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犯罪吗

最新修订 | 2024-05-22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冒用国家公职人员亲属身份涉嫌诈骗罪。单纯炫耀与公职人员的关系不构成犯罪,但如以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且金额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则可能构成诈骗罪。因此,冒充公职人员亲属诈骗是违法行为。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犯罪吗

一、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犯罪

冒用国家公职人员亲属身份涉嫌构成诈骗罪

倘若仅仅是假冒某位国家公职人员的亲友关系,如夸耀自己为某某部门的重要领导者等,这或许是行为者出于某种炫耀心理所致,但由于行为本身尚未触及到刑事法律领域,因此并不构成犯罪。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通过冒充国家公职人员亲属的方式,以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且涉案金额达到了法定的“数额较大”标准,那么便有可能被认定为构成诈骗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二、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他人钱是财构成诈骗罪吗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他人钱财,构成招摇撞骗罪。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

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犯罪吗”,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2.6k字,预估阅读时间9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735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犯罪吗
一键咨询
  • 无锡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7****508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4****3804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3****20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1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4313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47****061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1****884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常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133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662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078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28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70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8****0485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2247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2****474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犯罪吗
冒用国家公职人员亲属身份涉嫌诈骗罪。单纯炫耀与公职人员的关系不构成犯罪,但如以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且金额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则可能构成诈骗罪。因此,冒充公职人员亲属诈骗是违法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亲属怎么处理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亲属涉嫌欺诈罪,但仅出于虚荣心炫耀而非故意违法不构成犯罪。若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规模,则构成欺诈罪。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虽规定招摇撞骗罪,但未明确情节严重的范畴。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73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亲属怎么处理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亲属涉嫌欺诈罪,但仅出于虚荣心炫耀而非故意违法不构成犯罪。若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规模,则构成欺诈罪。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虽规定招摇撞骗罪,但未明确情节严重的范畴。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
单纯的冒充国家公职人员,比如向人吹嘘自己是__机关的领导,可能是出于行为人的虚荣心,这种行为并不会在刑法上构成犯罪,顶多是批评教育、道德谴责。但是如果冒充国家公职人员另有他图,例如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者职称进行诈骗则会触犯招摇撞骗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冒充本人签名构成表见代理吗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冒充本人签名是否构成表见代理
如果只是冒充本人签名的,不构成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1、必须符合信赖要件。即有客观的权利外观,并能够使相对人根据客观事实在主观上形成该代理人不容怀疑的具有代理权的认识。它是构成表见代理的基础,也是相对人利益得以保护的前提。所谓权利外观即具有授权行为的外表或假象,使相对人相信无权代理人已经获得授权。
授权表象理论产生于禁止翻供规则,即法律不允许当事人否认别的有理智的人从他的言行中得出的合理结论。结合司法实践中的经验,一般认为表见代理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有授权表象的表见代理、有未越权表象的表见代理、有代理权延续表象的表见代理,具体包括:行为人持有某种能证明代理权的文件,如本人的介绍信、盖有合同专用章或公章的空白合同书;被代理人以某种意思表示,声明授予行为人代理权,而事实上并未授权;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代理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对代理权进行特别限制而未告知相对人;无权代理人与本人存在某种特殊身份关系,如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代理人权限终止后,被代理人未尽通知、公告义务。总之该“合理理由”的判断是依任何一个正常交易的人能根据表象自然推断出代理人具有代理权为标准。正是基于这种客观的事实而产生的信赖才能称为合理信赖,如果没有形成客观的权利外观,完全凭借主观判断得出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的结论,即是误信,不能产生表见代理的法律效果。
2、要符合本人与无权代理人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的要件,代理本身是私法自治扩张的产物,是从制度上对被代理人因代理人的行为而承担责任的扩张与补充。表见代理制度本身,加重了被代理人的责任,如无限制扩张,会造成人人无安全感,使法律丧失安全性和可预测性,使被代理人在无法控制、无法预料的情况下,为无权代理人的过错承担责任。同时从被代理人的责任基础看,任何一种归责原则都不可能脱离人的行为而存在,即无行为就无责任。表见代理这种关联性除存在特殊身份关系外,通常是以本人的行为而产生授权假象,因此在本人与无权代理人没有任何牵连的情形,不应适用表见代理。
另外,本人的行为虽然往往是一种过失行为,但其责任不限于过失责任,即表见代理的成立不以本人主观上存在过失为必要条件,即使本人没有过失,只要客观上存在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实,仍构成表见代理。也就是说本人的作为、行为只要为信赖表象提供原因即可。
3、相对人须符合善意、无过失的要件。即相对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无权代理人实际上没有代理权,且这种不知并非因疏忽或缺乏应有的谨慎而造成。这种过失既包括相对人未尽到审查和进一步核实义务,也包括不应当产生合理的信赖而主观上陷入一种错误的认识和判断。
相对人应负有以下注意义务:

一、审查义务。相对人在与自称是代理人的人进行法律行为时,应要求对方出示代理证书、介绍信、身份证明等,以了解和证实其身份、代理权限。

二、判断义务。在进行表面审查的同时,对其中缺陷应具有必要的警觉,对代理人的行为是否与职位一致,是否有不相适应的言行等进行合理判断。

三、核实义务。对于通过谨慎判断,认为可能存在瑕疵,应进一步进行核实。
快速解决“其他”问题
当前6735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735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诈骗是否招摇撞骗罪?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诈骗可以认定为招摇撞骗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要存在招摇撞骗行为,就可以按照招摇撞骗罪来入罪,特别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冒充军人警察的,就显然是属于招摇撞骗罪的适用范围。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犯罪吗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