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犯罪吗

最新修订 | 2024-07-24
浏览10w+
卢滨律师律师
卢滨律师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84人
专家导读 冒用国家公职人员亲属身份涉嫌诈骗罪。单纯炫耀与公职人员的关系不构成犯罪,但如以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且金额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则可能构成诈骗罪。因此,冒充公职人员亲属诈骗是违法行为。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犯罪吗

一、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犯罪

冒用国家公职人员亲属身份涉嫌构成诈骗罪。倘若仅仅是假冒某位国家公职人员的亲友关系,如夸耀自己为某某部门的重要领导者等,这或许是行为者出于某种炫耀心理所致,但由于行为本身尚未触及到刑事法律领域,因此并不构成犯罪。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通过冒充国家公职人员亲属的方式,以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且涉案金额达到了法定的“数额较大”标准,那么便有可能被认定为构成诈骗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二、冒充国家公职人员诈骗

冒充本国公务人员以非法手段诱使公民交付金钱财物,此种行为会被判定为招摇撞骗罪。对于那些伪装成国家机构雇员进行招摇撞骗者,将会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严厉惩罚;而情节严重者,其刑期将上调至三年以上直至十年以下。对于那些假扮成警察进行招摇撞骗的犯罪分子,刑法将更为严格地执行第一条规则并予以从重惩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犯罪吗”,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k字,预估阅读时间10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010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犯罪吗
一键咨询
  • 147****1635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4688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11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837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54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482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652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泰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2****1176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0716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877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334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06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388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30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6****1301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犯罪吗
冒用国家公职人员亲属身份涉嫌诈骗罪。单纯炫耀与公职人员的关系不构成犯罪,但如以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且金额达到“数额较大”标准,则可能构成诈骗罪。因此,冒充公职人员亲属诈骗是违法行为。
10w+浏览
刑事辩护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亲属怎么处理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亲属涉嫌欺诈罪,但仅出于虚荣心炫耀而非故意违法不构成犯罪。若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规模,则构成欺诈罪。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虽规定招摇撞骗罪,但未明确情节严重的范畴。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冒充本人签名构成表见代理吗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冒充本人签名是否构成表见代理
如果只是冒充本人签名的,不构成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1、必须符合信赖要件。即有客观的权利外观,并能够使相对人根据客观事实在主观上形成该代理人不容怀疑的具有代理权的认识。它是构成表见代理的基础,也是相对人利益得以保护的前提。所谓权利外观即具有授权行为的外表或假象,使相对人相信无权代理人已经获得授权。
授权表象理论产生于禁止翻供规则,即法律不允许当事人否认别的有理智的人从他的言行中得出的合理结论。结合司法实践中的经验,一般认为表见代理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有授权表象的表见代理、有未越权表象的表见代理、有代理权延续表象的表见代理,具体包括:行为人持有某种能证明代理权的文件,如本人的介绍信、盖有合同专用章或公章的空白合同书;被代理人以某种意思表示,声明授予行为人代理权,而事实上并未授权;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代理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对代理权进行特别限制而未告知相对人;无权代理人与本人存在某种特殊身份关系,如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代理人权限终止后,被代理人未尽通知、公告义务。总之该“合理理由”的判断是依任何一个正常交易的人能根据表象自然推断出代理人具有代理权为标准。正是基于这种客观的事实而产生的信赖才能称为合理信赖,如果没有形成客观的权利外观,完全凭借主观判断得出无权代理人有代理权的结论,即是误信,不能产生表见代理的法律效果。
2、要符合本人与无权代理人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的要件,代理本身是私法自治扩张的产物,是从制度上对被代理人因代理人的行为而承担责任的扩张与补充。表见代理制度本身,加重了被代理人的责任,如无限制扩张,会造成人人无安全感,使法律丧失安全性和可预测性,使被代理人在无法控制、无法预料的情况下,为无权代理人的过错承担责任。同时从被代理人的责任基础看,任何一种归责原则都不可能脱离人的行为而存在,即无行为就无责任。表见代理这种关联性除存在特殊身份关系外,通常是以本人的行为而产生授权假象,因此在本人与无权代理人没有任何牵连的情形,不应适用表见代理。
另外,本人的行为虽然往往是一种过失行为,但其责任不限于过失责任,即表见代理的成立不以本人主观上存在过失为必要条件,即使本人没有过失,只要客观上存在使相对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事实,仍构成表见代理。也就是说本人的作为、行为只要为信赖表象提供原因即可。
3、相对人须符合善意、无过失的要件。即相对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无权代理人实际上没有代理权,且这种不知并非因疏忽或缺乏应有的谨慎而造成。这种过失既包括相对人未尽到审查和进一步核实义务,也包括不应当产生合理的信赖而主观上陷入一种错误的认识和判断。
相对人应负有以下注意义务:

