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奖励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背后的套路深得很!

最新修订 | 2024-02-20
浏览10w+
即明拆迁律师
即明拆迁律师
在面对房屋征收的时候,一定不要看到高额的奖励就心急火燎的去签字。一定要先了解自己房屋的情况,去评估一下自己房屋的价值,看看房屋补偿是否合理。如果房屋补偿合理,那么这笔奖励我们是当然要去争取。
拆迁奖励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背后的套路深得很!

为了区区5万的拆迁奖励,丢掉了30多万的房屋补偿,冤不冤?你可能认为这样的剧情太狗血。但对于经历拆迁的何先生来说,这样的事真实发生在他身上,征收方的套路深到他招架不住。“早搬迁的人可以优先选择置换房屋的楼层、位置等,还有5万货币奖励。先搬迁不吃亏,后搬迁不多拿。”如今,何先生对于征收方这句话最反感,他就是这样被套路的。

为了五万的拆迁奖励,丢掉了30多万的房屋补偿,冤不冤?

何先生所在小区今年被纳入拆迁范围。拆迁时,征收方说要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签字搬迁额外奖励五万元。房屋补偿给大家算的5000元一平,其实周边房价基本在8000左右。

但征收方咬定不松口,说是政策规定只能拿这么多。逾期不签字的,不仅取消拆迁奖励,还会降低补偿标准。

何先生和周围的一些邻居一听,慌了,既然不能提高,那还不如先同意搬迁,把拆迁奖励领到手,于是纷纷前去签了字。其他一些邻居则抱着观望的态度,并不着急签字,天天和征收方扯皮谈判。

后面何先生发现不对劲了,第二批签字的邻居确实没拿到拆迁奖励,但事实上大多提高了补偿,基本都在8000元左右。反倒是自己签字太过积极,吃了大亏。130平的房子,仔细算一算,就是加上拆迁奖励,还是比别人少拿了30多万。

何先生以补偿过低为由前去找征收方理论,征收方推诿并说何先生是自愿签字的,谁也没有逼迫。这下轮到何先生郁闷了,谁让自己不懂拆迁方的套路,匆忙妥协签字呢?何先生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吃了馅饼,掉了陷阱”。

拆迁过程中的奖励是怎么回事?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应该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被征收人在征收拆迁过程中享有拆迁补助和拆迁奖励,这是一项法定权利。在拆迁补偿方案中,有一项拆迁奖励费,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在拆迁补偿合理合法的前提条件下,鼓励被征收人积极配合拆迁工作,促进拆迁项目顺利进行。设立的初衷也是为了让拆迁户的生活过的更好,本就是惠及拆迁户的一个大“馅饼”。

为什么“馅饼”变“陷阱”?律师为你看破拆迁奖励背后的套路

每一次房屋征收,其实很多被征收人潜意识就认为这是一次发财致富的大好机会,心态往往会有一些失衡。征收方就会利用拆迁户的这种心态,诱之以利,搞个拆迁奖励,引导拆迁户尽快签字,推动醒目进展。

另一方面,拆迁奖励并非额外的“馅饼”,本来就是房屋补偿的一部分。每一个征收项目进行安置补偿,都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和总额。资金预算都是都是根据被征收的范围、面积、地价、房价、人数、建筑面积等综合因素计算出来的,要经过财政部门及上级政府部门审批。

那么很显然,拆迁奖励,绝对不会作为资金预算的一个重点去安排。这些拆迁奖励原本就是被拆迁户房屋本身应得的合理补偿。只不过被征收方人为设置成不同的补偿内容,变成了所谓的“奖励费”。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战。

而违法征收则会双管齐下,一边是以利益诱惑,另一边又旁敲侧击传达“补偿合理了”的态度。并告知被征收人不按时搬迁则奖励变少甚至取消奖励,甚至降低拆迁补偿标准。这其实是违法的。

说到底,拆迁奖励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很多时候是从已有的房屋补偿中“抠”出来的一部分,只不过是从你衣服的左口袋放到了右口袋。这一来一去,变个小戏法,就让被征收人“晕了眼”,掉进了压低补偿的陷阱之中。

