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图审稿专业委员会3轮严审

威胁恐吓导致他人死亡,判多久

最新修订 | 2024-05-05
1.1k浏览
卞晓飞律师
卞晓飞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153人
律师解析
以恐吓方式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在法律层面上可能被认定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而如果这种恐吓进一步升级至威胁人身安全,甚至可能导致受害者死亡的话,那么该行为就会涉及到更为严重的犯罪问题,例如故意伤害罪过失致人死亡罪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过失致人死亡者将面临三年以上直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
若情节轻微,则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暴力犯罪辩护案件·推荐文章

南京178****2230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34****1678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宿迁178****3302用户1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暴力犯罪辩护案件·常见问题

问题没解答? 125304人选择咨询律师
6899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威胁恐吓导致他人死亡,判多久
一键咨询
  •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665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88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80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656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037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715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115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41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84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705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2****4206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001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22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31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3****452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567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705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51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462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28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184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606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566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334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675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773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08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50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360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800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580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0182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364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016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461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5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654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487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572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6****724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453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23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37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87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16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053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10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8****031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608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18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181****2146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苏州188****6913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徐州188****7138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威胁他人恐吓他人犯罪吗?
威胁他人恐吓他人且造成了严重后果的,是构成犯罪行为的。威胁、恐吓他人是一种性质非常恶劣的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一般是不被认定为犯罪的,但也对建设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
10w+浏览
诉讼仲裁
在学校致别人伤残当事人应承担是否合法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划分,我们应当依据相关当事人的行为与其所导致的损害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依法进行准确判定。
如果是因为校园环境、学生本人或者其他相关各方的过失而引发的学生伤害事故,这其中的相关方都应该结合自身行为错误程度的轻重和他们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联度,来共同承担起相应的法律责任。
当有关当事人被认定为是损害结果产生的决定性因素时,他们应当负责承担主要责任;
反之,若当事人只是在事件中扮演了次要角色,那就只能承担起相对应的责任。
对于那些未成年的学生,如果他们在学生伤害事故中也负有责任,那么他们的法定监护人将依法承担起相应的赔偿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条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零一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第三人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
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快速解决“损害赔偿”问题
当前618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恐吓威胁他人怎么处理?
恐吓威胁他人有两种处理方式,如果不构成犯罪的,对当事人进行治安处罚就可以,罚款或拘留都行;如果构成犯罪的,要按照相关罪名追究法律责任,对当事人进行立案调查,刑事处罚。
10w+浏览
诉讼仲裁
领导干部不得哪些行为受法律约束和禁止
[律师回复] 解析:
1.严格禁止任何形式的组织或者参与违背政治纪律的集会、游行以及示威行动;
2.严禁公开发表任何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或者对我国改革开放的现行政策提出异议的言论;
3.坚决杜绝携带任何包含反动思想内容的书籍、音像制品、电子读物等进入我国境内;
4.严厉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参与危害到党和国家安全的非法组织及其相关活动;
5.严格遵守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工作部署、决定,不得有任何抵触行为;
6.严禁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组织或者参与党内秘密集团,或者试图分裂党的活动;