一、审查义务。相对人在与自称是代理人的人进行法律行为时,应要求对方出示代理证书、介绍信、身份证明等,以了解和证实其身份、代理权限。

二、判断义务。在进行表面审查的同时,对其中缺陷应具有必要的警觉,对代理人的行为是否与职位一致,是否有不相适应的言行等进行合理判断。

三、核实义务。对于通过谨慎判断,认为可能存在瑕疵,应进一步进行核实。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01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亲属怎么处理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亲属涉嫌欺诈罪,但仅出于虚荣心炫耀而非故意违法不构成犯罪。若通过欺骗手段获取他人财产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规模,则构成欺诈罪。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虽规定招摇撞骗罪,但未明确情节严重的范畴。
10w+浏览
刑事辩护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冒充国家公职人员罪
单纯的冒充国家公职人员,比如向人吹嘘自己是__机关的领导,可能是出于行为人的虚荣心,这种行为并不会在刑法上构成犯罪,顶多是批评教育、道德谴责。但是如果冒充国家公职人员另有他图,例如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者职称进行诈骗则会触犯招摇撞骗罪。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冒领多少工资,构成犯罪
[律师回复] 对于冒领多少工资,构成犯罪这个问题,解答如下, 冒领工资应按盗窃罪定罪量刑,不宜认定为诈骗或侵占。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是最古老的侵犯财产犯罪。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很明显这里冒领工资并没有利用受害者的“错误认识”而导致受害者“错误表示”,因为这里受害者根本就不知道其利益受到伤害,更不可能做出什么意思表示,所以不可能是诈骗罪。至于侵占罪的话,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的交给自己保管的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侵占罪的前提是犯罪嫌疑人合法取得其占有而拒不归还,且数额较大。和上面的解释一样,受害者根本不知道其利益正在受到侵害,也就不可能做出什么授权他们保管了,所以也不可能是侵占罪。盗窃罪较为合适,其起刑点自然按盗窃罪来认定。盗窃现在我国掌握的是数额较大(在1000至3000之间,地方按照具体情况制定)
快速解决“劳动纠纷”问题
当前6010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6010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诈骗是否招摇撞骗罪?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诈骗可以认定为招摇撞骗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只要存在招摇撞骗行为,就可以按照招摇撞骗罪来入罪,特别是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冒充军人警察的,就显然是属于招摇撞骗罪的适用范围。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假冒出具伪证构成犯罪吗
[律师回复]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一方出伪证是否构成犯罪 一方出伪证不一定构成犯罪需要根据行为人的情节轻重来进行决定。 做伪证的危害后果 伪证的危害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妨害人民的审判活动,影响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 在审判实践中,一方当事人举出伪证,对方当事人在质证过程中肯定会提出异议,有的会举出相应的证据予以抗辩,有的针对对方的伪证申请延期举证。为了查清事实,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予以准许。有时也会依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职权进行相应的调查取证,再次开庭审理。有时对伪证认证不当,造成错误裁判。这样,就会因伪证而人为地增加了诉讼成本,延长了审理期限,浪费了宝贵的诉讼资源,影响了办案质量和效率。这在公正与效率成为人民审判工作主题的今天,是不应该出现的。 (二)侵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名誉和身心健康 伪证由于与客观事实不符,伪证的突然出现,一般出乎对方当事人的预料。对方当事人毫无心理准备,疲于对伪证进行抗辩,心理往往处于气愤、受冤的状态。而伪证一旦被采信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证据,无疑就侵害了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如果伪证内容牵涉个人隐私,也必然会损害对方当事人的名誉。 (三)损害了人民的司法权威 我们知道,司法行为是国家行为,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正义性和司法机关的权威性。司法公正体现在每一个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审理结果之中。 (四)激化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助长了违法诉讼行为 民事诉讼的任务是确认当事人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由于伪证被采信,导致了的错误裁判,使无辜者丧失了合法权益、承担了不应有的义务。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会使矛盾激化、矛盾程度加深,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冒充国家工作人员家属构成犯罪吗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