遇到奖励心别乱,算算房屋值多少钱

爱土拆迁律师团提醒大家,在面对房屋征收的时候,一定不要看到高额的奖励就心急火燎的去签字。一定要先了解自己房屋的情况,去评估一下自己房屋的价值,看看房屋补偿是否合理。如果房屋补偿合理,那么这笔奖励我们是当然要去争取。但是如果我们发现给出的补偿标准并不是合理,但是拆迁奖励却很高,这种时候我们就要注意看这奖励究竟是“馅饼”还是“陷阱”了。


文章涵盖面广,如需要针对性解答,可立即咨询小助手
咨询助手
24小时在线
立即咨询 >
咨询助手提示您
全文2.7千字,阅读时间约9分钟
直接问律师最快9秒应答
继续阅读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2946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拆迁奖励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背后的套路深得很!
一键咨询
  •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11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506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641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0****22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4****886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604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46****701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6****0418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11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28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7****762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142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373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1****432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050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律图法律咨询
汇聚全国海量律师、律师实名认证
快速问律师
无需等待
最快9秒回复、24小时不限次沟通
优选律师
根据问题为您优选专业律师
服务保障
亿万用户使用好评率98%
正在服务的律师
韩佩霞律师 韩佩霞律师
江苏大昶律师事...
邓霞律师 邓霞律师
重庆海力律师事...
郑小克律师 郑小克律师
重庆瀚沣律师事...
胡静律师 胡静律师
四川胡云律师事...
罗钟亮律师 罗钟亮律师
浙江绣湖律师事...
彭彦林律师 彭彦林律师
四川兴蓉律师事...
李胜春律师 李胜春律师
湖南公言(深圳...
信金国律师 信金国律师
北京家问律师事...
都燕果律师 都燕果律师
四川循定律师事...
吴伟涛律师 吴伟涛律师
海南国社律师事...
郑桃林律师 郑桃林律师
湖北楚同律师事...
张嘉宝律师 张嘉宝律师
广东生龙律师事...
黄谊欣律师 黄谊欣律师
广东广荣律师事...
薛小玲律师 薛小玲律师
天津德敬律师事...
孙术校律师 孙术校律师
河北英利律师事...
邢环中律师 邢环中律师
上海金茂凯德律...
谭海波律师 谭海波律师
广东江湾律师事...
易轶律师 易轶律师
北京家理律师事...
立即问律师 99%用户选择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早签协议给“奖励”,拆迁奖励金的陷阱该如何避免?
拆迁奖励是国家法律中规定鼓励被征收人配合搬迁工作而设置的一项补偿奖励费用,但并不是越多越好的。被征收人在面对拆迁奖励时应该首先确定补偿标准是否合理,还需要确定拆迁项目的合法性。
10w+浏览
征地拆迁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所谓的奖励到底是奖励还是陷阱?算一算补偿那笔账
对一个征地拆迁项目来说,征收方的财政是有限的,不可能额外多出很多补贴来奖励给大家。所以奖励,奖励是克扣本该有的补偿,再转移到奖励上,奖励本质上就是陷阱,是引诱大家提早签字的奶酪,同时也剥夺了被拆迁人思考的时间和选择的权利。
10w+浏览
征地拆迁
现在很多投资理财什么的,家里有老人,现在都被消费返现的迷局迷住了,是一个一起跳广场舞的同伴拉进去的,说消费了多少返多少现等,我觉得是骗人的,老人不信,请问消费返现非法集资背后的陷阱有那些?我拿给老人看。
[律师回复] 盛极一时的消费返利我们对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大多人以为这个是一种福利,可真相是这些返利平台的行为是不法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这些均是消费返现非法集资,背后有着很深的陷阱。
一、其实“消费返利”原本是一种常见的促销手段,商家设定一个消费梯度,满额有返利,相当于打折活动。可随着电商的发展,这一促销手段却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包装成众多诱人的概念,比如消费全返、消费相当于存钱、消费致富等。近年来,已有多家以“消费返利”“购物返本”为运营模式的网站及所属公司,因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工商部门立案调查。
二、那么市民该如何识破陷阱呢?
首先可以看返现比例。正常“消费返利”比例不会太高。“高额返利”本身不具有持续的可操作性,“买多少、返多少”,商家无法持平成本,利润又从何而来?
其次,看返利时间差。正常“消费返利”可当场或几天内兑现,几乎不存在兑现时间差,“高额返利”往往不会即刻兑现,而是承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按比例返还,和消费行为之间存在较长时间差,为资金链维系留下可操作空间。
三、这种消费返利非法集资与普通消费行为的最大不同,就是打着高收益的幌子,非法吸收百姓的资金进行所谓理财或投资,而且商品价格远远高于市场正常价格。
其实,说到底,消费返利非法集资就是一个“资金盘”的骗局。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294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294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巨额拆迁补偿奖励金的背后,究竟存在怎样的利益陷阱?
