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亲属怎么处理

最新修订 | 2024-05-21
浏览10w+
律图法律咨询
信得过的好律师
咨询我
专家导读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亲属涉嫌欺诈罪,但仅出于虚荣心炫耀而非故意违法不构成犯罪。若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规模,则构成欺诈罪。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虽规定招摇撞骗罪,但未明确情节严重的范畴。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亲属怎么处理

一、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亲属怎么处理

1.冒充国家公职人员亲属被定性为涉嫌欺诈罪

具体而言,如果仅是披着国家公务人员亲属的外衣进行炫耀,譬如自诩为某政府机构的高层领导,这种行径或许源于个人虚荣心驱使,而非自愿违法犯罪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行为并不足以触发刑法条款中的严重犯罪行为,故不于法构成犯罪。

2.若假冒国家公职人员亲属,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规模,则将构成欺诈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的规定,招摇撞骗罪分为基本犯与情节加重犯两大类,然而,该法律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均未对情节严重的范畴做出明确界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他人钱是财构成诈骗罪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他人钱财,构成招摇撞骗罪。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

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亲属怎么处理”,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3k字,预估阅读时间12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37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亲属怎么处理
一键咨询
  •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825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02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5****580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3****484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770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3384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51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63****371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3048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135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776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862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177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607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557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亲属怎么处理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亲属涉嫌欺诈罪,但仅出于虚荣心炫耀而非故意违法不构成犯罪。若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规模,则构成欺诈罪。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虽规定招摇撞骗罪,但未明确情节严重的范畴。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犯罪吗
冒用国家公职人员亲属身份涉嫌诈骗罪。单纯炫耀与公职人员的关系不构成犯罪,但如以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且金额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则可能构成诈骗罪。因此,冒充公职人员亲属诈骗是违法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37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犯罪吗
冒用国家公职人员亲属身份涉嫌诈骗罪。单纯炫耀与公职人员的关系不构成犯罪,但如以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且金额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则可能构成诈骗罪。因此,冒充公职人员亲属诈骗是违法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怎么认定
[律师回复] 你好,关于上述的问题,解答如下, 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了抢劫罪的八种加重处罚情形,其中包括冒充军警人员抢劫。但对于如何冒充、冒充行为应达到哪种程度并未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司法实践中掌握不一。笔者认为,对于该加重处罚情形的认定须谨慎。r
1.冒充军警的行为应具有一定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行为人主动亮明自己的军警人员身份、出示军警证件、身着军警服装、携带警械、驾驶军警车辆等形式。但并非行为人只要具有上述表现形式就一定构成冒充军警抢劫,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考量行为人的主观方面,如其并非出于抢劫的目的,则不宜认定冒充军警人员抢劫,否则将会导致客观归罪。r
2.冒充军警的行为应达到使一般人能够相信其身份的程度。冒充军警抢劫与一般抢劫的差别在于前者同时还损害了军人警察的形象。若行为人仅用口头的方式冒充军警,且其演技拙劣、破绽百出,按照普通人的辨识能力可以识破,未能使一般人轻易相信,既没有构成一定的威胁程度,也未能损害军人警察的形象,其社会危害性与一般抢劫无异,此行为不宜认定为冒充军警人员抢劫。r
3.冒充军警的行为不可简单地依据结果来认定。冒充行为存在被害人信与不信两种结果,对于该冒充行为的认定具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只要被害人识破了行为人的假军警身份,就一概不认定冒充军警人员抢劫。假如行为人的伎俩高超,足以使一般人信以为真,而恰巧被具有军警专业知识的被害人轻易识破,虽然行为人冒充失败,但不可因此而不追究其责任,对此仍应认定为冒充军警人员抢劫加重处罚,否则将有违罪刑相适应原则。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6373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
单纯的冒充国家公职人员,比如向人吹嘘自己是__机关的领导,可能是出于行为人的虚荣心,这种行为并不会在刑法上构成犯罪,顶多是批评教育、道德谴责。但是如果冒充国家公职人员另有他图,例如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者职称进行诈骗则会触犯招摇撞骗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有人冒充网警的亲属,还要把我的个人信息投到网上去,如何办?
[律师回复]
一、有人恶意把个人信息放网上怎么办有人恶意打个人信息放在网上属于侵犯个人隐私权,当事人可以要求网站删除个人信息,如果造成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可以信息发布人和网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第二条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二、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
第一类:网络服务商泄露个人信息。网络服务商包括资讯类网络服务商、社交类网络服务商和购物类网络服务商,后两种网络服务商一般要求用户注册后享受相应服务,而用户注册的资料一般包括用户名、密码、邮箱、手机号码等,部分甚至还包括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职业和学历等等的详细资料。用户点击注册提交后,个人信息一般会通过函数算法转变为一些没有规律的字符进行存储,这种加密的存储方式由于解码的难度比较大,整体而言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还有部分的网站在存储用户个人资料的时候,是采用明文密码的方式,也就是用户输入什么,后台就存储什么,这样只要谁能够看到后台的数据库,就能完整地看到每个账户和相对应的密码和个人信息了。第二类:掌握个人信息的单位员工倒卖个人信息。掌握个人信息的单位主要有通讯公司、银行、保险公司、快递公司、房产公司、中介公司、教育机构、培训机构等等。这些机构存在部分不法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获取个人信息非法牟利。
第三类:存有个人信息的设备或介质中了。电脑或者手机中了木马使用了黑客设置的或者自家的被黑客破解通过伪基站短信等途径访问了钓鱼网站,导致重要的账号密码泄露。
三、网络侵权网站的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根据该条规定:
(一)、网络用户利用网络实施侵权行为,应承担侵权责任。
(二)、该条设定了两种规则,网站在法定情形下应承担连带责任:
1.提示规则也称“通知与取下”规则:“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如果网站未经提示、或者经过提示之后即采取必要措施,就不承担责任,即为对应的“避风港”规则。
2.明知规则:“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站违反明知规则,对被侵权人造成损害,对于该网络用户实施的侵权行为具有放任的间接故意,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373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诈骗是否招摇撞骗罪?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诈骗可以认定为招摇撞骗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要存在招摇撞骗行为,就可以按照招摇撞骗罪来入罪,特别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冒充军人警察的,就显然是属于招摇撞骗罪的适用范围。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亲属怎么处理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