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伤后可以要求调岗吗
关于员工工伤后能否申请岗位调动的问题,其决定因素繁多且复杂,主要包括工伤所造成的危害之严重性,伤者失去劳动能力的程度,以及劳动契约中具体的条文约定等等。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对于因公负伤达到伤残等级的劳动者,该法规为他们提供了详尽的处理指引。比如,当劳动者属于一级至四级伤残,由于他们已经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此就不再需要进行劳动工作了;而对于五级和六级伤残的劳动者来说,尽管他们仍然具有部分劳动能力,但是应该得到适当的工作安排;
然而,对于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者,在原则上,他们应当返回原来的工作岗位,或者由雇主按照实际情况另行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
此外,若劳动者因为工伤原因而在法定的医疗期结束之后无法胜任原先的工作,那么,无论是劳动者本人还是用人企业都有权利依据法律规定调整劳动合约内容,其中就包含了岗位调动这一项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二、工伤后单位需要赔偿哪些费用
在劳动者遭受工伤事故时,雇主所需要承担的经济责任主要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包括:工伤医疗费用、用于辅助恢复与康复的用具购置费用、一次性的伤残补贴、针对无法续原工作岗位工作者提供的伤残津贴、长期护理费用、丧葬资助金额、对其抚养亲属的抚恤补贴、以及对于因不可抗因素导致逝世的职工所给予的一次性死亡补贴;同时,也少不了对康复性治疗所需经费的充分考虑,以及为接受工伤疗治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给予的食品额外补助费用;此外,对于因紧急状况需转移到外地就医的员工而言,所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也是不容忽视的部分。
除了这些由社会保障基金出面帮助解决的费用之外,作为雇主,也要积极主动地向遭受工伤的员工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如补充落实住院期间的伙食补贴、改善他们去往外地就诊的交通及食宿条件、以及在康复期间的薪酬保障;对于那些达不到完全伤残程度的员工(即五级至十级的工伤员工),雇主仍有义务一并支付他们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假如雇主未能遵守既定法规要求及时参保工伤保险,当在此期间出现工伤事故,那么所有相关的经济负担便将由这个雇主办置。那么在实际遭遇工伤事件之后,员工们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九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