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存在欺诈如何处理

最新修订 | 2024-09-16
浏览10w+
巩海冬律师
巩海冬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执业:4年
专家导读 如果发现合约里有欺诈行为,受害者得赶紧行动。按照法律规定,受害者能去当地的民事法庭或仲裁机构,正式申请改合同或撤销合同。这是因为欺诈行为违反了民法的诚信原则,让受害者在不了解或不愿意的情况下签了合同。
合同存在欺诈如何处理

一、合同存在欺诈如何处理

若发现合约中存有欺诈行为,通常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补救:

首先,受到欺诈之害的当事人有权向当地的民事法庭或仲裁机关请求对该契约进行变更或者予以撤销。之所以提出此诉求,乃是因为诈骗行径违反了民法基本原则——诚信原则,从而使得已方不得不在非自愿与非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这份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一旦发现合约中存在欺诈行为,受害者应立即采取行动。根据法律规定,受害者有权向当地民事法庭或仲裁机构提出正式申请,要求变更或撤销该欺诈性合约。这是因为欺诈行为严重违背了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受害者在不知情或非自愿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

二、合同存在欺骗是否合法

涉及到虚假信息被写入合同之中的情况,该合同本身将被视为不合法律法规

无论是合同的签署方,抑或是合同中涉及的第三方,若通过蓄意的欺瞒让对方在完全不知情或者是无法作出明智决策的前提下进行了民事法律行为,这种行为就被视为违法的不诚实行为。

假如这些行为充满了恶意,并且契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中所规定的特征,那么将会遭到刑事制裁。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三、合同存在欺诈如何处理

依据最新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之相关法规条文明确指出,若促成一方当事人达成某种合约的另一方,通过欺诈方式使得另一方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这份合约,那么被欺诈的那一方就有权利请求国家司法机关抑或是仲裁庭进行裁决和撤销该份合约。在处理这类涉及到的恶意欺诈合同的纠纷之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并留意以下几个事项:首要的一点在于,应该迅速、及时地收集各种有力证据,这些证据可以是书面文件、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等等,只要能够充分证明对方确实存在着欺诈行为即可。接下来,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向国家司法机关或者仲裁庭提出申诉,请求他们对这份合约进行撤销。最后,如果经过上述程序成功撤销了这份合约之后,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对方索取相应的赔偿责任

一旦发现合约中存在欺诈行为,受害者应立即采取行动。根据法律规定,受害者有权向当地民事法庭或仲裁机构提出正式申请,要求变更或撤销该欺诈性合约。这是因为欺诈行为严重违背了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受害者在不知情或非自愿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

看完还有疑惑?建议直接问律师
最快9秒应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3.1k字,预估阅读时间11分钟
浏览全文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3827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合同存在欺诈如何处理
一键咨询
  • 174****1033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8****456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京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7****0361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连云港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3****2416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5****480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7****036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0****808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0****6160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2****104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7****02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4****8740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4****6320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泰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1684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5****155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3824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镇江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大家也在问

