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况可以拿到2n补偿
当雇主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非法解除了与员工的劳动协议时,这位员工有权请求给予双倍经济补偿的赔偿,即通常所说的“2N”。对于即将或已经解聘的员工来说,如果符合以下任何一种情况,都可视为其所在企业解约行为无效:
(一)从事涉及接触有害物质的工作者在离职前没有接受健康体检,或者在疑似患有职业病或进入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现有的用人单位内,已经明确诊断出患有职业病或者因公受伤,且通过鉴定确认已经失去或部分失去工作能力的;
(三)在规定的医疗期限内患有疾病或者遭受了非工伤损害而无法正常工作的;
(四)处于怀孕、生育和哺乳阶段的女员工;
(五)在目前就职的单位已经连续工作超过了15年,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还有不到5年的时间的;
(六)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明确列出的其他特殊情况。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什么情况可以免于刑事拘留
在无法满足刑事拘留标准的情况下,有可能会获得无罪释放或免于拘留的待遇。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应规定,“免予刑事处罚”属于法院对一个涉嫌犯罪行为作出定罪判定后,依据犯罪情节轻微程度而作出的一种刑罚裁量结果。这是法院在认定被告人已构成犯罪事实基础上,以“犯罪情节轻微无需判处刑罚”作为概括性的选法理由和法条适用依据的具体体现。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在雇主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未进行合法程序解除劳动合同时,员工有权依法据规请求得到双倍的经济赔偿。以下情形被视为无效的解约行为:未经医学检查确认或存有潜在职业性疾病嫌疑;由于工伤丧失了部分工作能力;因疾病或是非职业因素而导致无法继续工作;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员工;已经连续工作满15年并且距离法定退休年龄尚少于5年的工作者;以及其他特定行业或岗位中可能出现且经特别法律法规予以明确规范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