拆迁中遇到所谓“拆迁奖励金”我们要放平心态,其实对此《国有土地上房屋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也是有相关规定的,但不能把这种“奖励”从被拆迁人应得的补偿款当中扣除,而是相关单位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实践中要小心利益陷阱。
10w+浏览
征地拆迁
如何避免定金陷阱
[律师回复] 要避免定金陷阱首先不要与开发商签订认购协议书,不要交定金。在商品房的交易过程中在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前签订认购书、交定金并不是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的一个必经程序,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直接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如果商品房买卖合同签不成,购房者可以全身而退,不留任何后患。其次是将“定金”写成“订金”、“预付款”、“保证金”、“诚意金”、“押金”、“订约金”等,这样一旦房屋买卖合同签不成所交款项能退回,退回的法律依据有两个:
1、《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规定: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担保的,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订立的,出卖人应当将定金返还买受人。另外,司法实践一般认为,“订金”等费用是预付款性质,因双方未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开发商取得了该款项,属于不当得利,因此因按不当得利的法律规定来处理。再次是在签订认购协议时明确约定对自己有利的内容,如什么条件下定金可退,不退定金的法律后果及违约责任如何承担。
快速解决“合同事务”问题
当前2946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有哪些常见的劳动合同陷阱,订立合同时怎么防范陷阱?
[律师回复]
一、有哪些常见的劳动合同陷阱常见的合同陷阱有以下几种:口头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就责、权、利达成口头约定,并不签订书面正式文本。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极易相信那些冠冕堂皇的许诺,以为对方许诺的东西就是真能得到的东西,宁可相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不愿怀疑对方的诚意。可是,这种口头合同是最靠不住的,因为并不是人人都是君子,如果碰上对方是小人,那些许诺就会变成五颜六色的肥皂泡。格式合同。一些用人单位按国家有关法律和劳动部门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事先打好聘用合同,表面看起来,这种合同似乎无可挑剔,可是具体条款却表述含糊,甚至可以有几种解释。一旦发生纠纷,招聘方总会振振有词地拿出这种所谓规范式的合同来为自己辩护,
最后吃亏的还是应聘者。单方合同。一些企业利用应聘者求职心切的心理,只约定应聘方有哪些义务,如,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若有违反要承担怎样的责任;毁约要交纳违约金等等,而合同上关于应聘者的权利几乎一字不提。这是最典型的不平等合同,如果接受这样的合同,无疑是将自己送上砧板,任人宰割。生死合同。一些危险性行业的用人单位为逃避该承担的责任,常常在签订合同时,要求应聘方接受合同中的“生死协议”,即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企业不承担任何责任。有的求职者为了得到工作,违心地签了合同,却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也许是用人单位更无视劳动者的安全,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也许连讨个说法的机会也没有。两张皮合同。有些用人单位慑于劳动主管部门的监督,往往与应聘方签订两份合同。一份合同用来应付劳动部门的检查,另一份合同才是双方真正履行的合同。用来应付检查的合同常常是用人单位一手炮制的,连签名也是假冒的,应聘者不但见不到这份合同,甚至不知道有这份合同的存在。而双方真正履行的那份合同,是不能暴露在阳光下的,因为那份真合同一定是只利于用人单位的不平等合同。合同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失去了这个武器,不但会失去自己的尊严,同时也会失去本应该得到的利益。签合同时,一定要睁大眼睛。
二、订立合同时怎么防范陷阱合同签订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需符合法律行为的一系列原则,以避免当事人恶意制造合同陷阱,所以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符合:合法原则,意思表示真实原则,平等协商原则,等价有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1、对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的审查《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可见,只有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才有资格成为合同的当事人,即具有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而作为合同主体的这几类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又各自有差别,因此,必须根据其不同情况,做出具体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必须以法定程序设立,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承担民事责任等。
2、对签约人员的资格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法定代表人的审查,
首先,审查法定代表人的证明书,确认其是否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其次,审查其行为是否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法人的工作人员的审查,一是其职务代理是否属实;二是其签约行为是否符合该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三是签约行为是否与其职务相称等。对委托代理人的审查,是否有代理证书,是否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签订合同,是否以合同当事人的名义进行签订行为等。
