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情形下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合同被判定为无效的情况主要包括:
第一类是主题资格存在不适格现象而签订的协议。
即比如,当行为主体缺乏充分民事行为能力时,其签署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将被认定为无效。
第二类则是在双方订约过程中,意思表示缺乏真实性的情况。
比如说,如果行为者与另一方通过虚假的意思表述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也将会被视为无效。
第三类是涉及到违法违规行为的合约,这种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将被确认无效。
然而,值得特别说明的是,此种强制性规定并不足以构成整个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充分条件。
接下来是第四类,即违背公序良俗原则的合同,因为这样的行为严重违背了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风俗习惯,从而被视为无效。
最后一类便是有目的的双方联合起来侵害他人利益的合同,也就是当事人与对方的恶意串通行为,这些都将使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归于无效。
此外,还有一些免责条款的无效情形。
具体来说,就是以下两种情况下的免责任条款无效:
(一)操作不当给对方带来人身伤害;
(二)由于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而对对方产生财产损失。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民
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二、哪些情形下格式条款无效
若在以下场景中,格式条款可能无法具备法律约束力: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存在不合理地免除或减轻其自身责任、增加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益等情况;或是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有意排除对方最重要的权益;另外还包括准予的例外情况。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格式条款无效:
(一)具有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法第五百零六条规定的无效情形;
(二)提供格式条款一方不合理地免除或者减轻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限制对方主要权利;
(三)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排除对方主要权利。
在合同效力认定过程中,若存在主体不适格现象(例如当事人缺乏民事行为能力而签订合同时)、意思表示不真实、违反法律规范及公共秩序与善良习俗、恶意串通以及部分无效之免责条款(如因当事人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人身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时)等情形,则该合同将被判定为无效。值得强调的是,违法违规及违背公序良俗作为合同效力的关键评判标准,然而需要明确的是,仅仅依靠这些强制性的规定并不能直接导致合同无效。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