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订立合同要经过哪些阶段
订立合同一般需要经过下列阶段:
2、受要约人接受要约,作出相应的承诺;
3、当事人之间协商一致,订立合同。
(一)要认真审查签约对象的主体资格和资信能力,以便在供货及付款条件上采取相应的对策,防范欺诈、减少交易风险。
(二)争取合同的起草权、并以书面形式对谈判中所取得的承诺进行约定。
(三)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应一致。例如本是加工承揽合同,如果使用购销合同文本,则将为合同的履行和法律条款的适用增添了争议。
(四)合同条款在起草与审查时应注意细节
三、订立合同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平等原则;
(二)自愿原则;
(三)公平原则;
(四)诚实信用原则;
(五)遵守法律,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四、可撤销合同的情况有哪些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
欺诈、胁迫损害国家利益(不是国家利益为可撤销合同)签订立的合同“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欺骗他人而使他人陷入错误而与之订立合同的行为。
欺骗他人的方法包括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目的是为了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胁迫”是一方当事人以将来要发生的损害或者以直接施加损害相威胁,而使对方当事人产生恐惧并与之订立合同的行为。胁迫行为给对方当事人施加的一种威胁,这种威胁必须是非法的。
2、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
恶意串通的合同。“恶意串通”是指合同当事人在明知或者应当知道某种行为将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情况下而故意共同实施该行为。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包括两种情况:
(1)指当事人通过实施合法的行为来达到掩盖其非法的目的;
(2)指当事人从事的行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在内容上是非法的。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这是合同法的公共利益原则的体现。公共利益是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的,它是指关系到全社会的利益,表现为某一社会应有的道德准则.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律,“行政法规”是国务院颁布的规章、命令、条例等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是强制的法律规范,它与“任意性法律规范”相对应,强制性法律规范分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是人们必须履行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定,禁止性规范规定了人们不得从事某种行为。合同无论违反义务性规范还是禁止性规范都是无效的。
未生效合同与无效合同有三个区别,分别是:
(1)认定前提不同。认定合同未生效的前提是合同已经依法成立,其效力只是由于某种原因尚未发生。譬如,当事人约定的合同生效条件尚未成就,再如依法经过批准才生效的合同而未经批准;
(2)条款效力不同。合同被认定未生效后,处于效力待定状态,将来有可能生效,也有可能不生效;
(3)适用条件不同。认定合同未生效的条件是合同主体适格,内容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
阅读了以上的内容,对订立合同要经过哪些阶段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订立的合同的内容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双方一旦签订了合同就要按约定履行,如果因为一方的原因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违约的一方就要承担违约的责任。本篇文章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如果还存在疑问的话,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于专业律师进行沟通。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