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