为你推荐
吐鲁番156****6569用户3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哈密188****9510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伊犁156****9856用户2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超市存在价格欺诈怎么处理
1、与经营者协商解决。把所购买的商品或所得的服务退换、维修或作适当补偿。2、向消协投诉。投诉前最好先同经营者交涉、与经营者协商失败后、再向消协投诉。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应分别按照不同情形向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检疫、卫生、农业、建设等有关行政部门申诉;申诉的手续与投诉大致相同。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我有一个姐姐在网上买了一只狗狗,没想到是一只病狗,狗狗收到了之后现在去起诉,卖病狗判刑几年
[律师回复]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一)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二)有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拟处拘役刑的,升格为有期徒刑;拟处管制、罚金刑的,升格为拘役刑。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诈骗4万元的,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诈骗20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4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重处情形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处10%:
(一)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二)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三)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四)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等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六)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七)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被告人曾因犯罪被判刑或因诈骗被行政处罚的;
(九)诈骗作案10次以上的。
【缓刑适用限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缓刑:
(一)未退赃或退赔的;
(二)未主动接受财产刑处罚的;
(三)有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起诉离婚协议存在欺诈怎么处理?
人民法院在审理起诉离婚协议存在欺诈行为的民事案件时,会要求起诉方承担对方实施了欺诈行为的证据。若有实际证据能证明对方实施了欺诈行为的,法院会判决离婚,并且此时实施了欺诈行为的另一方当事人是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
10w+浏览
婚姻家庭
我朋友他们公司因为投入的广告太夸大其实了,现在被消费者给起诉到法院说是存在广告欺诈,广告欺诈罪判几年的有期徒刑呢?
[律师回复]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一)诈骗不足4000元的,为罚金刑;4000元以上不足5000元的,为管制刑;5000元的,为拘役三个月,每增加167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1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每增加1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二)有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拟处拘役刑的,升格为有期徒刑;拟处管制、罚金刑的,升格为拘役刑。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诈骗4万元的,为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2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法定基准刑参照点】
诈骗20万元的,为有期徒刑十年,每增加4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
【重处情形规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处10%:
(一)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二)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
(三)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四)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等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
(六)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七)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八)被告人曾因犯罪被判刑或因诈骗被行政处罚的;
(九)诈骗作案10次以上的。
【缓刑适用限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缓刑:
(一)未退赃或退赔的;
(二)未主动接受财产刑处罚的;
(三)有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快速解决“刑事辩护”问题
当前382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82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商家哪种行为存在欺诈?
1、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或者服务;2、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假评论或者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3、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体验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或者服务;4、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现场说明和演示;等等。
10w+浏览
损害赔偿
房屋交易中,开发商存在欺诈行为,该怎么办?
[律师回复]
一、开发商存在欺诈行为怎么办合同中的欺诈是指合同一方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以达到获利目的。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损失的数额,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开发商在售房中存在欺诈行为,是否也适用上述规定以增加开发商的赔偿责任,在实践上司法界对此一直存在很大分歧。多数人认为购房是一种合同行为,应适用合同法,而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另少数人认为购房也是一种消费行为,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时存在下列情形的,购房者可要求解除合同,并可要求出卖人双倍返还已支付的购房款。

1)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2)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3)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
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规定,虽未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欺诈行为时的法律适用,但从双倍赔偿原则的适用情形看,上述规定已从原则上肯定了购房者作为消费者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上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但现实生活中因购售双方在信息上的不对等,商品房销售中的欺诈行为远不止上述三种情形,所以万望有识之士再接再厉,为争取购房者作为消费者的地位而努力,以尽可能多的保护购房者的利益。在此需提醒购房者的是,因适用双倍赔偿原则的情形只有上述规定的三种,所以购房者在购房时仍不可大意,在购房时仍应按本书前面章节讲述的方法对项目进行法律审查,以免上当受骗后,无法进行索赔。
二、房产纠纷怎样解决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发生房地产纠纷后可区别不同情况,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凡以房屋为标的物的房屋确权、使用、买卖、租赁、典当、抵押等民事行为发生的纠纷,以及与房屋相关联的房屋装修、装潢、设计、附属设施的归属纠纷,当事人有权直接向人民提起民事诉讼。

二,拆迁人与被拆人因拆迁补偿、安置等发生纠纷,双方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由批准拆迁的主管部门或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同级人民政府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

