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工伤认定程序完成后的一至六个月之内,劳动者即可获得理赔金额。
在经过全面详细的工伤诊断与评估之后,依法由工伤保险基金会向其发放一次性的伤残补助金。
这笔款项会在确定工伤鉴定无误、并完成申请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相关手续后的大约一个月,进入用人单位的账户。
至于劳动者最终能够获得赔偿款的确切期限,则将受制于用人单位资金周转及财务处理流程等因素。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二、工伤鉴定后继续上班怎么赔偿
对于因公受伤后需康复期间仍需在用人单位继续工作的情况,应聘人员将被确认与其所在企业保持着持续且合法的劳务关系,用人单位将为其分配合适的岗位,同时根据其当月的实际出勤情况向其发放相应的薪酬待遇。如果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该人员无法达到工作要求,并且用人单位也无法为其重新寻找到合适的职位时,用人单位则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每月向该人员提供针对伤残津贴的补偿措施。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8个月的本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
在工伤认定确定的一至六个月期间,工伤劳动者有权领取由工伤保险基金会提供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经过专业鉴定机构的确认之后,大约在一个月之内,这笔补助金将会被转至用人单位的指定账户。然而,实际到账的具体时间将受到用人单位财务状况的影响,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