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劝退员工合法吗
在法律层面上,只要劳动者并无劳动合同法第36条、第39条、第40条以及第41条所规定之情况出现,那么在面临企业提出的劝离员工之请求时,只要劳动者持反对态度,便可以认为该行为非法。换句话说,当企业试图以协商离职方式与员工解除雇佣关系时,如果劳动者不同意此举,则企业需慎重对待此事。
然而,即使员工内心不同意企业的决定,也不能私自决定不去上班。这就需要有明确的证据来支持(最好是书面形式的证据,如电子邮件、信函等),表明员工的缺勤是经过企业同意的。
根据许多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员工若连续旷工超过三日,将被视为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企业有权据此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赔偿金。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您务必重视这个问题,以免因疏忽而导致严重的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公司劝退员工不想赔偿怎么处理
若贵司单方面终止与员工的雇佣关系,又不愿给予相应的经济赔偿金并作出调解解决方案,那么您可考虑向所在地区的劳动人力资源及争议仲裁院提出劳动仲裁请求。针对仲裁裁决结果,若存异议,除特定条件下另行规定外,均可向人民法院进行起诉。
2、倘若用人单位因为员工的过失而不经事先告知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则无需提前通知员工,也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只需稳妥收集确凿有力的证据以资佐证便可。
3、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经济补偿金应当按照劳动者在企业中所服务的具体期限来确定,即每服务满一年便向其支付相当于一个月基本工资的标准额度。对于已服务超过六个月但未满一年的员工,应视为一整个年度进行计算;而对于服务时间不满六个月的员工,则按半月期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针对那些对待工作持有消极态度的员工,贵司如能提供足够有力的证据支持,是完全有权申请劳动仲裁的。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保护弱者,制约强者,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但是,法律的力量并不仅仅在于它的规定和惩罚,更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理解和遵守。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公司劝退员工合法吗”,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学习和理解法律,去遵守法律,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