三,单位内部建房、分配公房使用权,是单位内部行政管理行为,职工对分房有意见,或者单位分房不合理引起的纠纷不属于受理范围,而应由本单位或者有关行政部门解决。

四,单位分给职工住房使用权并订有分房合同的,职工由于本人原因离职、辞职,或被单位开除时,单位根据合同要求收回公房使用权,由此引起的纠纷可向提起民事诉讼。
你好,请问一下男女朋友之间存在欺诈行为如何起诉对方
[律师回复] 关于经济诈骗要怎样坐牢,我为您总结了以下内容 坐牢准则:犯诈骗罪,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的,隶属“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 元以上的,隶属“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隶属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 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 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有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 (2)惯犯或者窜逃作案危害严重的; (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导致其他严重损失的 ; (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导致严重后果的; (5)糟塌诈骗的财物,招致诈骗的财物不能返还的; (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 (8)导致被害人丧命、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9)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我家买了新房,与一家装修公司都签了合同了,后来发现该公司存在装修价格欺诈的行为,请问我该怎么办?
[律师回复] 价格欺诈是可以报警的,但是这属于一般的民事纠纷,可以由民警调解处理。
关于价格欺诈的法律规定
一、《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这种价格违法行为通常称作价格欺诈行为,又称欺骗性价格表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二、国家计委出台《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认定以下13种价格行为为价格欺诈行为:
1、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
2、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
3、使用欺骗性或者误导性的语言、文字、图片、计量单位等标价,诱导他人与其交易的。
4、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者无从比较的。
5、降价销售所标示的折扣商品或者服务,其折扣幅度与实际不符的。
6、销售处理商品时,不标示处理品和处理品价格的。
7、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的。
8、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者含糊标示附加条件的。
9、虚构原价,虚构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谎称降价或者将要提价,诱骗他人购买的。
10、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前有价格承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
1
1、谎称收购、销售价格高于或者低于其他经营者的收购、销售价格,诱骗消费者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
1
2、采取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数量等手段,使数量或者质量与价格不符的。
1
3、对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谎称为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
三、价格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 第七条规定,对经营者的价格欺诈行为,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这是对遇到装修价格欺诈这种情况怎么办的相关解答。
问题未解决?即刻提问 >
已帮助 3亿+ 用户解决法律难题
存在欺诈的合同有效么
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目前正面临着存在欺诈的合同有效么的问题没办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中整理的一些法律知识来找到答案。
10w+浏览
合同事务
我弟弟准备买个商品房,虽然家里也不是很差钱,但是我们也很支持他这个行为,提前咨询下商品房买卖合同存在高院认定的欺诈情形
[律师回复] 关于商品房预售合同(解释第
2、6条)(一)、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对预售合同的影响
1、出卖人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而订立的预售合同无效。但起诉前取得的,可以认定有效。
2、应当注意的问题——该条解释与《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的商品房预售应具备的条件的关系《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44条规定,商品房预售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
(1)、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
(2)、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投入资金达到工程总投资的25%,并已确定施工进度和竣工日期;
(4)、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办理预售登记,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而本条解释仅提到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只需具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就可以认定预售合同有效。理由如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24条、《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规定,前三个条件是取得预售许可证明的先决条件,反过来说,开发商取得了预售许可证明就表明其已经具备了前三个条件。至于预售许可证明的取得存在瑕疵,(即开发商虽取得了预售许可证明,但不具备其他三个条件)可通过行政诉讼途径撤销之。因为,行政行为一旦作出,即具有推定的合法性,除非依法撤销。因此,在民事案件中法院只需在形式上审查出卖人是否取得了预售许可证明,不需审查其预售许可证明的实质性条件,那是行政审判的职能。
(二)、商品房预售合同的登记备案对预售合同的影响
1、商品房预售合同未登记备案的,照样有效。《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规定,预售人应持商品房预售合同向房地产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备案。登记备案是行政管理职能,与民事行为无关。
2、当事人约定以办理登记备案手续为预售合同生效条件的,从其约定。但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收的除外。这一规定充分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商品房买卖合同存在高院认定的欺诈情形这个问题可以参照上述的回答。
快速解决“房产纠纷”问题
当前3827位律师在线
立即咨询
欺诈欺诈的词语是什么?
[律师回复]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问题,我的解答是,
一、欺诈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构成欺诈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欺诈人具有欺诈的故意。所谓欺诈故意,是指欺诈人明智自己告知对方的情况是虚假的,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包括使被欺诈人陷于错误认识的故意和使被欺诈人基于错误认识而为一定意思表示的故意。故意必须以欺诈人对事实情况的明知,被欺诈人对事实情况不明知的前提条件,否则不构成欺诈。

二,欺诈人具有欺诈行为。所谓欺诈行为是指欺诈人通过语言、文字或活动有意隐瞒事实或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包括为使被欺诈人陷于错误、加深错误、保持错误等,而实施的虚构、变更、隐匿事实的行为。欺诈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的方式。主要是指在法律上、交易习惯上或契约上有告知事实真相的义务而故意不履行告知义务的情况。

