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金是合同中的违约责任条款之一,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可以自由约定违约金条款,但这里所说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违约金的数额不能超高法定的限制。具体来讲,合同的违约金约定多少合适?实践中又该怎么判断违约金是否过高呢?详细内容请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合同的违约金约定多少合适
在目前尚不能修改法律的情况下,可通过司法解释对约定违约金上限予以限制,以便法官在实际办案中有章可循。具体限制额度为:如果有损失的,违约金约定过高,可参考定金法则按照损失的两倍额度支付违约金较为合理。
如属于长期违约,除可按照损失的两倍额度赔偿外,还可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计算标准加罚;如果没有直接具体损失的,可参考民间借贷的利息标准计算,即以不超出贷款利率的四倍为控制标准。这样既可以体现违约金的适当惩罚性特点,也比较符合公平原则,杜绝漫天要价的约定违约金。
令人欣慰的是,对违约金上限的限制条款已在一些司法解释中出现。如最高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规定:当事人以约定违约金过高为由请求减少的,应当以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30%为标准适当减少。
当事人以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为由请求增加的,应当以违约造成的损失确定违约金数额。律师建议在其他合同纠纷领域中尽快制定出相应的司法解释,以完善违约金制度。
二、怎么看违约金是否过高
首先,应考虑违约金本身的约定情况。
违约金的约定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约定固定金额,二是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计算标准。在约定固定金额的情况下,参照《担保法》关于定金数额不得超过合同本金的20%,超过部分不予保护的规定,将违约金数额与合同标的总额相比较,如果违约金高于合同标的总额的20%,宜认定为“过高”,对超过部分不予保护。超过部分不予保护。凡存在以上情况,只要当事人申请,法院就应当依法予以调整。
其次,考虑约定违约金时的具体情况。
可以这样认为,一般情况下,合同当事人是不会约定过高违约金的。但凡约定过高的违约金,均或多或少有当事人主观或客观的原因。有些是急于达成合同,而接受对自己明显不利的违约金条款;有些是为了表明自己签订合同和履行合同的诚意而接受过高的违约金条款;有些是轻信自己根本不会违约,会顺利履行合同,随便签订高额违约金条款;还有一些是因一方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另一方无奈签下此类合同。签订过高的违约金条款往往不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应当依法予以调整。
再次,考虑当事人违约的具体情况。
正常情况下,当事人都不愿意违约。在当事人不是故意尤其不是恶意违约而是受客观情况影响不得已违约,守约方所受的损失并不严重的情况下,严格适用约定的违约金条款则往往是导致违约金过高的结果。
第四,考虑正常理性人对违约金约定情况的可能评价。
如果让一个具有正常理性的人签订同一合同,在约定违约金时不会约定同样高的违约金数额或计算标准,那么,可以认定约定的违约金“过高”。
第五,违约情节严重导致计算的违约金绝对数额偏大不应视为违约金约定“过高”。
违约金本身具有惩罚性质。在约定违约金计算标准而标准本身并不“过高”,但违约方违约情节严重,如时间长,数量多等,因而计算出违约金绝对数额可能偏大的情况下,不应视为约定违约金“过高”进而予以调低。否则,违约方会视合同约定如游戏,随意违约,违约金条款不能充分发挥警示、制裁违约行为的作用。
实践中,如果您有对合同违约的情况,且对方要求您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时,您首先要辨别对方提出的违约金数额是否过高,如果是,那么您可以向法院申请予以调整,但需要提供能够证明违约金高于实际损失的证据。至于合同的违约金约定多少合适,按照《合同法》中的规定一般是不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浏览