7.严令禁止任何人员加入国(境)外情报组织,或者从事任何非法情报活动;
8.严禁任何人员背叛祖国,投靠敌人,或者向敌人主动投降;
9.严禁任何人员以政治避难为借口,叛逃国外,或者在境外发表任何反动言论;
10.严禁任何人员策划、组织或者参与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
11.严禁任何人员组织或者利用宗教活动,来对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12.严禁任何人员编造或者传播谣言,恶意丑化党和国家的形象;
13.严禁任何人员在涉及对外交往的活动中,损害党和国家的尊严、利益;
14.严禁任何人员进行偷越国(边)境等违法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三十九条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
党组织必须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共产党员必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的约束。
第四十条
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
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处分、组织调整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手段,严重违纪、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
党内严格禁止用违反党章和国家法律的手段对待党员,严格禁止打击报复和诬告陷害。
违反这些规定的组织或个人必须受到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的追究。
威胁恐吓他人犯什么罪
只是存在恐吓威胁行为,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进行处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保险合同中记载的内容不一致的该如何处理
[律师回复] 解析:
关于保险合同中所记载的内容若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需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审理确认:
首先,对于投保单与保险单或其它保险凭证之间的不一致性问题,以投保单为准。
但是,如果这种不一致的现象已经得到了保险人的充分解释和投保人的明确理解并获得其同意,则应视为投保人已接受的修改,此时应以投保人所签署的保险单或其它保险凭证上所载明的内容为准;
其次,当非格式条款与格式条款存在矛盾时,应当以非格式条款为主导;
再者,如果保险凭证上记载的内容出现了不同的日期,那么将以日期最晚的那份为最终依据;
最后,保险凭证既有手工填写的部分,又有电子打印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应以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的手工填写部分的内容作为判定标准。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
保险合同中记载的内容不一致的,按照下列规则认定:
(一)投保单与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不一致的,以投保单为准。但不一致的情形系经保险人说明并经投保人同意的,以投保人签收的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载明的内容为准;
(二)非格式条款与格式条款不一致的,以非格式条款为准;
(三)保险凭证记载的时间不同的,以形成时间在后的为准;
(四)保险凭证存在手写和打印两种方式的,以双方签字、盖章的手写部分的内容为准。
威胁恐吓他人算什么罪?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威胁恐吓他人算什么罪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不按导向线行驶怎么办
[律师回复] 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严谨规定,未按照导向车道行使将被处以200元罚款并扣2分的严厉处罚。
当机动车辆穿越由交通信号灯控制的繁忙十字路口时,若该路口设有明显导向车道划分,驾驶者应遵循其指示方向正确驶入相应车道。
例如,若驾车者为直行车辆,却误入左转或右转车道,那么电子眼将会立即对这一违法行为进行精准抓拍。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快速解决“交通事故”问题
当前6468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查他人身份信息威胁怎么判
[律师回复] 解析:
非法查询他人身份证明以及个人信息被视为严重违法行为,严重侵犯了受害者的隐私权益。
在此,隐私权益主要涵盖四个方面:
个人生活自由权、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和个人隐私利用权。
对于任何侵犯他人隐私权益的行为,我们都应将其视为侵权行为。
若未产生特定的不良后果,侵权方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但通常情况下,此类行为并不构成刑事犯罪,无需对行为人进行刑事处罚或判刑。
然而,如存在诸如偷窥、偷拍、窃听以及散播他人隐私等恶劣行径,则可能面临五天以下的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较为严重者,将被处以五天至十天的拘留,同时还可附加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
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因公致残和职业病怎么处理
[律师回复] 解析:
对于在职业活动中受到伤害导致残疾程度达到一至四级的员工,企业需保留其劳动关系并将其调离现有工作岗位。
然而,对于五级或六级的工伤工人来说,他们除了可以享受一次性的伤残补助金外,若出于个人原因主动提出解除或终止与企业的劳动关系,还能获得一次性的工伤医疗补助金以及伤残就业补助金。
此外,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企业有责任为这些工伤工人安排适当的工作岗位。
如果确实无法为其安排合适的工作,企业则需要按照月度标准向其发放伤残津贴作为补偿。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威胁恐吓他人算何种罪?
无论我们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各种法律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平常就需要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遇到了法律问题时,就能够很好的去处理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本篇内容中整理了一些与威胁恐吓他人算何种罪相关的法律知识,希望能对您有帮助。
10w+浏览
刑事辩护
交通事故导致的工伤医疗费报销流程是什么
[律师回复] 解析:
在遭遇工伤后,进行相应的医药费报销环节,首要步骤无疑是完成工伤鉴定工作。
在此基础上,职工需向相关部门递交工伤认定申请。
经过成功的工伤认定程序后,紧随其后所需的工伤治疗费用,劳动者必须凭借工伤确认的结果、详尽的医疗费用明细清单、出院小结复印件,以及盖有财政部门或税务部门监制印章及就诊医院收费专用章的有效报销单据,委托所在单位向医保经办机构提出报销申请。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第三十八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
(二)住院伙食补助费;
(三)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交通食宿费;
(四)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
(五)生活不能自理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的生活护理费;
(六)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至四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七)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八)因工死亡的,其遗属领取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因工死亡补助金;
(九)劳动能力鉴定费。
第三十九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别人都加班领导不让我加是否合法
[律师回复] 解析:
通常情况下,劳动者对于公司提出的非必要或者紧急的加班要求享有拒绝权利,且这种行为并不违背劳动法律法规。
然而,如果在特定情况或紧急任务下,公司强制要求员工进行加班,那么员工则有权予以拒绝,并且这种拒绝是合法的。
企业在安排员工加班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与劳动者进行充分的协商,若劳动者对此表示反对,公司便不得强行要求其继续加班。
只有在劳动者自愿参与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对其进行加班安排,同时,加班时间也应受到严格的限制,并且在安排加班之后,企业还需按照相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加班费用。
然而,在以下几种情形中,用人单位组织职工加班将不受法律规定的条件限制:
首先,当出现自然灾害、事故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以及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需要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时;
其次,当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等出现故障,从而影响到生产活动及公众利益,必须立即进行抢修时;
最后,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存在其他必须进行加班的情形。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劳动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顶部
孟凡永律师
孟凡永律师 发来一条私信

您好,您的法律问题还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吗?可以直接私信我单独沟通哦。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