三,被欺诈人陷于错误是基于欺诈人的欺诈,即被欺诈人并非因自己疏忽之故,而是因欺诈之故陷于错误。这里的错误是指当事人对合同的主要内容的认识缺陷。如果被欺诈人未陷于错误,即使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和行为,也不发生欺诈的法律后果。同时要求欺诈与陷于错误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四,被欺诈人因错误认识而为一定的意思表示。所谓意思表示,是指表意人将欲成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被欺诈人在为意思表示时认为是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会引起期望的法律后果。而事实上因受欺诈,其意思表示不会发生期望的法律后果。也即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与陷于错误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果被欺诈人虽然因受欺诈而陷于错误认识,但并未因错误认识而为意思表示,则不构成欺诈。
二、胁迫是以暴力或其他方式逼迫他人做出违法自己意愿的行为。
房产纠纷中开发商存在欺诈行为应怎么解决
[律师回复]
一、开发商存在欺诈行为怎么办合同中的欺诈是指合同一方故意隐瞒或歪曲事实,以达到获利目的。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损失的数额,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一倍。开发商在售房中存在欺诈行为,是否也适用上述规定以增加开发商的赔偿责任,在实践上司法界对此一直存在很大分歧。多数人认为购房是一种合同行为,应适用合同法,而不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另少数人认为购房也是一种消费行为,应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时存在下列情形的,购房者可要求解除合同,并可要求出卖人双倍返还已支付的购房款。

1)故意隐瞒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事实或者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

2)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抵押的事实;

3)故意隐瞒所售房屋已经出卖给
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最高人民法院的上述规定,虽未明确房地产开发企业存在欺诈行为时的法律适用,但从双倍赔偿原则的适用情形看,上述规定已从原则上肯定了购房者作为消费者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上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但现实生活中因购售双方在信息上的不对等,商品房销售中的欺诈行为远不止上述三种情形,所以万望有识之士再接再厉,为争取购房者作为消费者的地位而努力,以尽可能多的保护购房者的利益。在此需提醒购房者的是,因适用双倍赔偿原则的情形只有上述规定的三种,所以购房者在购房时仍不可大意,在购房时仍应按本书前面章节讲述的方法对项目进行法律审查,以免上当受骗后,无法进行索赔。
二、房产纠纷怎样解决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发生房地产纠纷后可区别不同情况,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凡以房屋为标的物的房屋确权、使用、买卖、租赁、典当、抵押等民事行为发生的纠纷,以及与房屋相关联的房屋装修、装潢、设计、附属设施的归属纠纷,当事人有权直接向人民提起民事诉讼。

二,拆迁人与被拆人因拆迁补偿、安置等发生纠纷,双方协商达不成协议的,由批准拆迁的主管部门或房屋拆迁主管部门的同级人民政府裁决,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在接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

三,单位内部建房、分配公房使用权,是单位内部行政管理行为,职工对分房有意见,或者单位分房不合理引起的纠纷不属于受理范围,而应由本单位或者有关行政部门解决。

四,单位分给职工住房使用权并订有分房合同的,职工由于本人原因离职、辞职,或被单位开除时,单位根据合同要求收回公房使用权,由此引起的纠纷可向提起民事诉讼。
问题紧急?在线问律师 >
3827 位律师在线,高效解决问题
存在保健品欺诈判刑吗?
存在保健品欺诈判刑,在这种情况之下,只要达到了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那么多,应当是按照诈骗罪对此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比如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存在保健品欺诈判刑吗,这个问题可以参考本文内容。
10w+浏览
刑事辩护
对协议离婚中存在欺诈、隐瞒等情形的法律救济
[律师回复] 现实中存在,部分协议离婚中存在欺诈、隐瞒等情形,法律为了进行补救,最高人民公布的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九条规定: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一年内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人民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审理后,未发现订立财产分割协议时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应当依法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最高人民副院长A有表示,双方到民政部门离婚,就财产分割问题达成的协议,是当事人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协商一致的结果。对于任何一方当事人来说,这都是对自己财产权利的一种自由处分,协议对双方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都应接受这一决定所带来的法律后果。A有说,协议存在法律规定的欺诈、胁迫等特殊情形,当事人请求变更或者撤销的,人民应当依法予以支持。对于当事人的诉权,人民予以保护,当事人向人民提起此类诉讼的,只要是在离婚后一年内提出的,人民都应依法予以受理。但当事人是否有实体上的胜诉权,要看当事人是否能够证明订立协议时有欺诈、胁迫等情形存在。否则,人民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此外,如果当事人在履行此类协议过程中因对方违反约定而提讼的,人民也应依法受理。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
获取专业解答,125200 人正在咨询
律图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纠纷 > 合同存在欺诈如何处理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