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综合工资的计算方式需将法定节假日日常工资以及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予以合并。以下是详细解释:
首先,法定节假日日常工资,乃是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所规定,在职人员依法享有在特定节假日,即国家法定节假日里获得带薪假期的权利。即便这些员工在此期间并未上班,企业亦须以他们正常上班状态相同之待遇,照常进行支付其当日的名义工资费用;
其次,所谓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则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倘若企业在特定的法定节假日,比如我们熟悉的五一节等,安排员工进行加班作业的话,那么应对员工支付的加班费必须达到其日工资的300%,换言之,其加班工资最低不得少于日工资乘以300%,也就是说,最少得有三倍的工资收入。对于那些采用标准工时制度的员工来说,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企业应支付的工资总额为:法定节假日综合工资=应付法定节日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通俗地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四倍工资"。
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用人单位必须在以下特殊日子里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休息权利:
第一,新年(1月1日);
第二,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第三,国际劳动节(5月1日);
第四,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
最后,法律、规章规定的其他应该给予休假的节日。总的来说,用人单位由于自身生产运营需要,经过与本单位工会组织以及劳动者充分协商之后,可以适当放宽工作时间限制,原则上每天的放宽时间不得超过一个小时;如有特殊理由需延长工作时间,则应保证劳动者身体健康状况下进行,且每天延长的工作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三个小时,同时,每月累计延长的工作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三十六个小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二、劳动法规定工作时长如何界定
在我国,实施了国家劳动法规所规定的,要求所有劳动者在一天内所执勤的时间不得超过八个小时,每个星期的平均工作时间也不得超越四十四小时的工作标准制。这样的制定主要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应有的合法权益,以及使他们在工作中的休息权益能够得以实实在在地满足,从而避免过度疲劳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若有用人单位出于需要决定延长工作时间,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并需事先通过工会组织和劳动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商议,同时也要留意延长工作时间的内容应当仅限于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
《劳动法》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条例规定,法定节假日期间员工所领取的综合工资由其正常上班时期的标准薪资以及加班报酬两部分构成。正常上班时期的标准薪资即为法定节假日内员工因履行职务所需享有的带薪休假权益;而加班报酬则是针对员工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因工作需要而额外付出的超时工作薪酬,其数额相当于员工正常标准工作时间下所得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在诸如新春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及国庆等重要节日期间,用人单位有义务确保每位劳动者都能享有充分的休息权。同时,对于加班行为也必须遵守严格的时间限制,原则上每日加班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每月累计加班时间亦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