3、对合同当事人履约能力的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财产状况的审查,供货能力的审查,人员、技术及设备条件的审查,履行信用的审查等。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高额拆迁奖励背后的玄机,你知道吗
切勿为了拆迁奖励,忽视不合理的补偿。拆迁奖励其实是被征收人自己的钱,是从自己本应得的拆迁补偿里扣出来的,实际上被征收拆迁人并没有得到额外的奖励费。
10w+浏览
征地拆迁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2946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高额拆迁奖励背后的玄机,你是否知道
切勿为了拆迁奖励,忽视不合理的补偿。拆迁奖励其实是被征收人自己的钱,是从自己本应得的拆迁补偿里扣出来的,实际上被征收拆迁人并没有得到额外的奖励费。
10w+浏览
征地拆迁
劳动合同的陷阱有哪些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一、常见的合同陷阱有以下几种:口头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就责、权、利达成口头约定,并不签订书面正式文本。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极易相信那些冠冕堂皇的许诺,以为对方许诺的东西就是真能得到的东西,宁可相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不愿怀疑对方的诚意。可是,这种口头合同是最靠不住的,因为并不是人人都是君子,如果碰上对方是小人,那些许诺就会变成五颜六色的肥皂泡。格式合同。一些用人单位按国家有关法律和劳动部门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事先打好聘用合同,表面看起来,这种合同似乎无可挑剔,可是具体条款却表述含糊,甚至可以有几种解释。一旦发生纠纷,招聘方总会振振有词地拿出这种所谓规范式的合同来为自己辩护,
最后吃亏的还是应聘者。单方合同。一些企业利用应聘者求职心切的心理,只约定应聘方有哪些义务,如,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若有违反要承担怎样的责任;毁约要交纳违约金等等,而合同上关于应聘者的权利几乎一字不提。这是最典型的不平等合同,如果接受这样的合同,无疑是将自己送上砧板,任人宰割。生死合同。一些危险性行业的用人单位为逃避该承担的责任,常常在签订合同时,要求应聘方接受合同中的“生死协议”,即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企业不承担任何责任。有的求职者为了得到工作,违心地签了合同,却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也许是用人单位更无视劳动者的安全,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也许连讨个说法的机会也没有。两张皮合同。有些用人单位慑于劳动主管部门的监督,往往与应聘方签订两份合同。一份合同用来应付劳动部门的检查,另一份合同才是双方真正履行的合同。用来应付检查的合同常常是用人单位一手炮制的,连签名也是假冒的,应聘者不但见不到这份合同,甚至不知道有这份合同的存在。而双方真正履行的那份合同,是不能暴露在阳光下的,因为那份真合同一定是只利于用人单位的不平等合同。合同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失去了这个武器,不但会失去自己的尊严,同时也会失去本应该得到的利益。签合同时,一定要睁大眼睛。
二、订立合同时怎么防范陷阱合同签订是一种重要的民事法律行为,需符合法律行为的一系列原则,以避免当事人恶意制造合同陷阱,所以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符合:合法原则,意思表示真实原则,平等协商原则,等价有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1、对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的审查《合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可见,只有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才有资格成为合同的当事人,即具有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而作为合同主体的这几类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又各自有差别,因此,必须根据其不同情况,做出具体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法人必须以法定程序设立,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承担民事责任等。
2、对签约人员的资格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法定代表人的审查,
首先,审查法定代表人的证明书,确认其是否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其次,审查其行为是否在其职权范围内。对法人的工作人员的审查,一是其职务代理是否属实;二是其签约行为是否符合该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三是签约行为是否与其职务相称等。对委托代理人的审查,是否有代理证书,是否在委托人的授权范围内签订合同,是否以合同当事人的名义进行签订行为等。
3、对合同当事人履约能力的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财产状况的审查,供货能力的审查,人员、技术及设备条件的审查,履行信用的审查等。作为劳动者,在找工作的时候肯定避免不了要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而合同一但签订,那么就不容反悔了。因此在签订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这样才能有意识的进行预防,避免自身利益受损。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维权技巧 > 拆迁奖励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背后的套路深得很!
法律专业性强,自行处理有风险,建议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